•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讯】80后驻外女记者在撒哈拉之南的一千零一夜

来源:列国格治

发布时间 2021-12-07 10:42   浏览量 1018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编者荐语:

     当地时间11月30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结束。这次会议共同评估了上届论坛成果落实,共同商定下步合作规划,顺利通过了四份成果文件,体现了中非共克时艰、共谋发展的强烈意愿,展现出中非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以下文章来源于社科文献 ,作者文献君



647.jpg




文丨刘畅


非洲对于我,是满目春花,四季如画;鸟鸣屋檐,犬吠房前。是野草似麦浪,秋水碧于天;白云生于地平线,红日落在丛林间。

非洲对于我,更是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幕幕政治跌宕、时代变迁影响下的大人物与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在非洲驻站的日子里,我见过哈拉雷一年四季遮天蔽日的花树,那五彩斑斓的颜色构筑了一个个童话世界;我见过西方殖民者在非洲留下的颇具人文气息的城市,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建筑和非洲当代建筑相得益彰;我见过非洲学生穿的美丽典雅的校服,即使是乡村小学的校服依然是大方得体;我见过无数彬彬有礼、热情温和的非洲普通民众,他们永远是我心头的一抹亮色。




648.jpg

火红的凤凰火染红了一条条街道




649.jpg

蓝花楹和巴西蕨木相伴而生




我见到过南非各种族人民载歌载舞为国父曼德拉送行的盛况,他们的歌声与泪水是那么真诚;我也见过津巴布韦民众在现金危机下生活的艰辛,但无论多难他们依然保持着乐观与耐心;我见过为国家发展心急如焚的政治家,也见过为敲诈一笔罚款而处处找茬的警察;我见过用硬纸壳做的投票桌、塑料盒做的投票箱,背着小孩的妇女在选票上虔诚地印上自己的手印,也见过大选之前暴徒们打砸抢烧留下的满目伤痕。政治的美与丑总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650.jpg

传统舞蹈表演




651.jpg

演员与观众共舞




我见过常年站在马路中间、冒着生命叫卖的非洲小贩,见过被从沙漠深处的家园驱逐出去、被迫在垃圾箱里寻找食物的博茨瓦纳桑人,见过在深夜里划着独木舟打鱼的马拉维渔民,还有在津巴布韦平衡石上搭建违章建筑的城市蚁族。他们为生存付出的努力令人动容。




652.jpg

马拉维湖的独木舟




653.jpg

马拉维处处一派田园风光




我见过可以与石头对话的绍纳石雕家,见过在马路上兜售画作的艺术家,见过研究和保护原始部落文化的人文学者,见过为保护野生动物上下奔走的动物学家,见过出身草根却心怀梦想的年轻人,窃以为他们才是非洲文化的灵魂。




654.jpg

羚羊妈妈和她的孩子




655.jpg

长颈鹿迎着朝阳散步




我重走了坦赞铁路,理解了中国最大援外工程留下的丰厚政治遗产和它面临的困境;我加入了公益组织“爱心妈妈”,感动于华人在这片土地上倾洒的热血与爱心。我还结识了哈拉雷坚强又善良的女工,勤奋又精明的出租车司机,热情豪爽又怀揣理想的英语教师等非洲朋友,他们带给我的温暖让远在异乡的我无比安心。

可是,当我卸任回国后,发现大多数朋友依然会问我:非洲是不是很热?非洲是不是很穷?非洲是不是遍地野生动物?非洲是不是处处战争和疾病?我发现,大部分国人对非洲的认识还停留在新闻报道和动物世界构建起的片面印象当中。当然,这不能怪他们,因为与研究西方世界的书相比,介绍非洲的书实在是凤毛麟角。




656.jpg

南非开普敦市政厅




657.jpg

美丽的开普敦




尽管大部分中国人对非洲知之甚少,但不能忽视的是,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密切,两者早已不是援助与被援助的关系,而更像是追求双赢的合作伙伴。从2009年开始,中国已经超越美国,连续9年成为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非洲也成为中国第三大海外投资市场和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不止一位中国官员十分中肯地告诉过我:未来是中国有求于非洲,甚于非洲有求于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跃跃欲试地想进入非洲这片土地,大干一场。




658.jpg

纳米布红沙漠




659.jpg

东坡莎娃的云




要走入非洲,就要先了解非洲。虽然我自知才疏学浅,难当重任,但皆因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还是不自量力地愿意充当中国人了解非洲的一名使者,为介绍非洲尽绵薄之力。




660.jpg

推荐图书



661.jpg


作者通过在南部非洲驻站的亲身经历,讲述精彩传奇的非洲故事,既是旁观者,又是当事人。故事中既有伟人曼德拉葬礼和南非总统选举的宏大场面,又有对绍纳石雕家和街头小贩等小人物的深情关注;既有自己和非洲朋友间的温情和趣事,又有对野生动物最后一片伊甸园的描绘和思考……中非关系是作者关注的焦点,这里有莫桑比克岛发现的明代瓷器的史实,又有中国爱心妈妈与津巴布韦孤儿的亲情。该书涵盖面广,信息量大,是一幅南部非洲社会生活的多彩画卷,将带你走进非洲那片神奇而美丽的大陆。

——李安山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




一位年轻的驻外女记者,在1000多个随时可能遭遇盗贼袭击的夜晚,坚守往高电网中的“碉堡式”记者站,一边守着报警遥控一边做节目:孤身闯非洲原始部落,了解行将消失的古老民族的生活现状,以填补中国报道的空白,夜访疟疾灾区马拉维小渔村,在没有门锁、没有电的偏僻简陋的小旅馆、躲在脏兮兮的蚊帐里写采访稿。该书用灵动流畅、富于感染力的文字,在为读者讲述一个个鲜活的非洲故事的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驻外记者的艰辛与责任、自信与风采。

——江爱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驻非洲总站长)



撒哈拉之南



662.jpg

刘畅   著

2018年10月出版

定价:59.00元

作者通过亲身采访和生活经历,现场还原南部非洲近四年来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滚滚洪流中小人物的命运,探讨中非合作的成就和未来,挖掘非洲人文之美。中非关系是作者关注的焦点,同时书中既有莫桑比克岛发现的明代瓷器的史实,又有中国爱心妈妈们与津巴布韦孤儿的亲情。有视野,有纵深,有故事,有情怀,全书以小见大,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本书是一幅南部非洲社会生活的多彩花卷,带读者走进非洲那片神奇而美丽的大陆。


作者简介

刘畅,四川大学新闻专业硕士,2007年起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国际新闻编辑,2013年至2017年任中央广播电视台国广驻南部非洲记者、首席记者,现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驻巴基斯坦首席记者。对新闻与未知充满激情,愿倾毕生之力,用脚步丈量世界,用文字和镜头记录历史;更愿透过历史,讲述鲜活的人物故事。


编辑推荐

这本书记录了作者在非洲三年多的工作经历和感受。她见证了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世纪葬礼,感受到了南非人民对他发自内心的爱戴。她在津巴布韦经历了货币改革之痛,这个曾经被誉为南部非洲的面包篮子的国家在穆加贝执政的最后几年,经济衰败得令人无法想象。她还曾去追寻坦赞铁路的历史印迹,乘着火车在崇山峻岭间行驶,沿途淳朴的风土人情,当地人对坦赞铁路升级改造的渴望,让我们再度体会到当年中国人为这条铁路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这条铁路对非洲人民的巨大意义。


非洲不只有我们在媒体中常见的沙漠,不只有动物,不只有西方的殖民侵略,它更是人类最后一块伊甸园,那里土地肥沃,风景秀美,大多数人没有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物质生活相对简单,他们更注重心灵的感受,家庭观念深厚,有着和我们相通的,甚至更丰富的情感。


去过非洲,你就会爱上非洲。即使你没有去过非洲,读罢此书,相信你也会爱上非洲。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不能不讲的非洲故事

一 亲历曼德拉葬礼  

二 九旬总统穆加贝执政的最后几年

三 货币之殇 百姓之痛

四 遭遇南非大选  

五 治安——永远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

六 坦赞铁路的春天来啦  


第二部分

美非洲

一 结庐在人境

二 花树之都——哈拉雷  

三 动物世界的喜与悲

四 津巴布韦的美丽校服

五 非洲女人头发的秘密

六 寻访最古老的非洲桑人

七 “非洲温暖之心”马拉维的渔民生活  

八 明代瓷器的第二故乡——莫桑比克岛  

九 纳米比亚的红沙漠和红泥人

十 带你走进非洲高尔夫  


第三部分

生活在那片热土上的人们

一 玛利亚——亦师亦友亦亲人  

二 女儿的英语老师普瑞希拉  

三 我的出租车司机万德福  

四 与石头对话的绍纳石雕家  

五 生活在平衡石上的津巴布韦蚁族

六 用生命叫卖的街头小贩

七 中国爱心妈妈和非洲孤儿的故事

八 津巴布韦草根的“梦想秀”

九 在街头烤串的中国摄影师


后记  





663.jpg

识别二维码

了解更多商品详情



667.jpg


戴上耳机

进入列国有声·撒哈拉之南


666.jpg663.jpg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