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甲骨文』新书速递|以中国史书重绘早期日本的真实面貌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2-01-20 15:26   浏览量 223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18

一月

星期二

我们从东亚的角度考察倭五王的时候,不得不关注两个问题:他们的行为背后依据的是怎样的国际关系?这种关系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为此,我们必须回溯倭五王登上东亚历史舞台之前的历史。


—— 《倭五王:日本的王位继承与五世纪的东亚





研究日本古代的历史,与研究其他时代相比,有哪些困难之处?


首先就是史料的稀少,这一点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日本存留的6世纪以前的文献资料少之又少。因此,我们不得不依赖8世纪初编撰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然而,《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有关5世纪以前的记述也充满了传说故事性的内容,并不能简单地把这些记载看成真实的历史事件。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们不得不借助中国的史料。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记载历史的习惯,而且其史书也包含了有关中国周边区域的内容,日本列岛亦非例外。正如大家都知道的那样,7世纪以前的日本在中国史书中被称作“倭”或“倭国”。


我们从东亚的角度考察倭五王的时候,不得不关注两个问题:他们的行为背后依据的是怎样的国际关系?这种关系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为此,我们必须回溯倭五王登上东亚历史舞台之前的历史。


在日本古代史界,倭五王登场前的公元4世纪往往被称为“空白的4世纪”,这是因为同时代的文献史料里几乎完全没有记载倭国的事情。因此,我想要通过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史料来描述倭五王登场前的东亚总体局势,从而了解当时倭国的动向。



当然,并不是中国每一个时代的历史书都记载了倭国的情况。只有在倭国向中国派遣了外交使节,或者中国王朝由于各种政治因素意识到其存在时,倭国才会成为历史记录的对象。即便如此,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这些记录也是珍贵的史料。在这当中尤为重要的是在倭国本身尚未有文字记录流传于世的时代收集了关于倭国信息的两则史料,其中之一是3世纪的《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倭人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魏志·倭人传》,另一则史料是5世纪的《宋书·夷蛮传》倭国条(下文称之为《宋书·倭国传》)。


《宋书·倭国传》关于5世纪日本列岛的历史提到了五位向中国派出外交使节的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倭五王——赞、珍、济、兴、武。


至今为止最有代表性的说法是,赞是第16代仁德天皇,珍是第18代反正天皇,济是第19代允恭天皇,兴是第20代安康天皇,武是第21代雄略天皇(这里列出的代数参照现行皇统谱)。赞和珍的身份仍有争议,而济、兴、武的身份基本上没有疑问。但由于史料稀少,很难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深入的。


在现行的日本高中教科书中,有关倭五王的段落描述了他们在5世纪初以后的一个世纪间派遣了外交使节。然而,赞最早一次遣使是在421年,武最后一次遣使是在478年,两者之间仅仅相差57年,也就是半个世纪多一点。由此可见,即便对于如此基础的事实,教科书里都存在着误导性的信息。


关于倭五王,一直以来人们最感兴趣的就是他们分别是《古事记》和《日本书纪》里记载的历代天皇中的哪几位(需要注意的是,天皇这一称号直到7世纪下半叶才产生)。过去的研究也将《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与中国的《宋书·倭国传》里记载的倭五王进行了比较。


最近的研究显示,《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并不完全是后世编造出来的故事,其背后具有一定的事实根据,研究工作也以此为前提展开。因此,有关倭五王的研究也是以《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为中心,《宋书·倭国传》只不过在史料价值上加以补充而已。然而,这两者的可信度,也就是史料的价值,到底孰优孰劣呢?



《宋书》的作者沈约曾出仕于南朝宋(刘宋)、齐、梁三个朝代。该书最终写成于6世纪早期,也就是梁朝的时候。但沈约在487年,也就是刘宋灭亡的479年的八年后得到了编撰史书的敕令,在次年,也就是488年就完成了本纪(记录每个皇帝的事迹)和列传(记录人臣的传记)。本纪和列传共70卷,沈约仅用一年时间就写完了。


然而,沈约在《宋书》的自序中提到,他写作《宋书》的时候参考了刘宋留下来的史书。由此看来,《宋书·倭国传》的内容,尤其是前半部分,很可能是在刘宋时就已经写好了。


另一方面,《古事记》成书于712年。太安万侣在序文里提到了该书编撰的经过,他说自己在天武天皇在位的时期,由于担心当时的帝纪、本辞等各氏族收藏的记录存在诸多错误,因此着手编撰此书,后来天武天皇去世,工作一度中断,之后他在元明天皇的时代继续并完成了编撰。《日本书纪》则没有序文残留,因此该书的编撰过程存在许多我们不清楚的地方,不过大体上可以认为681年颁布编撰史书的诏书就标志着《日本书纪》编撰工作的开始。该书的编撰经过了将近40年,到720年才终于完成。



在研究5世纪的倭国历史时到底应该以《宋书·倭国传》还是《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为重点,这一点应该是毫无疑问的。占据中心位置的应该是《宋书·倭国传》,而《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则应该被看作辅助性材料。当然,此前的研究获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现代日本人的潜意识里到底还是倾向于以《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作为理解历史的主轴。


本书正是希望从《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以外的史料着手,理解倭五王乃至5世纪倭国历史的真相。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王权、国家的组织方式、文化等层面上与《古事记》和《日本书纪》所编造的印象相差甚远的东亚历史的真实面貌。我还希望,本书能够让大家注意到只用日本的立场看待日本历史的弊端。



以下将介绍本书的组成部分。


序章将探讨倭五王登场前夕的事情。4世纪下半叶,中国正处于分裂的状态。这些割据政权与倭国、百济等组成了东亚国际关系中的主要国家。我们将会探讨这些国家的概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1章将从5世纪初的东亚局势说起,继而描述倭五王的第一位——赞。421年,赞发起了与中国的外交活动,结束了此前延续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断绝状态。我们将探讨他如此做的原因以及他的做法给日本列岛的统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在第2章,我们将关注从珍到兴之间的时代倭国的动向以及东亚的局势。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东亚政治的动向与中国的各割据政权间的斗争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另外,我们还会探讨五王的继承在倭国内部的真实情形。



第3章将关注五王中最后的一位——武。我们将以武呈上的上表文为线索,讨论与之相关的权力和文化问题,这可能会成为颠覆现代人对5世纪的固有观念的契机。


第4章将会把倭五王与《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的天皇进行对比,研究其一致之处。过去的研究已经多次探讨这一问题,然而本书希望能对这些论点所包含的问题进行批判,从而整理出五王真实的形象。


在终章里,我们将把目光放在倭五王以外,转而关注大和政权在倭五王之后翻开的新篇章。


本书正文里提到学者名字时将省略其尊称。为方便读者,书中提及天皇的时候将附上其代数,需要注意的是,天皇代数以现在通行的皇统谱为准,并不代表历史事实。


希望读者能耐心读完本书。


注:本文选自《倭五王:日本的王位继承与五世纪的东亚》前言


新书速递

倭五王

日本的王位继承与五世纪的东亚

[日]河内春人 著

梁适雨 译

2021年12月出版/58.00元

ISBN 978-7-5201-8431-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内容简介


倭五王指《宋书·倭国传》中记载的赞、珍、济、兴、武五位倭国王。在邪马台国与中国断交150年后,五王在五世纪初重新向中国派遣了使者。当时东亚各国之间纷争不断,倭国也卷入其中。河内春人从中国史料出发,解读了倭国向中国遣使朝贡的意图和时代背景,展现了当时倭国国内不稳定的王权与文化氛围,分析了倭五王与《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日本天皇的对应关系,描绘了五世纪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的关系。



作者简介


河内春人,1970年生于日本东京都,1993年毕业于明治大学文学部,2000年明治大学研究生院博士后期课程退学。2002年担任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PD)、博士(史学)。现任关东学院大学经济学部副教授。本书被选为第六届古代历史文化奖优秀作品。

 

译者简介


梁适雨,毕业于莫纳什大学历史系,已出版译作有陈舜臣《中国畸人》《中国豪杰》、知念实希人《限时医院》。


目录


前言

序章 4世纪后期的东亚——倭国的“空白”时代

1 与百济的军事同盟——七支刀告诉我们什么

2 高句丽的飞跃,倭国渡海——广开土王碑的真相

第1章 赞派遣使节——重启中断150年与中国的外交

1 高句丽派遣的倭国伪使——东晋灭亡,刘宋建立

2 421年,赞开启与刘宋的外交

3 册封倭国王的意义——将军府的开设与府官制的引入

第2章 从珍到济,再到兴——遣使的意图与王的权力

1 赞之弟珍的遣使及其对官爵的要求——与同盟国百济的竞争意识

2 443年,济的登场——王统移动了吗

3 济的第二次遣使与兴的登场——不明确的王位继承

第3章 倭王武的目标——在激荡的东亚中

1 武在478年的遣使——刘宋的低谷,与高句丽的对抗

2 武向刘宋皇帝上呈的上表文

3 倭国的实情——上表文显示的权力结构

第4章 倭五王到底是谁——比对的历史与《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束缚

1 五王与天皇——始于室町时代的比对经过

2 比对的可能性与限制——音韵、字形、谱系的相同性

3 始祖王与5世纪的王权

终章 “倭五王”时代的终结——世袭王权的确立

1 与中国外交关系的断绝——为什么停止遣使

2 倭王权的转变——继体大王的即位

后记

原文史料

参考文献

主要图片出处

倭五王相关年表




想了解更多书籍详情及购买

请保存下图,打开淘宝



策划:占   禄

审校:董风云

转载自:甲骨文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