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摘】新书速递 | 私人信用下近代企业的“主动负债”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2-05-11 11:14   浏览量 147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晚清以来,中国本土民族企业实际上进行的是一场缺乏原始积累的工业化。从北洋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到上海外商的“掮客总会”,近代金融市场服务的都是公债和外债流通。

这让民族企业走上了吸收公众存款充作资本的发展道路,成为世界经济史上独一份的样本。无论是钱庄的“群狼战术”,还是“中人”的撮合与担保,在这幅企业史图景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黏合在乡谊、宗族甚至个人人格之上的私人信用网络。

读完《点债成金》这本书后,你会发现中国近代企业依附于私人信用资本的发展路径,完全不同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市场经济和企业组织。


点债成金:私人信用下的中国近代企业资本


张跃 著

2022年4月出版

ISBN:978-7-5201-9722-9


本好读的社科书

文笔通畅、视角独特


众多史料案例引证

抽丝剥茧、有理有据 


试读


针对近代企业“负债经营”的普遍性,朱荫贵教授在《论近代中国企业的“负债经营”》一文中有很好的总结,“在研究近代中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注意到其中有一个突出现象:就是近代中国企业存在大量借款,并依靠这种借贷资金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而且,这种‘负债营业’现象不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遭遇突发事件或资金周转不开时,向金融机构借贷以渡过难关的临时性措施,而是将外借资金充作流通资本,并理所当然地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企业经营。这种‘负债经营’的借贷资金比例一般都不会少,大体能够占到自有资本金的40%以上,且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存在于整个企业的存续期,因而可以说是一种较为独特的‘负债经营’现象(或称‘负债经营’模式)”。

对近代中国企业“负债经营”的普遍现象,时人同样有所关注。汪叔梅认为资本不足是根本原因,“我国事业家往往经营一种事业之前,只顾目前缔造上之勉可成立。决不计及日后之如何维持久远。其初创也,筹备需费、建筑需费、机器需费以及其他种种,无一不均需费,而凑集之全部资金,已于此时消耗殆尽。换言之,即其资金于开始之时,即全部用于固定之土地、房屋、生财、机器,以及其他设备项下。其上焉者,初初收买原料,尚可量力自给,其后则左支右绌,周转维艰,非所望于扩展,亦难于相当之维持。等而下之,则开门见山,不但原料无资承购,甚至日用一切,无由开支,势非出于立筹借款不可”。

除了缺乏资本这个主要原因之外,近代中国企业普遍“负债经营”也与人们经营观念的转变有很大关系。新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近代中国兴起以后,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资金需要亦扩大,人们利用资金的观念也发生了重要转变,即由“负债经营”有损企业信用向“负债经营”能够彰显企业信用的认知转变。对此,民国时期著名的公司理财专家黄组方有较深入的认识,“往昔,一般人士对于仰助外资(外借资金)以经营业务之企业,咸目其信用地位有欠稳固,但在今日,则此种观念已为识者所不取。现代之人,无不承认凡能利用外资愈多者,必为信用地位最好之企业。据一般情形而言,企业举债之数额,在营业清淡或意外事故发生之时往往不若营业兴旺、处境坦泰之日为多。此种事实,常人似难洞悉,其缘由盖以企业之经营,既极兴旺又无意外事故之遭遇,则何以反须举借债款?然其理由固甚简单,一言以蔽,企业之所以利用外资者,无非欲使资主之利润借之而得增益是耳”。

关于“负债经营”对近代中国企业经营的重要性,我们通过时人的调查分析,可见一斑。在民国时期公司理财专家王宗培调查的100家华资企业的数据之中,“负债经营”的负债资金的规模及其与自有资金的比例都非常可观,大体能够占到自有资本的40%以上。其中,在近代中国企业的负债资金之中,35%以上是来自企业吸收的社会存款,而来自金融机构的借款不足65%。近代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以及货币市场的信用制度不完善也是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



— E N D —







策划:HN
审定:林逍遥
转载自:经管领读

往期精选

新书 | 朱焘新著《由是之路》,一部管窥企业发展“中国道路”的个人记录
金成武:金融视角下的财政体制与政治体制关系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