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讯】『甲骨文』新书速递丨亚历山大之死与马其顿帝国的分裂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2-05-27 11:47   浏览量 159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26

五月

星期四

每当一位统治者似乎拥有愈加强大的力量与野心之时,那么其他人就会联手与他抗衡。


—— 《王座上的幽灵:亚历山大之死与马其顿帝国的分裂



当三十二岁的亚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之时,他已经缔造了一个西起亚得里亚海东至印度半岛的庞大帝国。人们或许早已熟知亚历山大征服的故事,却对这个故事颇为戏剧性且影响深远的后续知之甚少。

亚历山大大帝的两位继承人——同父异母兄腓力三世和遗腹子亚历山大四世共掌王权。然而,一个精神有恙的傀儡与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如何才能守住这个地跨三大洲的帝国?亚历山大大帝麾下的六位马其顿将军,开始相互攻伐、争夺霸权,从而开启了一个洲际混战的时代。随着拱卫王室的最后一位将军逝去,马其顿帝国无可逆转地四分五裂,成为一个以竞争对抗、动态联盟,以及长期小规模冲突为特征的多极世界——在许多方面,与我们当今的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马其顿帝国曾经是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的帝国之一,然而它无疑也是一个昙花一现的帝国公元前325年,随着亚历山大大帝侵入印度河流域(现今巴基斯坦的东部),帝国达到最大版图,至此,亚历山大大帝结束了对欧洲、亚洲以及北非长达十年的远征。而这个帝国却在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猝然离世之后,迅速分崩离析。整个帝国仅仅保持了两年的领土完整与相对稳定。

读者们对亚历山大大帝征服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但是这个故事颇为戏剧性且影响深远的后续鲜为人知。这是一个折损不断的故事,其在伊始便迎来了最为惨重的损失——创建帝国的王者陨落了。“在众人对他最为渴念之时,他却撒手人寰。”古代历史学家阿里安(Arrian)回望那个时代的时候如是写道。这句话暗含两个意思:一是帝国的统一有赖于亚历山大大帝的惊人天赋;二是这位王者已然受到万众景仰,甚至在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年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就像过往的时代因亚历山大大帝的存在而留名一样,随后到来的岁月却被认为是一个缺乏傲视群雄者的时代。这就好比太阳从太阳系里消失了;行星和卫星开始向着新的方位疯狂地转动,时常以令人胆战的力量相互碰击。

亚历山大大帝之死
插图选自藏于威尼斯的拜占庭与后拜占庭希腊研究所的《亚历山大传奇》抄本。

在这个已经没有了阳光的新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莫过于亚历山大大帝帐下的那些高级军事将领,他们有时也是亚历山大大帝最为亲密的挚友。现代历史学家经常将他们称为“继业者”(与此意思几近相同的希腊词是“Diadochs”)。然而,在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的头七年里,这个表述是颇为不合时宜的,因为彼时这些人中谁都没有想过要去继承王位;他们为争权夺利而纷争厮杀,却并非为了问鼎王座。在本书涉及的全部时间段中,都有尚在人世的阿吉德嗣裔(Argeads,他们都是马其顿王室的成员),这些人中的每一个都有权袭得王位。因此,我把那些通常被称作“继业者”的人简单地称呼为亚历山大大帝的将军们;他们是军事层面的而非至高王权的竞争者。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最终将荣登王位,但那是在公元前308年之后的事了,届时人们清楚地意识到阿吉德王朝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

这些将军之间的冲突往往都发生在亚历山大帝国的广袤土地之上,而且经常会在两大洲甚至三大洲中同时燃起战火。从第三章开始,我会使用类似快照的框架模式将看似毫无关联实则互有联系的事件组织起来,给每个事件起一个小标题,从而提醒读者们事件涉及的地点、时间以及主要人物。读者应该注意的是,我在标题中所使用的日期是存在争议的,因而可能会和别处记载的时间有所出入。历史学家们也在两个对立的纪年方案——长年表纪年法和短年表纪年法(high and low chronologies)——上存在分歧。我在此给出的时间遵循了长年表纪年法,而这些日期也在布莱恩·博斯沃思(Brian Bosworth)出版的杰作《亚历山大的遗产》(The Legacy of Alexander)中被予以认可。虽然我认为这两种纪年方案的背后都有可靠的立论和确凿的依据,就像最近被提出的融合了这两种方案元素的混合方案一样,但正是博斯沃思的权威性促使我下定决心采取了这种纪年方式。

马其顿帝国的扩张与分裂

尽管有两位卓越的希腊历史学家撰写了有关这一时期的研究作品,他们中的一位还是这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见证人,但古代对于这一时期的记录依旧是残缺不全的,这不禁令人心生沮丧。卡迪亚的希洛尼摩斯(Hieronymus of Cardia )是一位幸运的希腊战士,有幸身临后亚历山大时代权力斗争的中心。他所撰写的一手史料——有时被称为《继业者的历史》(History of the Successors)——很可能是一部古代伟大的历史叙事作品,虽然这部作品在达尔文式的“优胜劣汰”过程中最终湮没于历史长河,但是其广为传抄复刻的学院文本却保留到了古代晚期,而那个时候其他的作品早已踪影无存。在这本书最终散佚之前,公元2世纪,一位聪慧的希腊作家尼科米底亚(Nicomedia)的阿里安,在准备编写自己有关公元前323~前319年的编年史时,为了获取信息而对这部作品进行了钩沉。虽然阿里安的作品现今也已经散佚,但是这本书的一位读者——君士坦丁堡的牧首佛提乌(Photius)在公元9世纪对书中内容进行了记录。佛提乌对于阿里安作品所做的简要概括,完全是出于个人所需,而并未考虑后世所求,这份记录以《亚历山大死后之事》(Events After Alexander)为题保存至今,虽然经过了二次转录,但这本质上还是希洛尼摩斯记载的一种模糊的反映。

不过,还是有一本希腊人对后亚历山大时代的记叙较为完好地保存至今,这部作品也让我们能够更接近那些失落的一手文献。公元前1世纪,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Diodorus Siculus,又译作狄奥多罗斯·西库路斯)编纂了一部希腊世界全史,这部作品通常被称为《历史丛书》(Library)。狄奥多罗斯是一位差强人意的作家,却并非一位历史学家。他对自己所发现的材料进行了艺术的塑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混淆了素材的年代,并且对其细节进行了削减,省略了一些不符合自己写作计划的事件。虽然他的作品存在诸多缺点,但是在记叙有关亚历山大帝国掌控权之争的时候——在其《历史丛书》的第18卷至第20卷中——他呈现了一部佳作,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这部分的写作依赖希洛尼摩斯的记载。

大约和狄奥多罗斯同时,罗马作家庞培·特洛古斯(Pompeius Trogus)编写了一部马其顿帝国的总览之作,取名为《腓力比史》(Philippic History),而这部作品最终也彻底散佚。和阿里安的《亚历山大死后之事》一样,这本书很可能也是因为另外一个叫作查士丁(Justin)的罗马人在公元3世纪编纂的一部简明概要而为人所知。

亚历山大大帝的出殡队伍

对这一时期最为丰富多彩却又最难以理解的记述则出自普鲁塔克(Plutarch)的《希腊罗马名人传》(Lives)。普鲁塔克是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初的伟大的希腊散文家与传记作家。普鲁塔克也同样钩沉了希洛尼摩斯的历史论著以及其他的原始文本,但他这么做是为了洞察传主性格,而并非着眼于对历史事件的记录,他的兴趣在于道德方面而非历史层面。尽管如此,我在这本书中还是会时常引用他的作品,也会引用其他非同寻常的资料:编写军事战略的波利艾努斯(Polyaenus)的作品,热衷于搜集谐语逸闻的阿特纳奥斯(Athenaeus)的作品,以及佚名作者所撰的《十大演说家传》(The Lives of the Ten Orators)。这些作家对执掌那个时代的人物有着深刻的见解,虽然这点无法被完全证实,但我还是会用这些作家的作品去展现那些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因为就像普鲁塔克所做过的那样,我相信绝对不能脱离历史人物的性格背景去理解那些历史行为。

然而,对于性格的判断无疑是充满主观色彩的。一个人仅需阅读那些当日参与权力角逐者的现代传记——仅用英文写的就有关于利西马科斯(Lysimachus)、托勒密(Ptolemy)、欧迈尼斯(Eumenes)、福基翁(Phocion)、奥林匹娅斯(Olympias)、塞琉古(Seleucus)以及安提柯(Antigonus)的——便可以看到有多少事关意图与动机的问题是未有定论的。这是一种罗生门(Rashomon)式的体验,即通过多重视角来观察同一组历史事件。不同的观点会随着历史焦点的变化而变化,并且也会随着作者的变化而变化,因为有的诠释者更倾向于以最大之恶意揣测笔下人物之行动,而有的人则愿以善意度人。

利西马科斯(左)托勒密(右)

事实证明,在这群人当中有一个人物的形象是颇具争议的。现存的有关希腊将领欧迈尼斯的记载都非常正面,出现这些记载的原因可能是撰写者们都受到了希洛尼摩斯的偏爱的影响,而希洛尼摩斯可能就是欧迈尼斯的朋友和同乡,甚至有可能是他的族属。在这些记载中,欧迈尼斯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战术家,智珠在握、奇计频出,而且还是一位有着崇高目标的人——他要守护马其顿的王室,尤其是要保护身处险境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幼子。现代的历史学家都纷纷否认了这种英勇形象的刻画,并且将欧迈尼斯描绘成了一个纯粹的机会主义者。在接下来的文本中,我将会更加严肃地对待这些古代文献中的观点。我相信欧迈尼斯曾是阿吉德王室最后的捍卫者,哪怕只是因为这些王室成员是他政治生存的最大希望。

如果古代的作家们在其记载中所描述的事件是一致的,或者在该处没有理由去怀疑狄奥多罗斯的记述(因为那是目前最完整的史料来源)的话,那我是不会费心在注释中去解释每一个历史事实是如何被还原的。那些想要仔细追踪史实例证的人,最好参考一下沃尔德马·赫克尔(Waldemar Heckel)所写的《亚历山大大帝时代名人传略》(Who’s Who in the Age of Alexander the Great),这本书将传记的组织结构与清晰全面的征引体系结合在了一起。然而,我也的确在注释中提供了一些来自罕见资料的信息以及有关历史人物私人生活和内心想法的叙述的参考资料。不像那些关于公众事件的内容,我无法保证这部分叙述的真实性,故而我尽力向我的读者们保证,这些叙述并非简单的胡编乱造,或者至少并非出自我的编造罗织。

卡迪亚的欧迈尼斯与涅俄普托勒摩斯在赫勒斯滂战役(公元前321年)中交战
该版画作品创作于1878年

本书所提及的人名和地名均是用拉丁文来拼写的,因此这些名词在直接从希腊文英译的文本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拼写形式。有时“Craterus”(克拉特鲁斯)可能在彼处被拼写成“Krateros”,而“Aegae”(埃盖城,又译作埃盖拉)则会在其他地方被拼成“Aigai”。如果某个地方出现了名称形式和拼写上的分歧,那么我会遵循赫克尔在《亚历山大大帝时代名人传略》中的用法,这也是为了方便将那本价值非凡的书作为参考的读者。假如一个人物拥有多个名字,我会使用更具区别性的名字,从而尽量减少混淆。阿狄亚(Adea)在成婚之后便被称作欧律狄刻(Eurydice),而因为在叙述中还有一位人物也叫欧律狄刻,所以为了表示区分,我会继续称她为阿狄亚。但是就亚历山大同父异母的兄弟阿里达乌斯(Arrhidaeus,后来加冕成为腓力三世)而言,他的称谓出现重叠是无可避免的,在他登基之前我会称呼他为阿里达乌斯,而在他登基之后我则会称呼他为腓力。

本书的参考文献会根据所列作品的主要关注点而划分成数个部分,这些关注点会大致遵循叙述的顺序排列。我希望这个文献体系可以在部分情况下取代注释内容,而注释也会以更为学术的方式呈现。读者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我最为仰赖的二手文献,而无须费力去翻阅数量繁多的注释。这种细分将会对那些对特定领域感兴趣的人有所裨益,但是会给那些想要找寻注释中所引文献完整引文的人带来不便,这些读者或许得查找两到三个类别才能找到所需的特定内容。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我给各个类别所加上的小标题能够让检索变得更加容易些。

最后,我还采取了一项非比寻常的举措,即在参考文献部分提供了古代文献翻译的相关网址,不过这些网站所提供的翻译文本并不是我写作时所使用的更为学术的文本。这些更为学术的文本有很多是很难在大学图书馆之外找寻到的,而其中关键的一本,也就是阿里安所写的《亚历山大死后之事》,(除了希腊文本之外)在任何一本书中都找寻不到踪迹。尽管这些在线翻译并非尽善尽美,但其文本很多都选取自声望卓著的公开出版书籍。本书中所出现的希腊文和拉丁文翻译均出自我本人之手。


注:选自《王座上的幽灵:亚历山大之死与马其顿帝国的分裂》前言


亚历山大大帝的头像


新书速递

王座上的幽灵

亚历山大之死与马其顿帝国的分裂

[美]詹姆斯·罗姆(James Romm) 著

葛晓虎  译

2022年5月出版/86.00元

ISBN 978-7-5201-9199-9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内容简介
当三十二岁的亚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之时,他已经缔造了一个西起亚得里亚海东至印度半岛的庞大帝国。人们或许早已熟知亚历山大征服的故事,却对这个故事颇为戏剧性且影响深远的后续知之甚少。

亚历山大大帝的两位继承人——同父异母兄腓力三世和遗腹子亚历山大四世共掌王权。然而,一个精神有恙的傀儡与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如何才能守住这个地跨三大洲的帝国?亚历山大大帝麾下的六位马其顿将军,开始相互攻伐、争夺霸权,从而开启了一个洲际混战的时代。随着拱卫王室的最后一位将军逝去,马其顿帝国无可逆转地四分五裂,成为一个以竞争对抗、动态联盟,以及长期小规模冲突为特征的多极世界——在许多方面,与我们当今的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简介
詹姆斯·罗姆(James Romm),原名小詹姆斯·H.奥特维(James H. Ottaway Jr.),巴德学院(Bard College)古典文学教授,也是古根海姆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多萝西与刘易斯·B.卡尔曼学者与作家中心协会的成员。他出版了众多关于古代世界的著作,包括《哲人与权臣:尼禄宫廷里的塞内加》《古代思想中的地球边缘》《希罗多德》等专著,以及《丰碑阿里安:亚历山大诸战役》。

译者简介
葛晓虎,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硕士,从事历史教学工作,已翻译出版了《坎尼的幽灵:汉尼拔与罗马共和国最黑暗的时刻》《哲人与权臣:尼禄宫廷里的塞内加》。酷爱读书,醉心于古典世界与战争史。

本书获誉
罗姆用名侦探的技艺记录下了每一次局势逆转与每一场歃血为盟。
——《洛杉矶时报》
 
在呈现节奏明快而又富有戏剧性的叙述的同时,本书还融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与详尽的史料文献……(罗姆)为他的讲述平添了几分活力与激情。
——《华尔街日报》
 
栩栩如生……这部作品记叙了一位横跨洲际的征服者英年早逝所引发的灾难性后果,既具有学术性,又不失活泼生动……罗姆对古代政治进行了生动的刻画。
——《科克斯书评》

本书目录
图片版权说明
前言
关于发音的注解
致谢
 
序幕 墓穴启封
第一章 护卫与伙友
第二章 佩尔狄卡斯的试炼
第三章 雅典人的背水一战(一)
第四章 抵抗、反叛与再征服
第五章 雅典人的背水一战(二)
第六章 尼罗河上的惨剧
第七章 欧迈尼斯的命运
第八章 故土重燃
第九章 生死相搏
第十章 尘封墓穴
尾声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转载自:甲骨文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