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8人看
收藏
手机扫码观看

【沙龙】鸣沙史学嘉年华第二场-通往理解之路:概念何以重要

标签:
鸣沙 历史学 近代史 研究方法

加载中...

视频简介

  现代的社会人只要活着,就要每天说话或写作。无论是说话还是写作,都是通过由“词语”组成的“句子”来完成的,其实这就是最简单的“概念”表达,这种行为完全渗入人的日常生活中,涉及最基本、最细节的活动。但是对于表达者和接受者来说,他们听到同一句话、同一个词时,产生的理解有可能是不一样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同一个词语有可能在双方那里具有不同的“概念”。这种现象在不同语言的人之间发生,在不同民族的人之间发生,在不同文化的人之间发生,在不同时代的人之间发生,由此也就带了所谓的“沟通成本”“理解成本”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概念”是通往理解之路的重要一环。

  9月18日(周五)19:0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历史学分社联合新京报书评周刊推出鸣沙史学嘉年华线上活动第二场,邀请相关历史学者探讨词语史、概念史的有关问题。

嘉宾

沈国威 日本关西大学外语学部教授、东西学术研究所所长

方维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孙 江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暨历史学院教授、学衡研究院院长

黄兴涛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院长

主持

陈肖寒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历史学分社

阅读全文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图书

陆游的乡村世界

包伟民 著

2020年09月出版

¥23.7

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典藏版)

章清 著

2021年04月出版

¥29.7

晚清官场镜像:杜凤治日记研究

邱捷 著

2021年05月出版

¥29.7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