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3人看
收藏
手机扫码观看

【2022年鸣沙史学嘉年华】第三场 人文化成:知识、教育与社会重塑

标签:
鸣沙 历史学 近代史 历史感 历史书写

加载中...

视频简介

人是社会性的生物。人可以独立,但不能独居。人只要生存、生活,就需要和其他人进行交流,而交流的最主要方式是语言文字。语言以概念为基本单位,概念组成判断。无论是说话还是写作,第一要义是能清晰地传达己方的意思,第二要知道对方是否对此产生共鸣,这就是所谓的“表达与接受”。这种“表达”通过情感的丰富性来实现,需要建立在一套规范的、广泛认同的规则之上,以消解所谓的“沟通成本”和“理解成本”。而塑造这一套规则的基础,便是语文教育。


语文是一种“符号”,也是逻各斯。一套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语文系统,需要创造一个象限,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包容异质性元素,与不同的社会面向结合,定义不同关系之间的换算尺度。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推广和普及,便需要政治力量的支持,社会文化的议题也就融合了政治因素。结果便是“国文”不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递方式,更负有培养读写技能与脉延国族文化的双重使命。


9月4日第三届鸣沙史学嘉年华第三场活动邀请王东杰、张仲民、季剑青、陆胤、崔文东等学者,共同围绕语言文字的演化发展史、“翻译”的可能性及其与政治、社会的互动等问题展开讨论。

第三场海报.jpg

主    题

人文化成:知识、教育与社会重塑


时    间

2022年9月4日(周日)19:00~21:00


嘉宾简介

作者1.jpg

主持嘉宾

主持人.jpg

阅读全文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图书

国文的创生:清季文学教育与知识衍变

陆胤 著

2022年06月出版

¥39.6

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典藏版)

章清 著

2021年04月出版

¥29.7

法律与书商:商业出版与清代法律知识的传播

[美]张婷 著;张田田 译

2022年04月出版

¥69

新语往还:中日近代语言交涉史

[日]沈国威 著

2020年07月出版

¥35.4

东往东来:近代中日之间的语词概念

陈力卫 著

2019年06月出版

¥47.4

家庭革命:清末民初读书人的憧憬

赵妍杰 著

2020年04月出版

¥38.4

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修订版)

关晓红 著

2017年11月出版

¥50.4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

韩策 著

2017年05月出版

¥23.7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