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社会大众贫富归因倾向性分析

摘要

贫富差距问题仍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本报告通过分析2022年中国社会心态调查中的相关数据,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户口、不同常住区域、不同主客观社会阶层民众对贫富背后原因的认知。结果发现,大部分群体对贫穷和富有的归因均表现出内归因倾向,但在内归因倾向程度上存在差异。民众对富有比对贫穷表现出更强的内归因倾向;男性比女性,外地户口民众比本地户口民众,市/县城边缘城区民众比农村区域民众,在贫穷和富有上均表现出更强的内归因倾向;从主观社会下层、中下层到中层/中上层,民众的内归因倾向越来越强,但主观社会上层民众的贫富归因认知例外,上层民众认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都很重要,而没呈现那么强的内归因倾向。此外,主客观社会下层民众认为贫穷或富有主要由外部因素造成,而没有表现出内归因倾向。总之,民众整体贫富归因状况较好,应倡导全面、客观的贫富归因方式;加强对社会下层民众贫富内归因的引导,改善下层民众对贫穷的认知模式,减少其心理上对外部因素的依赖;倡导民众更全面和客观地认知贫穷的原因;关注市中心和农村区域民众的归因状况。

作者

王园园 ,内蒙古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心态。
谭旭运 ,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秘书长,Journal of Pacific Rim Psychology编委。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共同富裕目标下的社会心态特征与演变趋势”(项目编号23ASH004)、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心理根基与践行路径”(项目编号2023YZD050)。另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主要研究领域为转型期社会心态,共同富裕、共同体理念的社会心理机制和路径等。出版著作《获得感:一种社会心理分析》《腐败问题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在Political Psychology、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文章20余篇。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蔡翮飞、余秀兰、刘小瑜:《贫穷限制了想象?寒门大学生社会认知特征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20年第4期。
  • 陈思静、杨莎莎、汪昊、万丰华:《主观社会阶层正向预测利他性惩罚》,《心理学报》2022年第12期。
  • 丁倩、梁一冰、张永欣、黄凤:《低阶层大学生贫富归因对心理特权的影响:相对剥夺感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年第5期。
  • 何淼、张鸿雁:《城市社会空间分化如何可能——西方城市社会学空间理论的中国意义》,《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8期。
  • 李静:《不同社会阶层对贫富差距的归因倾向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2。
  • 李君甫、李阿琳:《北京社会空间分化与隔离:基于社会阶层分布的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 李倩莹、刘方、黎志华:《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成年早期幸福感的影响:一个链式中介模型》,《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年第4期。
  • 李小新、任志洪、胡小勇、郭永玉:《低家庭社会阶层大学生为何更容易社交焦虑?心理社会资源和拒绝敏感性的多重中介作用》,《心理科学》2019年第6期。
  • 卢瑶、张青根、沈红:《基于学生自评数据的能力增值可靠吗?——来自归因理论的解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11期。
  • 陆影:《社会福利制度的空间分化——以城乡社会变迁为分析中心》,《江海学刊》2021年第2期。
  • 杨沈龙、郭永玉、胡小勇、舒首立、李静:《低阶层者的系统合理化水平更高吗?——基于社会认知视角的考察》,《心理学报》2016年第11期。
  • 杨沈龙:《不同阶层系统合理信念差异的心理机制:归因与补偿的双重视角》,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7。
  • 张衍:《主客观地位和流动感知对公平感的影响与变化(2019~2020年)》,载王俊秀主编《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 Adler,N.E.,Epel,E.S.,Castellazzo,G.,and Ickovics,J.R.,“Relationship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Social Status with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ing:Preliminary Data in Healthy,White Women”,Health Psychology,19(2000).
  • Kraus,M.W.,Piff,P.K.,and Keltner,D.,“Social Class as Culture:The Convergence of Resources and Rank in the Social Realm”,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2011).
  • Kraus,M.W.,Piff,P.K.,Mendoza-Denton,R.,Rheinschmidt,M.L.,and Keltner,D.,“Social Class,Solipsism,and Contextualism:How the R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e Poor”,Psychological Review,119(2012).
  • Manstead,A.S.,“The Psychology of Social Class:How Socioeconomic Status Impacts Thought,Feelings,and Behaviour”,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2018).
  • Tanjitpiyanond Porntida,Jetten Jolanda and Peters Kim,“How Economic Inequality Shapes Social Class Stereotyping”,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98(2022).
  • Wolff,L.S.,Subramanian,S.V.,Acevedo-Garcia,D.,Weber,D.,and Kawachi,I.,“Compared to Whom?Subjective Social Status,Self-rated Health,and Referent Group Sensitivity in a Diverse U.S.Sample”,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70(2010).
  • Yang,X.,and Dunham,Y.,“Emerging Complexity in Children’s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Wealthy and the Poor”,Developmental Science,25(2022).

社会大众贫富归因倾向性分析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6.2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引言
  • 二 研究方法
    1. (一)数据来源
    2. (二)研究变量
      1. 1.主观社会阶层
      2. 2.客观社会阶层
      3. 3.贫富归因
      4. 4.年龄
      5. 5.户口
      6. 6.居住区域
    3. (三)数据处理
  • 三 研究结果
    1. (一)大众的整体贫富归因情况
    2. (二)不同人口学变量的贫富归因特点
      1. 1.不同性别的贫富归因差异
      2. 2.不同年龄段的贫富归因差异
      3. 3.不同户口的贫富归因差异
      4. 4.不同居住区域的贫富归因差异
    3. (三)不同主观社会阶层的贫富归因差异
      1. 1.不同主观社会阶层之间归因倾向性的差异
      2. 2.不同主观社会阶层在贫穷和富有上的归因差异
    4. (四)不同客观社会阶层的贫富归因差异
  • 四 结论与讨论
    1. (一)整体贫富归因状况较好,应注意下层民众贫富归因倾向的引导
    2. (二)社会下层和上层民众贫富归因存在差异,引导下层民众改善对贫富的认知模式
    3. (三)民众对富有表现出更强的内归因倾向,倡导民众更全面和客观地认知贫穷的原因
    4. (四)贫富归因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应关注市中心和农村民众的归因倾向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