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03出版

经验、体式与诗的变奏:晚清至“五四”诗歌的“言说方式”

电子书

暂无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1人在看
先晓推荐
本书为青年学者赖彧煌博士的现代诗歌理论研究专著。作者主要从经验、语言、体式三个维度梳理、讨论了晚清到“五四”这一特殊时段诗歌言说方式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本书将晚清开始的诗歌变革定性为“言说方式”的重建,体现了作者对文学形式自律与他律辩证互动关系的深刻认识。作者指出作为想象方式的诗歌体式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接纳与聚合不断变化的新鲜经验,也可能扭曲和排斥陌生的经验与感觉。因此,本书得出的结论迥异于一般文学史、诗歌史论著,作者认为“新诗”是一项未竟的事业,“与其说完成了体式与经验互为抹擦中诗的变奏,不如说它仍在变奏之中”。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01-4311-0总页码:300
字数: 275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为青年学者赖彧煌博士的现代诗歌理论研究专著。作者主要从经验、语言、体式三个维度梳理、讨论了晚清到“五四”这一特殊时段诗歌言说方式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本书将晚清开始的诗歌变革定性为“言说方式”的重建,体现了作者对文学形式自律与他律辩证互动关系的深刻认识。作者指出作为想象方式的诗歌体式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接纳与聚合不断变化的新鲜经验,也可能扭曲和排斥陌生的经验与感觉。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导 论 变奏中的诗与“言说方式”的重建
第一章 闭抑和分裂的古典
  第一节 古典和革新之间的恩怨
    一 革新意识的“成色”
    二 作为深度“装置”的古典
    三 黯淡的“新”诗前景
  第二节 复古的困境
    一 两类复古取向:求正与求变
    二 古典的冲突与分裂
    三 走向闭抑的古典
  本章附录 从活力到僵化的以古鉴今之路
       ——论林庚的新诗观念
第二章 发现新的“言说方式”
  第一节 新文学场的出现
    一 “逼上梁山”和打开新的可能
    二 文学场形成的理路
  第二节 从白话诗到新诗
    一 含混的白话诗写作
    二 暧昧的诗体认识:与古典格式周旋
    三 诗体解放和自由诗的发现
    四 如何“新”诗:课题与问题
第三章 新诗的锻造:延展与分化
  第一节 抒情方式的更新
    一 代际差异的凸显
    二 与旧格式关系的复杂性
    三 从“呈现”到“发明”
    四 “发明”:作为一种新美学
  第二节 新的美学向度的展开
    一 后起者的预备期和不满
    二 诗艺和经验的紧张
    三 诗艺与情感的纠葛
    四 走向不同的抒情向度
第四章 作为观念建制的新诗
  第一节 不同框架中的诗之构想
    一 反对派的谱系
    二 美学范式的失效
  第二节 被规训的“旧诗”
    一 重新规划历史:“整理”的意识形态
    二 文学史评判体系的介入
结语 “必须自力更生,自己替自己制定规范”
附论一 诗歌“言说方式”的当代议题
  在经验与语言的互动中打开更广阔的诗世界——2000年以来的新诗写作
  美学自律与经验冲击的挑战——“地震诗歌”的诗学问题再思
  在难以祛魅的世界理解经验、语言和现实——论刘洁岷的诗
  性别想象中的经验与技艺问题——论沈杰、青蓖、水丢丢和梅花落的诗
  发现和承担经验的复杂性——近期诗歌中“民生关怀”的言说
附论二 诗歌“言说方式”的西方视野
  韵律的废退与反抗“散文气味”——散文诗的美学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卷册系列共0个资源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张图片
包含0张图表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