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09出版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全4卷)

纸质图书

暂无

电子书

暂无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0人在看
先晓推荐
一部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中国人在这一百年内实践记录的总汇。它有过悲惨的遭遇,也享受到胜利的欢乐;在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有巨大的成功,也经历过严重的挫折。一切言论和主张,都在如此丰富的实践中经受检验。它比任何滔滔雄辩更能说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谬误,给后人留下无穷启示。 一部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中,始终贯穿的鲜明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华民族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它必须分两步走:后者是人们憧憬和奋斗的目标,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本书荣誉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全书共四卷)》入选2010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入选2010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
图书详情
ISBN:978-7-5097-1007-4总页码:1404
字数: 1136千字装帧:精装
内容简介
一部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中国人在这一百年内实践记录的总汇。它有过悲惨的遭遇,也享受到胜利的欢乐;在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有巨大的成功,也经历过严重的挫折。一切言论和主张,都在如此丰富的实践中经受检验。它比任何滔滔雄辩更能说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谬误,给后人留下无穷启示。一部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中,始终贯穿的鲜明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华民族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它必须分两步走:后者是人们憧憬和奋斗的目标,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

展开

图书摘要
暂无精彩章节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总 目 录

引 言……………………………………………………………………………………………1
第一章 步入二十世纪的前夜…………………………………………………………………1
第二章 推倒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35
第三章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95
第四章 五四运动唤起的新觉醒………………………………………………………………143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77
第六章 “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205
第七章 南京政府的最初几年…………………………………………………………………275
第八章 工农红军的苦斗………………………………………………………………………303
第九章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339
第十章全 民族抗战的爆发……………………………………………………………………403
第十一章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455
第十二章 胜利快要到来的时候………………………………………………………………525
第十三章 和平建国希望的破灭………………………………………………………………551
第十四章 人心向背的较量……………………………………………………………………579
第十五章 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性胜利………………………………………………………633
第十六章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689
第十七章 抗美援朝战争………………………………………………………………………719
第十八章 大规模社会改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745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775
第二十章社 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上)………………………………………………843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下)……………………………………………917
第二十二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上)……………………………………………989
第二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下)……………………………………………1045
第二十四章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113
第二十五章 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1175
第二十六章 在风浪中奋勇前进………………………………………………………………1219
第二十七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265
第二十八章 迎接新世纪………………………………………………………………………1311
第二十九章 历史的启示………………………………………………………………………1351
后 记……………………………………………………………………………………………1370


                  第一卷目录
引 言……………………………………………………………………………………………1
第一章 步入二十世纪的前夜…………………………………………………………………1
  中华民族步入二十世纪时,正处在深重的苦难中。甲午战争,是一场备受屈辱
  的悲剧,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戊戌维新运动推动的变法注定要失败,但决不
  能因而抹杀它的思想启蒙作用。不能因为义和团运动是爱国行动,就不指出那
  些消极落后、甚至愚昧荒唐的东西,正如不能因为它存在消极落后的方面,便
  不敢肯定它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一样。
第二章 推倒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35
  海外有些学者对“清末新政”作了过高的评价,很难说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
  况。《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把许多人心里隐藏着的根本问题:要不
  要革命?要不要推翻清朝政府?要不要以民主共和制度代替君主专制制度?一
  下子喊破了。人们常说改称“民国”无非只是换了一块招牌,但有没有这块招
  牌,它的区别不能小看。从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和思想解放的意义来说,没有辛
  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第三章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95
  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共和制度的传统,民国的现状又令人失望,为什么会有那么
  多人起来捍卫共和制度呢?原因在于:经过辛亥革命的洗礼,民主共和国的观
  念已深入人心。民心的趋向,是一种无形的却又常常起着决定作用的力量;精
  于谋算的袁世凯,机关算尽,恰恰没有把民众是怎么想的放在眼里。“督军团”
  现象反映出中国旧的统治秩序已经乱套,无法再利用原来那套办法来维持,只
  得采取这种粗暴的、更加不得人心的做法。
第四章 五四运动唤起的新觉醒………………………………………………………………143
  五四新文化运动怎么会发生?它是由人们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而来。
  旧的社会不改造,个人再努力,也是没有前途可言的。把“改造社会”放在
  “个性解放”之上,表明人们对问题的认识已从表层向更深层次开掘。俄国十
  月革命为什么会在中国先进分子中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原因在于,它正好给
  了人们正在苦苦思索的问题以一个全新的答案。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77
  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有几个特点:一是用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来观察
  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二是下决心到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工农大众中去做群众
  工作;三是要求建立严格的纪律以达到行动的一致。这样的政党在中国以往历
  史上还不曾有过。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
第六章 “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205
  对当时的国共两党来说,“合则两利”是再清楚不过的事实;如果一定要说谁
  在这中间得到的更多,发展得更快,大约只能是国民党而不是年轻的共产党。
  中山舰事件的经过当然有偶然的因素,但蒋介石立刻采取这样大的动作,以突
  然袭击的手段排除异己,显然有着更深的背景和用心,不能简单地只用偶然因
  素来解释。大革命为什么失败?决定的因素是客观的力量对比;应该说它的失
  败很难完全避免。
第七章 南京政府的最初几年…………………………………………………………………275
  新军阀间的大规模内战,代替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这
  是从一九二九年初到九一八事变前夜中国政治生活中左右全局的突出内容。南
  京政府建立后的最初几年,虽有过一段很短时间相对稳定的统治,实际上已为
  它日后的失败埋下了种子。
第八章 工农红军的苦斗………………………………………………………………………303
  当时放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路只有两条:或者是拿起武器,进行武装反抗;或
  者是迟疑犹豫,坐以待毙。南昌起义,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国民党统治的
  第一次武装反抗。八七会议着重批评了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在同国民党的
  关系上放弃独立的政治立场,一味妥协退让;参加这次会议的毛泽东在会上发
  言,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以后,
  在实践的探索中,逐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二卷目录
第九章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339
  九一八事变,日本武装占领中国的东北,民众的抗日救亡怒潮步步高涨。蒋介
  石在日记中也曾多次对日本的侵略表示愤慨,但他依然把对付和消灭共产党放
  在第一位,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
  有的壮举;但长征开始时,是被迫的,而且是在极端险恶的情势下进行的。华
  北事变的发展,把南京政府逼到几乎无路可退的地步,不能不考虑大幅度调整
  它的对目政策。既然南京政府日益表明抗日的决心、同中共之间已开始秘密接
  触,为什么它在西安事变前夜还要调动那样多军队想来消灭共产党?
第十章 全民族抗战的爆发……………………………………………………………………403
  七七事变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开赴前线,取得平型关
  战役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国民党军队中有不少爱国将士,他们在日军大举侵略
  面前,同仇敌忾,奋勇争先,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同优势装备的敌军拼搏,
  并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国民政府迁都的决定是值得肯定的,表明了“长期抗
  战”的决心。抗战爆发后的一年多时间内,国民党和它的军队的表现是积极的;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开始时只有几万党员和几万军队,但它充分发动并依靠民众,
  充满活力地向上发展。
第十一章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455
  怎样看待国民党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为主体的敌后战场的关系?它们是
  相互补充、互为支持的。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一向宣扬民族失败主义,走上叛
  国投降;国民党总裁蒋介石仍坚持抗战,这是值得肯定的。当日本军事进攻压
  力明显减轻后,蒋介石关心的重点就从对日作战逐渐转向防共反共方面。百团
  大战鼓舞了全国人民,使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说法不攻自破。延安整风
  最重要的历史贡献是使“实事求是”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使中国共产党在思
  想上政治上更加成熟起来,不仅对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而且对此后中国
  的革命和建设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十二章 胜利快要到来的时候………………………………………………………………525
  一九四四年豫湘桂大溃退造成的强大冲击波,使大后方人心发生急遽变动,在
  相当程度上埋下了国民党政府失败的重要种子。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表面上
  看来依然是庞然大物,但它的政治地位和受民众信任的程度,却一步步衰落下
  去;共产党的力量却从小到大地迅速壮大起来,并且团结了越来越多的朋友。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成为中华民族重新振兴的枢纽,同时也为中国人民的解
  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十三章 和平建国希望的破灭………………………………………………………………551
  对待面临的严重的内战危机,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是怎样的?它力争和平,也做
  了两手应对准备。需要用多少时间来“消灭”共产党?蒋介石的两个主要将领
  何应钦和陈诚的估计略有不同:何应钦认为要两年,陈诚认为半年就够了。
第十四章 人心向背的较量……………………………………………………………………579
  人心向背,是最终左右一切的决定性力量。解放战争中,军事局势迅猛发展。
  国民党统治区内以学生运动为先锋的民众运动风起云涌,反映了国民党统治区
  人心的变动。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最坚决地、脚踏实地地在乡村中领导
  广大贫苦农民,把几千年没有能解决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根铲除;这是中国共
  产党所以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奥秘所在。民主同盟坚决拒绝参加国民大
  会,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动向,反映出原来处于中间状态的人们在政治态度上的
  进一步蛮化。
第十五章 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性胜利………………………………………………………633
  中国人在经历了那么多的屈辱和苦难以后,经过一百零九年前赴后继、艰苦卓
  绝的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胜曾经不可一世的内外敌人,取得中
  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旧时代结束了,
  新的时代开始了。


                  第三卷目录
第十六章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689
  新中国许多事情处于草创时期,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缺乏成熟的经验;它的
  基本格局一旦确定下来,对中国日后的发展就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现在回
  头来看,可以惊奇地发现当年作出的那些重大决策是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是
  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第十七章 抗美援朝战争………………………………………………………………………719
  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对台湾的进攻,是在中国作出抗美援朝
  决策以前,这完全是美国政府单方面干涉中国内政,抗美援朝根本不是什么“
  惹火烧身”,更不是因此而妨碍了解决台湾问题。抗美援朝战争使全世界重新
  认识了新中国:中国人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任人欺凌,已不再是以往西方人眼中
  的“东亚病夫”;她热爱和平,但决不能容忍别人强加于自己的威胁和侵略。
第十八章 大规模社会改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745
  在抗美援朝和大规模社会改革的同时,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到一九五二年,
  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在短短三年内,在如此紧张而头绪纷繁的
  环境中,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几乎令人难以置信。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775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
  是从此刻开始的。它的主体是靠社会主义工业化;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是
  它的两翼,在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的缺点和偏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项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一九五四年完整地确立起来。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上)………………………………………………843
  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和建国初期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给中国共产党人造成一
  种错觉:似乎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地向前发展,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
  复杂性严重认识不足。在经济建设中,出现急于求成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化运动。在整风过程中,对极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进行坚决反击是必要的;但
  是,把一些从善意出发提出的尖锐意见,以及虽说了错话但并非出于敌意的意
  见,都看成敌对势力的活动,用习惯的对敌斗争的方式来进行,使反右派斗争
  严重地扩大化了。八大二次会议重新突出并夸大国内的阶级斗争,“以阶级斗
  争为纲”的“左”的错误,就以此为起点,一步一步地形成。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下)……………………………………………917
  “大跃进”以来的巨大挫折,使领导人的头脑逐步清醒过来,提出“大兴调查
  研究”之风,实行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战天斗地,
  使国民经济较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但在一九六二年“重提阶级斗争”后,在政
  治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内“左”的指导思想又迅速发展起来,把学术观点和政
  治问题等同起来,混淆了是非界限以至敌我界限,在知识分子中造成人人自危
  的紧张空气;这种文化批判直接引向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尽管走过一条
  曲折的道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后的这十年,仍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的十年。
第二十二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上)……………………………………………989
  毛泽东迫切地期望能实现并保持一个公正、平等、纯洁的社会,“文化大革命”
  正是他所想找到的那“一种形式,一种方式”,“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
  地发动群众来揭发我们的黑暗面”,并消除这些“黑暗面”,实现他所理想的
  那样的社会。怎样才能做到这些?毛泽东决心发动一场“文化大革命”,并且
  抓住了两个具有巨大冲击性的力量:一个是大字报,一个是红卫兵。但他对这
  种“黑暗面”作了极端夸大的错误估计,甚至混淆了是非,混淆了敌我;又采
  取极端错误的方法,想经过“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结果,造成灾难性
  的后果。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和国家主席,被非法隔离和批斗达三年之
  久,含冤逝世;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在这个时期,
  还有两件社会影响面很广的大事:一件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件是干部下放
  干校劳动。
第二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下)……………………………………………1045
  林彪事件的发生,是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想到的,使不少人对“文化大革命”
  以来曾经深信不疑的事情产生了怀疑,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
  践的破产。在十年大动乱中,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失去保障,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残酷迫害;社会经济屡经挫折,拉大了中国同
  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极端严重的思想混乱,导致社会风气和人们道德水
  准显著下降。它所造成的恶果,影响深远。


                  第四卷目录
第二十四章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113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远不限于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的两年徘徊,而且开
  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新局面,使它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
  性巨大变化的起点。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上一系列的拨乱反正,使
  中国从“文化大革命”后的一片混乱中,重新理出头绪,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
  道。改革开放也开始全面起步,给社会主义赋予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二十五章 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117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提出来的。高举这面
  旗帜,就使十几亿中国人在前进中有了明确的共同方向。
第二十六章 在风浪中奋勇前进………………………………………………………………1219
  在国内发生了一九八九年那场政治风波;在国际上发生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发生了西方七国的对华“制裁”;中国能不能排除重重困难。进一步打开一个
  新局面,再一次面对严峻的考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惊涛骇浪
  中继续奋勇前进。
第二十七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265
  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紧结合
  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
  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决断。
第二十八章 迎接新世纪………………………………………………………………………1311
  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作报告,郑重地宣布:必须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
  路线不动摇,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三个代表”的提出,是在
  新的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面对急剧变动而又错综复杂的新情况,要求当代中
  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履行自己所肩负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中国的伟大历史使命必须深刻思考和紧紧抓住的三个要点。
第二十九章 历史的启示………………………………………………………………………1351
  一部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中国人在这一百年内实践记录的总汇。
  它有过悲惨的遭遇,也享受到胜利的欢乐;在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有巨大的成
  功,也经历过严重的挫折。一切言论和主张,都在如此丰富的实践中经受检验。
  它比任何滔滔雄辩更能说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谬误,给后人留下无穷启示。

后 记……………………………………………………………………………………………1370


卷册系列共0个资源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张图片
包含0张图表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