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02出版

人民美好生活实践探索:生产力生态化跃迁发展研究

电子书

39.6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4人在看
先晓推荐
人民美好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追求的高层级需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促成社会物质财富积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终将造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桎梏与人的自由沦丧。本书以马克思需要理论为出发点,阐释人类需要与生产力发展的逻辑关系,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视域下生产力生态化跃迁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人民美好生活展开深入的理论剖析。通过对比传统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的本质区别,围绕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本质内涵与必然前提,阐述生态生产力发展的当代价值与实践意义,推导出新时代生产力生态化跃迁发展的历史必然,并探寻其实践路径。 本书在本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视域下生产力生态化跃迁发展研究”(20CKS020)结项成果的基础上修改完成。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28-1513-8总页码:252
字数: 256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人民美好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追求的高层级需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促成社会物质财富积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终将造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桎梏与人的自由沦丧。本书以马克思需要理论为出发点,阐释人类需要与生产力发展的逻辑关系,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视域下生产力生态化跃迁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人民美好生活展开深入的理论剖析。通过对比传统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的本质区别,围绕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本质内涵与必然前提,阐述生态生产力发展的当代价值与实践意义,推导出新时代生产力生态化跃迁发展的历史必然,并探寻其实践路径。

展开

图书摘要
人民美好生活的生成是理论与现实的逻辑统一。“人民美好生活”思想不仅继承发展了马克思的美好生活观,而且蕴含了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对真正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从现实条件来看,人民美好生活的生成以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直接物质基础,是对新时代人民需求多样化的时代把握。作为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逻辑,人民美好生活表征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生存状态,具有物质性、精神性、生态性三重内涵。在此意义上,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不仅要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还要协调好生产与生活、生存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产力生态化跃迁发展之路。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语境下,生产力的发展目的在于满足人类需要。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与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方式,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与发展方向十分重要。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和核心概念,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分析各种社会问题的关键范畴。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通过劳动媒介而产生的综合力量,这种力量包含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存在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中,具有延续性与毁灭性。传统生产力以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为主要特征,过度重视人的主体性和对自然的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威胁生产力的持续稳定发展和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作为生产力生态化跃迁发展的现实样态,生态生产力以兼顾生产发展和生态和谐为主要特征,强调在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实现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化解生产与生存、生产与生态之间的矛盾。生态生产力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原初再现,也是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最新样态,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人民美好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追求的高层级需要,在马克思看来,人类需要的满足与生态资源之间有着深层次的逻辑关联,人类需要必须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来满足,而发展生产力则必须依赖生态资源的供给。在此意义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催生的“虚假需要”看似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则是以生态资源过度浪费为代价的,更是导致生态问题的重要成因之一。这种以生态资源为增殖手段的发展逻辑事实上不可能真正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马克思需要理论认为,人类“真实需要”的满足并不会与生态性要求产生背离,因为生产力发展的革命性效应会自发促动生产力的生态化跃迁发展。生产力生态化跃迁发展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满足是高度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要求生产力生态化发展;另一方面,生产力生态化跃迁发展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满足的重要手段。客观来看,生产力生态化跃迁发展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以保护自然资源为底线;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为目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这与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生产力发展有本质区别。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促成社会物质财富积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终将面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桎梏与人的自由沦丧。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因而资本必然要不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实现其价值增殖的自由。为实现增殖的最大化,资本通过不断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方式事实上形成了“加速社会”。由资本逻辑所主导的“加速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包括生态危机、技术异化和生存危机。这说明,资本在促成世界交往的同时,也将资本的消极影响扩散至全世界,影响世界的稳定与安全。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加速也终将面临增长的极限与资源的枯竭。因此,“资本的生产力”有其发展的边界,在追求资本利益的同时,无法兼顾社会利益和世界利益。事实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遮蔽了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不仅正确处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科学统筹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超越。在此基础上,生态生产力的发展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现实性。从发展生态生产力的践行路径来看,首先,需要通过生态文明的建设对劳动者进行引导培育;其次,需要通过生态科技的发展对劳动资料进行合理选择;最后,需要通过生态机制的健全对劳动对象进行有效保护,从而使生产力三要素之间优化配置、协同演进。从发展生态生产力的基本原则来看,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在充分把握我国当前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努力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进而满足人民对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好追求。从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现实意义来看,在宏观层面有利于推动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统一,进而实现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在微观层面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进而促进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最终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展开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