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07出版

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21~2022)

电子书

84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16人在看
先晓推荐
进入“十四五”时期后,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和新的人口背景下,我国流动儿童教育显现了新的地方性和阶段性差异。 本书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围绕流动儿童的发展特征、入学政策、升学政策、财政政策、关爱保护等议题呈现了不同地区、不同阶段流动儿童教育的现状,回顾了积分制、异地中高考、双减等重要政策的效果,特别关注了区域教育和社会力量改善流动儿童教育生态的成功案例,以期能较为客观、全面、深入地展现中国流动儿童教育的基本面貌。 本书从不同视角对当下流动儿童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路径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具有较高的资政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28-1522-0总页码:444
字数: 415千字装帧:精装
内容简介
《流动儿童蓝皮书》系列丛书是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组织研究、编撰的国内首本呈现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宏观整体面貌和动态变迁的教育蓝皮书,目前已出版两本,分别为《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6)》与《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围绕流动儿童群体生存现状、发展特征、入学政策、升学政策等问题,对流动儿童教育的现状、各地政策的友好程度、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等情况进行了呈现和分析。 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的启动之年,在当前中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人口流动迁徙持续活跃的情况下,流动儿童的生存境遇、群体特征及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面临的调整和解决路径都亟待关注和研究。《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21-2022)》在过去两份报告的基础上,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流动儿童教育”为主题,特别围绕“回流儿童”和“再迁儿童”两类流动儿童新群体,以及特大、大、中、小等各类城市相关政策对2021年~2022年的流动儿童教育新形势进行研究和总结,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路径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展现我国流动儿童教育的新动态。

展开

图书摘要
流动儿童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公平视角下不可错过的议题之一。随着新时代新任务和新要求的提出,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也表现出了新特征和新趋势。
在全球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2021年我国进入了“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为此,“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中国式现代化,其特征之一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总人口从2010年的13.4亿人增加到2020年的14.1亿人,增加了0.7亿人。十年间我国人口变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人口增速放缓、低生育率、老龄化、高流动四个方面。2010~2020年我国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2010年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了0.04个百分点。虽然生育政策已逐渐放宽,但全国人口增速仍未实现明显提升。伴随着“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生育三孩”人口政策的推行,青少年群体占比有所增加,但老龄化程度仍然进一步加深,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在人口流动方面,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巨大,已达3.7582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以上,相当于1/4的人口处于流动状态。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流动人口增加了1.5439亿,增长69.73%。中国的人口流动呈现三个明显特征:流动人口活跃度大幅提高,绝对规模陡增,跨省流动和城—城流动规模剧增。当前,中国流动人口最重要的特征是规模巨大,不仅反映在流动人口总规模上,也反映在各种类别的流动人口上,最明显反映在跨省流动和城—城流动人口上。这也表明“流动时代”真正到来。
在这样的大流动时代,2010~2020年我国儿童流动在数量、流向和流动原因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数量大,增长快。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流动儿童的数量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2020年,全国0~17岁流动儿童7109万人,大约是2010年(3581万人)的2倍。同时,流动儿童占儿童总数的比例也从2010年的12.8%增加到2020年的23.9%,这意味着现今大约每4个儿童中就有1人是流动儿童。值得注意的是,0~15岁的流动儿童规模增长更快,2020年数量是2010年的2.24倍,这将对流入地的婴幼儿看护、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提出更多要求。二是以省内跨市流动为主,向镇聚集。2020年,省内跨市和跨省流动儿童分别为5647万人和1462万人,前者是后者的近4倍,而流动成年人省内流动仅是跨省流动的2倍。可见,儿童比成年人更有可能在省内流动。2014年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优化了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也促使人口流动呈现一个新现象——向镇聚集。从2010年到2020年,无论是流动成年人,还是流动儿童,常住在城市和乡村的比例均下降,而居住在镇的比例上升。流动儿童居住在镇的比例从2010年的34.0%增加到2020年的41.5%,增加了7.5个百分点,而流动成年人从22.7%增加到28.0%,增加了5.3个百分点。向镇聚集的主要是省内流动学龄儿童。三是流动主因发生改变,随迁减少。随同离开和学习培训仍是儿童流动的两大主因,但其占比从2010年到2020年此消彼长,随同离开比例从53.3%降至40.2%,学习培训比例则从27.7%升至31.1%。2010年,在城市、镇和乡村,随同离开都是儿童流动首因,而2020年在城市和乡村仍然是随同离开为首因,但比例已大幅下降,学习培训比例大幅上升,在镇的儿童流动首因已从随同离开转变为学习培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儿童的流动特征发生了较大转变,至少1/4的人在未成年前有过一次流动经历,且流动儿童和流动成年人在城乡分布上也表现出明显差异,儿童的随迁依赖性减弱,独立性增强,他们随着教育布局而流动,大量学龄儿童流向镇。与此同时,我国流动人口的教育结构内部及人口的教育结构呈现“低降高升”的趋势,即小学及以下人口的比例在逐步下降,而大学及以上受教育水平人口的比例正在逐步提高,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人口比例超过男性。这种新的变化趋势将带来相关社会问题的改变。例如,以往流动儿童父母是以初中及以下受教育水平为主,如今有相当比例的流动人口受过高等教育,作为父母的他们不论是在教育期望、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上,还是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以及在随迁子女的教育资源需求等各个方面都可能完全不同于以往,表现出更高要求。这就更需要流入地政府针对这种改变而提出新的思路与解决方式,以使流动人口能够真正安心地为流入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在大流动时代,如何从制度上保障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关系到我国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要求。针对保障流动儿童教育,本书提出下列政策建议:优化公共教育供给是应对新人口形势的重要举措,基于社会正义与教育规律优化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积极稳妥”与“积极稳慎”处理在民办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避免造成流动家庭的就学负担,落实“累积性指标为主”的入学政策的基本方向;推动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完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的省级统筹,加大中央财政资助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力度,落实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的国家审计制度安排;建立城市流动家庭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关键词:流动儿童 留守儿童 积分入学 “双减”政策 异地中考 异地高考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