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特色小镇代表性案例研究的形式,回顾总结特色小镇制度化、组织化、市场化的创建历程和经验成效。受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启发,本书把特色小镇看作是一个经济社会主体多样性、自组织并通过学习来适应外部环境从而获得成长性的复杂系统,产业和空间是其两大核心要素,创造性的提出“城市产业社区”的概念,探究特色小镇融合集成城市平台、产业平台和创新平台三大平台功能的机制,深入诠释特色小镇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举。
本书选取长三角区域若干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的特色小镇展开案例分析, 这10家特色小镇分别是杭州的玉皇山基金小镇、云栖小镇、梦想小镇、艺尚小镇,诸暨的袜艺小镇,常州的石墨烯小镇,苏州的苏绣小镇、智谷小镇,上海的东方美谷,安徽的三瓜公社小镇。其中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石墨烯小镇、智谷小镇是科创小镇,袜艺小镇、苏绣小镇、艺尚小镇、东方美谷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时尚小镇,基金小镇是新兴服务业小镇,三瓜公社小镇是乡村振兴小镇。这些小镇的产业与区位各有特色优势,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的举措也各有各的高招。本书对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人才吸引、产业培育的过程,突出特色小镇建设给所在区域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变化, 按照“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段的大致格局,抓住小镇创建前后的变化,分析特色小镇在有限空间内营造城市产业社区“三生融合”的创业创新环境举措,以及城市产业社区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相应成效。
封底文字:
本书把特色小镇看作一个经济社会主体自组织并通过学习来适应外部环境从而获得成长性的复杂系统——城市产业社区,探究特色小镇集成城市平台、产业平台和创新平台功能的机制,通过特色小镇代表性案例回顾总结特色小镇制度化、组织化、市场化的创建历程和经验成效,深入诠释特色小镇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举。
本书选取长三角区域若干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的特色小镇展开案例分析,突出特色小镇建设为所在区域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变化,分析特色小镇在有限空间内营造城市产业社区“三生融合”的创业创新环境举措,以及城市产业社区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相应成效。
本书的特色小镇建设案例,有助于研究者从理论中把握全球化、新型城市化进程中产业升级的规律和新型产业空间组织的特点,有助于小镇规划建设者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的城市区位、产业要素、生态资源、文化积淀等禀赋,使特色小镇真正成为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有生命力的创新创业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