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10出版

变局与平衡:国际能源形势分析(2017~2018)

纸质图书

暂无

电子书

26.7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3人在看
先晓推荐
本书对2017年影响国际能源市场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多个专题分析,对中国如何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重大挑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全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能源合作,特朗普就任总统后的美国政策走向,全球能源市场尤其是国际石油市场的走势,全球能源治理和G20机制,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国际天然气市场走势,中东局势和沙特经济改革及其“2030年愿景”,以及专题研究如电动汽车、冬季供暖、废弃物发电等等。这些专题性研究仍然对今后我国的对外能源合作和全球能源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本书的研究成果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能源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供给侧出现页岩气革命与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需求侧中国成为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石油进口国,天然气在总需求中的比例上升,与世界能源形势有关的地缘政治热点此起彼伏,世界能源市场格局变化的政治经济影响正在深化。本书回顾了近两年的国际能源市场走势,通过数据分析与理论分析,针对国际能源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提出了保障能源安全、应对国际变局的政策建议。在此基础之上,本书分专题讨论了“一带一路”建设、G20的全球经济治理和能源合作理念、中东地缘政治形势、美国特朗普政府能源政策、沙特阿拉伯经济改革等方面的内容,并据此提出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机会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01-3594-8总页码:272
字数: 232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回顾了近两年的国际能源市场走势,通过数据分析与理论分析,针对国际能源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提出了保障能源安全、应对国际变局的政策建议。在此基础之上,本书分专题讨论了“一带一路”建设、G20的全球经济治理和能源合作理念、中东地缘政治形势、美国特朗普政府能源政策、沙特阿拉伯经济改革等方面的内容,并据此提出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机会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

展开

图书摘要
2016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估计为3.1%。其中,发达经济体中美国增长1.6%,欧元区增长1.7%,日本增长0.9%,英国增长2.0%,加拿大增长1.3%,其他发达经济体增长1.9%。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中,俄罗斯负增长0.6%,中国增长6.7%,印度增长6.6%,东盟五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增长4.8%,巴西负增长3.5%,南非增长0.3%。
2017~2018年发达经济体以及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预计都将加快,这两年的全球增长率预计将分别达到3.4%和3.6%,相比2016年10月的预测也没有变化。
2017年全球经济预测如下,发达经济体中美国增长2.3%,欧元区增长1.6%,日本增长0.8%,英国增长1.5%,加拿大增长1.9%,其他发达经济体增长2.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中,俄罗斯增长1.1%,中国增长6.5%,印度增长7.2%,东盟五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增长4.9%,巴西增长0.2%,南非增长0.8%。
2016年,全球液体能源消费从2016年1月的94.09MBPD增长到2017年1月的96.06MBPD,增量为1.97MBPD,增长率为2.1%。OECD经济体贡献了增量的37.9%,其中最大贡献来自欧洲OECD经济体成员,贡献了增量的33.2%,而美国、加拿大、日本都是负的贡献;非OECD经济体贡献了增量的62.1%,其中中国贡献了增量的19.6%,其他亚洲非OECD经济体贡献了23.4%的增量,其他非OECD经济体贡献了18.5%的增量。
世界石油市场实际上有两个市场份额博弈过程,一个是美国、俄罗斯、沙特三大国之间的博弈,另一个是OPEC组织内部各产油国之间的博弈。2016年11月OPEC和俄罗斯达成限产协议之后,这两个博弈过程更为复杂化。
2016年11月限产协议达成之后,沙特主动缩减石油供给,俄罗斯却乘机增产,美国的石油产量基本维持不变。这使得俄罗斯成为限产协议的受益者。
2017年1月,OPEC在全球每天减少的原油供应量的确超过了100万桶,但其对亚洲市场的原油交付量却是不断增加。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OPEC对亚洲的原油供应量已经增长了7%,达到1700万桶/天。
与此同时,作为非OPEC产油国“主力”的俄罗斯,于2017年1月已经减少了10万桶/天的原油供应量。
随着全球产油国开始落实减产协议,国际油价小幅回升,加上布伦特原油价格、中东原油基准价同美国原油基准价之间差距的扩大,美国石油企业开始考虑增加石油供给。从2013年以来的液体能源市场(石油市场)看,全球供给量从2013年1月的90.18MBPD增长到2017年1月的96.79MBPD,增长了7.3%。其中的49%是OECD国家实现的,美国一家就贡献了46.8%;非OECD国家贡献了51.0%,其中原苏联地区贡献了11.3%,中国则是负贡献3.0%。OPEC组织贡献了供给增量的38.0%,非OPEC国家贡献了供给增量的62.0%。
在消费侧,全球石油消费从2013年1月的91.33MBPD增长到2017年1月的96.06MBPD,增长率为5.2%。其中,非OECD国家贡献率达92%,OECD贡献率只有8%。在非OECD经济体中,中国贡献率为35.0%,其他非OECD亚洲经济体贡献率为31.1%,略低于中国;亚洲之外的非OECD国家的贡献率为14.5%。OECD经济体中,美国的贡献率为5.8%,欧洲最高为16.7%,而日本的贡献率是负16.6%。由此可见,液体能源需求增长主要是由非OECD国家来贡献的。
2016年,OPEC剩余产能估计为1.3MBPD,而2005~2015年的平均剩余产能为2.25MBPD。由于OPEC剩余产能的逐步缩小,未来国际石油价格有可能稳定在50美元甚至会有一定的上涨。但是,美国致密油产能扩大和未来可能开放近海油田的开采,世界石油供给能力将有较大提高,因此将限制油价的上涨空间。
1993年以来,世界能源消费增长了36%,其中OECD国家只贡献了增量的4.9%,而非OECD国家贡献了增量的95.1%。其中CIS国家还是负增长,如果扣除掉CIS国家,其他非OECD国家的能源消费增长超过了全球的增量。在非OECD国家,中国消费比例增长最快。因此可以说,世界未来石油需求增长取决于非OECD国家的增长,尤其是CIS国家之外的非OECD国家。由于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已经接近顶峰,所以今后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印度、中东北非国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和中南美洲国家。
由于中国石油消费需求增长接近顶峰,所以其他非OECD国家的消费需求将决定今后世界总需求的增长趋势。在这些当前消费需求占比还不够高的经济体中,印度、沙特和非洲的消费增长非常快,而伊朗和南非由于经济增长缓慢,还没有表现出强势增长的势头。
对世界石油需求增长长期趋势的模型分析表明,人均GDP和人口能够完美解释独联体之外的非OECD国家的石油需求,各项统计指标非常优异,包括中国、印度、沙特、中东北非、中南美洲各经济体,可以说模型完全反映了这些经济体的石油消费增长。
独联体和OECD经济体的石油需求控制着整个世界的石油消费需求走势,因此,加强对中国、印度、非洲、中东北非、中南美洲的石油需求预测,对于预判全球石油消费市场至关重要。
模型结果显示,人口因素对非OECD经济体石油需求的影响远大于人均GDP代表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些国家的人口增长趋势将从基本面上决定其石油需求。由于这些国家除中国外,都有非常高的人口生育率和人口增长速度,因此可以预见,未来这些国家的石油需求将会有非常快速的增长,这对全球石油供给将形成中长期的挑战。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