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详情

构建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全2册) 下册 社会科学总论;文集;中国;哲学 VIP

售价:¥52.2 ¥174
0人在读 |
0 评分
丛书名: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协调会议办公室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11 出版
ISBN:978-7-5201-7593-7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

图书简介 目录 参考文献 音频 视频
本书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研究辑刊》第4辑,选取2017-2019年度发表的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58篇学术文章,分别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话语体系建设”“话语体系建设与中国国际话语权”“话语体系建设基本理论研究”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与话语体系建设”等多角度,对如何运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深入解读中国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切实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等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讨和阐发。
[展开]
[1][1]顾海良:《马克思经济学“术语的革命”与中国特色“经济学说的系统化”》,《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11期。 [2][2]洪银兴:《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 [3][3]胡培兆:《以民族的自尊自信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11期。 [4][4]逄锦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经济研究》2016年第10期。 [5][5]张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6][6]李林:《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理论逻辑与创新发展》,《法学研究》2016年第2期。 [7][7]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4。 [8][8]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9][9]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10][10]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求是》2015年第1期。 [11][11]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6月29日。 [12][12]张文显:《法理:法理学的中心主题和法学的共同关注》,《清华法学》2017年第4期。 [13][13]《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党内监督》,《人民日报》2016年1月13日。 [14][14]习近平:《在视察南京军区机关时的讲话》(2014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15][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6][16]张文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新飞跃》,《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年第6期。 [17][17]苏力:《中国法学研究格局的流变》,《法商研究》2014年第5期。 [18][18]苏力:《也许正在发生——中国当代法学发展的一个概览》,《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3期。 [19][19]马怀德:《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20][20]周佑勇:《高等法学教育如何实现内涵式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21][21]付子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体系》,《学习时报》2017年6月7日。 [22][22]姚建宗,黄文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第2期。 [23][23]刘红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标志》,《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2期。 [24][24]曾令良:《中国国际法学话语体系的当代构建》,《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25][25]陈冀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引领和繁荣法学研究》,《法治现代化研究》2017年第4期。 [26][26]吴文藻:《社会学丛刊》总序,林耀华.凉山彝家,商务印书馆,1947. [27][27]何星亮:《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国化与国际化》,《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2年第3期。 [28][28]何秀煌:《从方法论的观点看社会科学的中国化问题》,杨国枢、文崇一:《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82。 [29][29]杨国枢,文崇一:《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序言》,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82。 [30][30]蔡文辉:《社会学理论》,台北:三民书局,1986,第8页。 [31][31]文崇一:《中国的社会学:国际化或国家化》,乔健:《社会学、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1998。 [32][32]金耀基:《社会学的中国化:一个社会学知识论的问题》,杨国枢,文崇一:《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82,第95页。 [33][33]乔健:《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困境与前景》,《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34][34]玛格丽特·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周晓虹译,商务印书馆,2010。 [35][35]德里克·弗里曼:《米德与萨摩亚人的青春期》,李传家等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36][36]基辛:《人类学与当代世界》,张恭启等译,巨流图书公司,1989,第142页;乔健:《美国历史学派》,周星等,《社会文化人类学讲演集》上,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第151-153页。 [37][37]克莱德·M.伍兹:《文化变迁》,何瑞福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第90页。 [38][38]杨国枢,文崇一:《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层次与方向》,杨国枢,文崇一:《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1982,第157-158页。 [39][39]宋蜀华:《中国民族学理论探索与实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第51页。 [40][40]黄淑娉:《人类学中国化的理论、实践和人才》,徐杰舜:《中国化:人类学的大趋势》,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第193页。 [41][41]李亦园:《人类学中国化之我见》,《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42][42]彭文斌:《田野、同行与中国人类学西南研究——访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斯蒂文·郝瑞教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0期。 [43][43]高承恕:《社会科学“中国化”之可能性及其意义》,杨国枢等,《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82,第49页。 [44][44]方豪:《中西交通史:下册》,岳麓书社,1987,第1058页。 [45][45]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出版社,1979,第115页。 [46][46]C.A.托卡列夫:《外国民族学史》,汤正方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第41页。 [47][47]绫部恒雄:《文化人类学十五种理论》,周星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第39页。 [48][48]《民族工作大事记》(1989),http://www.seac.gov.cn/art/2011/5/13/art_134_122136.html. [49][49]何星亮:《从传统节日看古代中国人的和谐理念——以端午礼俗和传说为例》,《民族研究》2008年第3期。 [50][50]何星亮:《春节礼俗与古代中国人的思维结构》,《思想战线》2013年第2期。 [51][51]宋煦冬:《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4年10月30日。 [52][5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 [53][53]王平:《反思与检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规范化的若干基本问题》,《思想战线》2017年第3期。 [54][54]平维彬,严庆:《从文化族类观到国家民族观的嬗变——兼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来源》,《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第4期。 [55][55]〔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殷晓蓉译,华夏出版社,2003。 [56][56]袁光锋:《“人民”概念与政治现代性》,《党史研究与教学》2015年第2期。 [57][57]梁启超:《饮冰室文集点校》,云南教育出版社,2011。 [58][58]马戎:《中国和中华民族不等于汉族》,《中国民族报》2010年6月11日。 [59][59]马戎:《“中华民族是一个”:围绕1939年这一议题的大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60][60]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61][61]许纪霖:《国族、民族与族群: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如何可能》,《西北民族研究》2017年第4期。 [62][62]金炳镐,裴圣愚,肖锐:《中华民族:“民族复合体”还是“民族实体”?》,《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年第1期。 [63][63]〔美〕乔治·莱考夫,〔美〕马克·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何文忠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64][64]〔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 [65][65]李大龙:《对中华民族(国民)凝聚轨迹的理论解读——从梁启超、顾颉刚到费孝通》,《思想战线》2017年第3期。 [66][66]丁凡平:《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内蒙古日报》2017年6月12日。 [67][67]〔英〕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安全》,欧阳景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68][68]高永久,陈纪:《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与价值核心》,《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第2期。 [69][69]刘朦,王磊裔:《历史、记忆及民族认同——兼谈王明珂的两本著作》,《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70][70]郝亚明:《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第1期。
[展开]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