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06出版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研究:理解、坚持、完善、发展

纸质图书

暂无

电子书

暂无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1人在看
先晓推荐
本书强调必须用对待真正严格的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乃是以最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作为理论基础的、关于人类如何从动物界逐步提升出来并发展到不仅在生物学的意义上而且在社会学的意义上最终脱离动物界成为真正的人,进入真正的人的生活条件的发展规律的科学人本主义;论证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不是从某种假设前提出发,而是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本条件和商品经济社会历史阶段上存在的最基本的客观事实出发的科学的价值理论,而商品生产方式和建立在商品生产方式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只要人类社会还处在商品经济的历史阶段上,我们就必须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本书从十四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丰富内涵;对当前我国某些学者公开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观点,以及某些学者想要发展,但是事实上歪曲甚至否定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观点,一一从学术的角度进行了批判和分析;对某些学者所持的观点进行了商榷;对人们某些理解得不够正确、全面、深入的地方和马克思理论本身某些不够完善和需要发展的地方,或者作出了新的理解,进行了新的论证,或者提出了全新的观点。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097-1411-9总页码:592
字数: 655千字装帧:精装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要在正确、全面、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第二部分是"要在正确理解和坚持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第三部分是"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的几个认识问题"。作者通过这三个部分,结合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梳理和理论说明,同时还针对劳动价值论中的具体问题与其他学者进行了讨论。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目  录

写在前面的话……………………………………………………………………………………1

  一 声明和感谢……………………………………………………………………………1

  二 要在正确、全面、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坚持、完善和发展马

    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我国理论界当前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本书的任务………1

  三 我认为公开的、公平的、实事求是的、提名道姓的学术讨

    论,是追求真理、繁荣学术、发展科学所必需的…………………………………15

  四 本书的结构……………………………………………………………………………16

 

         第一部分 要在正确、全面、深入理解的基础上

              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第一章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根据客观事实得出来的科学的价值

    理论,必须坚持………………………………………………………………………21

  一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以七个方面的客观事实作为根据的………………………21

  二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体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31

  三 晏智杰先生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左”的错误的理论

    根源,这是把板子打错了地方………………………………………………………36

  四 冒天启先生所说劳动价值论的事实依据或者假设前提都是

    不正确的,他说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也是不正确的………………………………42

第二章 论马克思《资本论》的抽象法和晏智杰先生的劳动价值论“过时论”…………46

  一 所谓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以原始的物物交换为前提的说

    法曲解了《资本论》的抽象法………………………………………………………47

  二 晏智杰先生的说法和《资本论》的实际也是不符合的……………………………50

第三章 科学技术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是否创造商品价值的问题与

    晏智杰先生的劳动价值论“过时论”………………………………………………80

  一 晏智杰先生误解了或者说曲解了马克思的话的原意………………………………81

  二 马克思的另外许多话也证明晏智杰先生的说法是一种误解或者说曲解…………84

第四章 社会需要的量对生产商品的劳动形成的价值的量的决定性诸位制约作

    用和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卫兴华和苏星等先生的误解………………92

  一 如何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和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何理解

    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它们与价值决定的关系?……………………94

  二 阻碍苏星和卫兴华等诸位先生承认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

    能决定商品价值的两个理论认识问题………………………………………………154

  三 丁堡骏先生在这个问题上以及其他有关价值理论问题上的一些与众不

    同但是并不正确的观点………………………………………………………………173

第五章 分十四个层次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丰富内涵…………………………………195

  一 马克思讲的价值是指商品的价值。马克思对商品和价值的研究,就是

    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采取了商品和价值的社会形式的经济财富的本

    质和其生产、交换和分配规律的研究………………………………………………196

  二 只有人类劳动的产品才能成为商品。劳动产品成为商品必须有一定的

    社会历史条件。否认商品交换存在着商品的所有权的转移,就是否认

    了商品和价值关系的历史的性质……………………………………………………198

  三 商品的二重性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正确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

    的二重性是正确理解商品的二重性的关键。既要严格分清使用价值和

    价值的原则区别,又要全面理解使用价值在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中的重

    要意义和作用。商品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都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不可逾越的阶段……………………………………………………………………209

  四 只有人类生产商品的活劳动才是商品价值唯一的创造者。自然和物化

    劳动不能创造价值……………………………………………………………………232

  五 凡是合法地以商品形式生产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的劳动,只要合乎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要求,都是生产商品价值的劳动………………………………244

  六 一切加入到商品从其首要生产者到消费者所必须经过的过程中的必要

    的劳动,都是生产商品和创造商品价值的生产劳动………………………………246

  七 商品的价值量是用简单劳动作为计量单位来计量的,包括科学技术劳

    动和经营管理劳动在内的复杂劳动要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247

  八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只有生产出

    在质和量上都符合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要的商品的劳动,才能全部形

    成商品的价值…………………………………………………………………………248

  九 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在内的

    全部劳动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54

  十 决定商品价值的是现在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原

    来生产它的时候需要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55

  十一 关于商品的国际价值的问题………………………………………………………256

  十二 劳动生产力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并与丁堡骏先生的观点和马艳、

     程恩富两位先生的观点商榷………………………………………………………257

  十三 关于平均利润和商品的生产价格的问题…………………………………………270

  十四 关于价值规律的问题………………………………………………………………272

第六章 晏智杰先生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其他一些批判意见和他的价值

    “新”论………………………………………………………………………………277

  一 关于他批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一般的哲学意义上的价值观不一致,

    与人们的经验和常识相违背,以及他引用来作为根据的马克思的话的

    理解问题………………………………………………………………………………279

  二 关于马克思的商品具有二重性的提法和马克思不把商品的使用价值作

    为重点研究的对象,而着重研究商品的价值和交换价值的问题…………………283

  三 关于所谓“商品价值的本质是人的需求同商品之间的关系”,“是人与

    物的关系”,“马克思的价值分析是割断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联系”,等

    等,以及用来作为论据的马克思的两段话的问题…………………………………292

  四 关于所谓马克思论证劳动价值论的逻辑不是无懈可击的问题……………………306

  五 关于所谓应该把需求和使用价值都看成是“价值的内在要素”的问题…………317

  六 晏智杰先生批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其他理由也都是站不住脚的……………321

  七 关于晏智杰先生引用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问题和冒天

    启先生对恩格斯这篇著作的看法,以及我对这篇著作的分析……………………330

  八 晏智杰先生在主张商品的价值就是它的使用价值等等的同时,又主张

    商品的价值就是它的价格,甚至说“企求在价格之外还去寻求什么价

    值,就是搞神秘主义”,等等,说明他的“价值新论”只不过是资产

    阶级经济学的价值理论的大拼盘和亦步亦趋的翻版………………………………345

第七章 对谷书堂、林子力、蔡继明和其他几位先生的观点的评论。对孙冶方

    先生的观点的讨论……………………………………………………………………352

  一 谷书堂和柳欣先生的《新劳动价值一元论》和谷书堂先生的“按照各

    种生产要素在价值生产中的‘贡献’付报酬”的理论,都是否定马克

    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的理论………………………352

  二 林子力先生否认生产条件的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和不同的所有者

    的所有制的存在是产生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的原因;认为劳动力不是

    商品,劳动才是商品;他认为西方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超越了资

    本主义的界限,在我国实现了劳动平等和报酬平等就是社会主义目标

    的实现等都是不正确的………………………………………………………………384

  三 蔡继明先生的“广义价值论”也是一种不符合实际的、多元论的价值

    理论……………………………………………………………………………………404

  四 钱津先生的“整体劳动创造价值论”、卢希悦先生的“劳动价值整合

    论”和钱伯海先生的“物化劳动创造价值论”都是不正确的……………………414

  五 关于孙冶方先生提出的在不存在商品经济制度的条件下仍然会存在着

    不表现为交换价值而直接以社会必要劳动形式存在的“价值”的理论…………424

 

          第二部分 要在正确理解和坚持的基础上完善和

               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第八章 论纯粹流通过程同时也是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和价值继续形成的过程,

    其中必须加入的劳动也能创造新的价值……………………………………………445

  一 已经有许多人认为应该改变以商业劳动为代表的纯粹流通领域中的劳

    动不能创造新的价值的传统观点,但是还并没有把问题讲清楚…………………445

  二 我对这个问题的新的论证和新的理解………………………………………………449

第九章 对生产以纯粹服务为代表的非物质形式的商品的劳动也创造价值的新

    的论证…………………………………………………………………………………464

  一 马克思的观点和当前我国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464

  二 我对生产非物质形式的商品的劳动能不能创造商品价值问题的看法……………477

第十章 关于复杂劳动化为简单劳动的几个问题……………………………………………518

  一 要把劳动的熟练程度和劳动的复杂程度这两个虽有联系但是并不相同

    的概念区分开…………………………………………………………………………518

  二 要把复杂劳动者的劳动力的价值和他们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区分开来,

    把复杂劳动者的报酬的问题和他们的劳动创造的价值的问题分开来。

    恩格斯关于复杂劳动的报酬问题的一个意见在实践中起了很不好的作用………520

  三 复杂劳动力的价值和它创造的价值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并不一定是成

    正比例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两者之间是正比例的关系和据以得出的两

    个结论是不正确的……………………………………………………………………522

  四 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之所以比简单劳动高许多倍,一个极为重要的原

    因是其劳动的社会有效性高。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宣布:经营管理的

    科学技术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的科学技术,也和

    自然科学的科学技术一样是“第一生产力”………………………………………527

第十一章 生产价格不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它是新的条件下的价值的新的形式…………534

  一 马克思解决生产价格问题的思路总的说是正确的,但他关于生产价格

    是由于全部剩余价值重新分配而形成的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这个说法,

    却是不正确的…………………………………………………………………………534

  二 不能说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各个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重新分配的结果;只能说它本身就是新的条件下形成的商品价值的新

    的形式,是各个部门生产商品的全部劳动在形成商品价值的过程中重

    新分配的结果…………………………………………………………………………537

  三 对生产价格不是价值的转形而是新的条件下形成的商品价值的新的形

    式的说法的进一步论证………………………………………………………………541

 

         第三部分 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

              分配制度的几个认识问题

第十二章 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的几个认识问题……………557

  一 对按劳分配的几个认识问题…………………………………………………………557

  二 对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分配关系的认识问题…………………………………………565

 

 

卷册系列共0个资源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张图片
包含0张图表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