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详情

简明印度通史(全3卷) 上卷 中国;历史地理类;专著 VIP

售价:¥39.73 ¥99.33
7人在读 |
0 评分
丛书名:
林承节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01 出版
ISBN:978-7-5201-9946-9
关键词: 印度 历史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

图书简介 目录 参考文献 音频 视频
印度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其灿烂的古代文明享誉世界,近代饱受殖民侵略和压迫,通过独特的非暴力斗争道路(在其他条件配合下)取得独立。独立后的印度在国家建设上历经艰难曲折,由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坚持前进,时至今日已然成为具有很大世界影响力的东方大国,发展速度跃居世界前列。作为印度的近邻,中国有越来越多的读者想要了解印度,包括其历史和现状;有些对印度已经有初步了解的人希望得到更多信息,有更系统的认知。这样,就需要有一部较全面系统又较为简明的印度通史,以方便阅读。 本书从古代写到21世纪初,全书分为三卷,即上卷“古代部分”、中卷“殖民统治时期”和下卷“独立以后”。独立以后篇幅较多是这部通史的特点。各卷卷首分别有绪论,提炼和勾画出各时期历史的重点和主要特点。
[展开]
  • 绪论
  • 第一章 古代印度综介
    1. 一 古代印度地理范围和印度名称由来
    2. 二 地理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3. 三 印度古代文献简介
    4. 四 印度古代史研究概况
  • 第二章 史前史、印度河流域文明
    1. 一 史前史
    2. 二 印度河流域文明范围、年代和起源
    3. 三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特点
    4. 四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衰落
  • 第三章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
    1. 一 雅利安人占领印度河、恒河流域
    2. 二 国家的形成
    3. 三 种姓制度的产生
    4. 四 婆罗门教的形成
  • 第四章 十六国时期
    1. 一 十六国并立与摩揭陀的兴盛
    2. 二 经济发展和阶级-种姓关系的变化
    3. 三 佛教和耆那教的兴起
  • 第五章 孔雀帝国时期
    1. 一 孔雀帝国的建立
    2. 二 国家机器和统治方式的发展
    3. 三 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4. 四 奴隶制的发展
    5. 五 宗教状况
    6. 六 种姓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7. 七 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
    8. 八 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
    9. 九 帝国的瓦解
  • 第六章 南北诸王国割据和贵霜帝国
    1. 一 割据局面的重新出现和贵霜帝国的兴衰
    2. 二 社会经济发展
    3. 三 奴隶制的衰落
    4. 四 佛教的继续传播和大乘佛教的产生
    5. 五 婆罗门教正宗六派哲学的初步形成
    6. 六 文学艺术
  • 第七章 笈多帝国时期
    1. 一 笈多帝国的建立
    2. 二 南印度的政治形势
    3. 三 笈多帝国的统治制度
    4. 四 社会经济发展
    5. 五 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
    6. 六 婆罗门教转化成印度教
    7. 七 文学艺术
    8. 八 笈多帝国的灭亡
  • 第八章 戒日帝国及其后地区性王国长期割据时期
    1. 一 戒日帝国的兴衰
    2. 二 封建分裂局面在全印的发展
    3. 三 7~12世纪封建土地关系的发展
    4. 四 7~12世纪的经济状况
    5. 五 佛教的衰落和印度教的兴盛
    6. 六 种姓制度的强化
    7. 七 教育和文学艺术
    8. 八 南北文化融合与并存
    9. 九 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的入侵
  • 第九章 德里苏丹国时期
    1. 一 德里苏丹国的王朝变迁(上)
    2. 二 德里苏丹国的王朝变迁(下)
    3. 三 维贾耶那伽尔和巴曼尼的兴衰
    4. 四 德里苏丹国的统治体制
    5. 五 德里苏丹国的宗教政策
    6. 六 德里苏丹国的土地制度
    7. 七 德里苏丹国的税收政策
    8. 八 13~15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
    9. 九 封建压迫和人民起义
    10. 十 苏非派与虔诚运动
    11. 十一 巴曼尼王国和维贾耶那伽尔王国状况
  • 第十章 莫卧儿帝国时期
    1. 一 莫卧儿国家的建立和最初的领土扩张
    2. 二 一段插曲——苏尔王朝
    3. 三 阿克巴的目标——统一印度
    4. 四 帝国版图扩张达到最高峰
    5. 五 莫卧儿帝国的统治体制
    6. 六 莫卧儿帝国的土地制度
    7. 七 宗教平等政策
    8. 八 联合印度教封建贵族的政策
    9. 九 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措施
    10. 十 16~18世纪上半期印度的社会经济发展
    11. 十一 社会矛盾的尖锐化和奥朗则布的倒行逆施
    12. 十二 反对莫卧儿统治的起义和独立斗争
    13. 十三 莫卧儿帝国的解体
  • 第十一章 西方殖民者在印度的早期侵略活动
    1. 一 葡萄牙殖民者的侵略活动
    2. 二 荷兰殖民者的侵略活动
    3. 三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早期侵略活动
    4. 四 法国东印度公司的早期侵略活动
    5. 五 英、法殖民者侵略野心的增长和激烈角逐
  • 第十二章 穆斯林王朝统治在社会和文化方面带来的变化
    1. 一 在社会方面带来的变化
    2. 二 在文学艺术方面带来的变化
  • 附录一 《大唐西域记》对印度历史学的贡献
    1. 一 关于7世纪上半期印度的政治形势
    2. 二 关于戒日王国家的版图
    3. 三 关于戒日王的治绩
    4. 四 关于7世纪上半叶印度的社会经济状况
    5. 五 关于种姓制的变迁
    6. 六 关于7世纪上半期印度佛教的状况
    7. 七 关于印度各地山川地形、风土习俗、岁时物产、语言文学等的记载
  • 附录二 印度古代史大事年表
[1][1]常任侠:《印度与东南亚美术发展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2][2]陈峰君主编《印度社会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3][3]崔连仲:《从佛陀到阿育王》,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 [4][4]杜继文主编《佛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5][5]方广锠等:《印度》,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6][6]耿引曾:《汉文南亚史料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7][7]华中师大印度史研究室:《简明印度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91。 [8][8]黄宝生:《印度古典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9][9]黄心川:《印度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89。 [10][10]季羡林:《罗摩衍那初探》,外国文学出版社,1979。 [11][11]季羡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2。 [12][12]季羡林:《中印文化交流史》,新华出版社,1991。 [13][13]季羡林主编《印度古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14][14]金克木:《梵语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15][15]金克木:《印度文化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16][16]金克木:《中印人民友谊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 [17][17]刘国楠、王树英:《印度各邦历史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18][18]刘欣如:《印度古代社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9][19]培伦主编《印度通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 [20][20]王树英编《中印文化交流与比较》,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 [21][21]王树英:《印度文化与民俗》,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 [22][22]王树英:《宗教与印度社会》,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 [23][23]薛克翘:《佛教与中国文化》,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 [24][24]姚卫群:《印度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5][25]郁龙余编《中印文学关系源流》,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26][26]张光瞒、李铮编《季羡林论印度文化》,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 [27][27]朱明忠:《恒河沐浴·印度教概览》,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 [28][28]北京大学南亚所:《中国载籍中南亚史料汇编》(上、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9][29](东晋)法显著,章巽校注《法显传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0][30](唐)慧立、彦悰著,孙毓棠、谢方点校《大兹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华书局,1983。 [31][31](唐)玄奘、辩机著,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1985。 [32][32](唐)义净著,王邦维校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中华书局,1988。 [33][33](唐)义净著,王邦维校注《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中华书局,1995。 [34][34]〔印〕A.L.巴沙姆主编,闵光沛等译,涂厚善校《印度文化史》,商务印书馆,1997。 [35][35]〔英〕C.A.贝利著,段金生、蒋正虎译《新编剑桥印度史:印度社会与英帝国的形成》,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 [36][36]〔苏〕奥西波夫著,李稼年译《十世纪前印度简史》,三联书店,1957。 [37][37]〔英〕查尔斯·埃利奥特著,李荣熙译《印度教与佛教史纲》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2。 [38][38]〔英〕查·法布里著,王镛、孙士海译《印度雕刻》,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39][39]崔连仲等选译《古印度帝国时代史料选辑》,商务印书馆,1989。 [40][40]〔美〕大卫·卢登著,资谷生译《新编剑桥印度史:南亚农业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 [41][41]〔印〕德·恰托巴底亚耶著,黄宝生、郭良轲译《印度哲学》,商务印书馆,1980。 [42][42]〔印〕杜勒西达斯著,金鼎汉译《罗摩功行之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43][43]〔印〕高善比著,王树英等译《印度古代文化与文明史纲》,商务印书馆,1998。 [44][44]郭良轲、黄宝生译《佛本生经故事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45][45]〔德〕赫尔曼·库尔克、迪特玛尔·罗特蒙特,王立新、周红江译《印度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46][46]季羡林译《罗摩衍那》1~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984。 [47][47]蒋忠新译《摩奴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8][48]金克木、赵国华、席必庄译《摩诃婆罗多》第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49][49]〔印〕马宗达、赖乔杜里、达塔著,张澍霖等译《高级印度史》(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86。 [50][50]〔印〕尼赫鲁著,齐文译《印度的发现》,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 [51][51]〔印〕潘尼迦著,吴立椿、欧阳采薇译《印度简史》,三联书店,1957。 [52][52]〔美〕斯图尔特·戈登著,李永芬译《新编剑桥印度史:1600~1818年的马拉塔》,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 [53][53]孙用译《腊玛延那·玛哈帕腊达》,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54][54]〔印〕塔帕尔著,林太译,张荫桐校《印度古代文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55][55]〔印〕辛哈、班纳吉著,张若达、冯金辛译《印度通史》1~4册,商务印书馆,1973。 [56][56]〔美〕约翰·F.理查兹著,王立新译《新编剑桥印度史:莫卧儿帝国》,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 [57][57]张保胜译《薄伽梵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58][58]Abul Fazl,Ain-i-Akbar,tranls. by Blochman,H.(Vol.l)and Sarkar,J.(Vols.2-3),New Delhi,1977. [59][59]Abul Fazl,Akbar Namah,transl. by Bereridge,H.,New Delhi,1977. [60][60]Agrawal,A.,Studies in Mughal History,Delhi,1983. [61][61]Aiyangar,S.K.,Some Contributions of South India to Indian Culture,Calcutta,1942. [62][62]Aiyankar,K.V. and Rangaswami,Ancient Economic Thought,Banaras,1934. [63][63]Altekar,A.S.,State and Government in Ancient India,Banaras,1955. [64][64]Ashraf,K.M.,Life and Conditions of the People of Hindustan,A.D.1200-1550,Delhi,1959. [65][65]Aziz,Abdul,The Mansabdari System and the Mughal Army,Delhi,1972. [66][66]Banerjee,A.C.,A New History of Medieval India,New Delhi,1983. [67][67]Barodia,History and Literature of Jainism,Delhi,1909. [68][68]Basham,A.L.,The Wonder that was India,New York,1959. [69][69]Benerji,R.D.,Age of Imperial Guptas,Beneras,1933. [70][70]Chanana,D.R.,Slavery in Ancient India,New Delhi,1960. [71][71]Chandra,S.,Medieval India,from Sultanat to the Mughals,New Delhi,1997. [72][72]Chopra,Ravindran and Subrahmanian,History of South India,Vol.1,S.Chand,1979. [73][73]Davids,R.,Buddhism:Its History and Literature,Putnam,1901. [74][74]Devahuti,D.,Harsha,A Political Study,Oxford,1970. [75][75]Eliot,H.M. and Dowson,J.(ed.),The History of India as Told by Its Own Historians,Cambridge,2013. [76][76]Ghoshal,U.N.,The Agrarian System in Ancient India,Calcutta,1930. [77][77]Ghosh,A.,The City in Early Historical India,Simla,1973. [78][78]Gopal,L.,The Economic Life of Northern India C.700-1200 A.D.,New Delhi,1977. [79][79]Habib,I.,The Agrarian System of Mughal India,New Delhi,2014. [80][80]Habib,M.,Politics and Society During the Early Medieval Period,ed. by Nizami,K.A.,New Delhi,1981. [81][81]Hultzsch,E.,Inscriptions of Asoka,Delhi,1969. [82][82]Ishwari Prasad,Medieval India,Allahabad,1952. [83][83]Jayaswal,K.P.,Hindu Polity,Bangalore,1978. [84][84]Jha,D.N.,Feudal Social Formation in Early India,Delhi,1987. [85][85]Jha,D.N.,Revenue System in Post Maurya and Gupta Times,Calcutta,1976. [86][86]Kosambi,D.D.,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Indian History,Bombay,1956. [87][87]Lane-Poole,Medieval India,Delhi,1980. [88][88]Liu Xinru,Ancient India and Ancient China,Trade and Religious Exchanges,New Delhi,1988. [89][89]Liu Xinru,Silk and Religion,An Exploration of Material Life and the Thought of People,Delhi,1998. [90][90]Mahajan,V.D.,History of India,From Beginning of 1526 A.D.,New Delhi,1981. [91][91]Mahalingam,T.V.,Administrative and Social Life under Vijayanagar,New Delhi,1951. [92][92]Mahalingam,T.V.,Economic Life in the Vijayanagara Empire,New Delhi,1951. [93][93]Majumdar,R.C.,Ancient India,Banaras,1952. [94][94]Majumdar,R.C.,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Indian People,Vols.1-7,London,1951-1969. [95][95]Markovits,Claude,ed.,A History of Modern India,1480-1950,London,2002. [96][96]Marshall,J.H.,Mohenjodaro and the Indus Civilization,London,1931. [97][97]Max Weber,The Religion of India,London,2002. [98][98]Mccrindle,J.W.(transl.),Ancient India as Described by Megasthens and Arrian,Calcutta,1926. [99][99]Mehta,J.L.,Advanced Study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India,3V.,Sterling Publishers,1980-1983. [100][100]Mookerji,R.K.,Chandra Gupta Maurya and His Time,Banaras,1966. [101][101]Mookerji,R.K.,Harsha,London,1926. [102][102]Mookerji,R.K.,The Gupta Empire,Bombay,1952. [103][103]Moreland,India from Akbar to Aurangzeb,Delhi,1990. [104][104]Moreland,T.,Agrarian System of Muslim India,Delhi,1968. [105][105]Nilakantha Sastri,K.A.,A History of South India,London,1958. [106][106]Nilakantha Sastri,K.A.,The Cholas,Delhi,1955. [107][107]Pannikar,K.M.,Malabar and the Portuguese,London,1945. [108][108]Piggott,S.,Prehistorical India,Baltimove,1950. [109][109]Possehl,G.,Harappan Civilization,New Delhi,1982. [110][110]Puri,B.N.,India under the Kushanas,Bharatiya Vidya Bhavan,1965. [111][111]Qureshi,I.H.,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Sultanate of Delhi,Pakistan Histical Society,1958. [112][112]Radhakrishnan,S.,History of Indian Philosophy,London,1923. [113][113]Rapson,E.J.(ed.),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ndia,V.1,Cambridge,1922. [114][114]Raychaudhuri,H.C.,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Ancient India,Delhi,1996. [115][115]Sardesai,G.S.,New History of the Marathas,Bombay,1946. [116][116]Sarkar,J.N.,History of Aurangzeb,Vols.1-5,MC.Sarkar,1925. [117][117]Sarkar,J.N.,Mughal Polity,Delhi,1984. [118][118]Sarkar,J.N.,Shivaji and His Times,Sarkar & Sons Ltd.,1929. [119][119]Sastri,N.K.,The History of South India,London,1958. [120][120]Shamasastri,R.(transl.),Kautailiya’s Arthashastra,Sri Raghuveer Print Press,1956. [121][121]Sharma,L.P.,Ancient History of India,New Delhi,1981. [122][122]Sharma,L.P.,Medieval History of India,New Delhi,1981. [123][123]Sharma,R.S.,Shudras in Ancient India,Delhi,1980. [124][124]Sharma,S.P.,Indian Feudalism,C.300-1200 A.D.,Delhi,1980. [125][125]Sharma,S.R.,The Religious Policy of Mughal Emperors,London,1962. [126][126]Sherwani,H.K.,The Bahmani Kingdom,New Delhi,1953. [127][127]Sinha,B.P.,The Decline of the Kingdom of Magadha,Bankipore,1954. [128][128]Sinha,N.K.,Rise of the Sikh Power,Calcutta,1946. [129][129]Smith,V.A.,Akbar the Great Mughal,Oxford,1917. [130][130]Smith,V.A.,Oxford History of India,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131][131]Spear,Percival,Oxford History of India,New Delhi,1974. [132][132]Srivastava,A.L.,Delhi Sultanate,Agra,1953. [133][133]Tapan Raychandhuri and Irfan Habib,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India,New York,1982. [134][134]Tarachand,Influnce of Islam on India Culture,Allahabad,1954. [135][135]Thakur,V.K.,Urbanization of Ancient India,New Delhi,1981. [136][136]Thapar,R.,A History of lndia,Vol.l,Baltimore,1966. [137][137]Thapar,R.,Asoka and the Decline of the Mauryas,London,1961. [138][138]Thapar,R.,From Lineage to Stat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4. [139][139]Thomas,E.J.,The Life of Buddha,as Legend and History,London,1931. [140][140]Tripathi,R.P.,Rise and Fall of the Mughal Empire,Allahabad,1963. [141][141]Wagle,N.,Society at the Time of the Buddha,Bombay,1966. [142][142]Wheeler,M.,The Indus Civilization,Cambridge,1968. [143][143]Wolpert,Stanley,A New History of India,New York,1993. [144][144]Yasin,M.,A Social History of Islamic India,Lucknow,1958.
[展开]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