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详情

两宋货币史(修订版)(全2册) 下 专著;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货币学说史 VIP

售价:¥73.2 ¥244
3人在读 |
0 评分
汪圣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03 出版
ISBN:978-7-5097-8530-0
关键词: 宋代 货币史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

图书简介 目录 参考文献 音频 视频
宋代货币品种多、发行量大,历来是研究中国古代史尤其是中国古代经济史、宋史的热点。书中全面考察了宋朝的货币政策,宋代铜钱、铁钱、纸币的发行,宋代金银的流通情况;对宋代货币一些重大理论课题,也逐一进行了探讨,勾勒出了宋代货币运行的整体面貌。本书力图破除以往在宋代货币研究方面的神秘论和不可知论,在宋代货币运行的特点、宋代铜禁钱禁等政策的实施效果、宋代纸币的特性、金银在流通领域的地位等方面,都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展开]
[1][1]加藤繁:《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中国联合准备银行,1944。中华书局重印,2006。 [2][2]加藤繁著、吴杰译《中国经济史考证》第一至三册,商务印书馆,1959、1962、1973。 [3][3]全汉升:《中国经济史论丛》,香港新亚研究所,1972。 [4][4]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 [5][5]刘森:《宋金纸币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 [6][6]梁太济、包伟民:《宋史食货志补正》,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7][7]夏立旺主编《高邮出土铁钱》,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 [8][8]车迎新编《宋代货币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 [9][9]李埏、林文勋:《宋金楮币史系年》,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 [10][10]刘森:《中国铁钱》,中华书局,1996。 [11][11]王仲荦:《金泥玉屑》,中华书局,1998。 [12][12]高聪明:《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13][13]阎福善等编著《两宋铁钱》,中华书局,2000。 [14][14]李埏:《从钱帛兼行到钱楮并用》,刊《宋史研究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5][15]日野开三郎:《宋代的货币和金融》,刊《日野开三郎东洋史学论集》第6卷,三一书房,1983。 [16][16]高聪明:《试论北宋货币不统一问题》,《河北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17][17]缪明杨:《宋代铸币政策及其实效初探》,《中国钱币》1993年第1期。 [18][18]游战洪、李仲均、华觉明:《宋代的铸币和币政》,《中国钱币》1994年第1期。 [19][19]姚兆余:《论北宋时期的货币政策》,《河北学刊》1994年第2期。 [20][20]姚兆余:《北宋货币制度的基本特征》,《甘肃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 [21][21]姚兆余:《北宋货币政策发展演变述论》,《史学月刊》1994年第6期。 [22][22]高聪明:《论宋代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特点》,《河北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23][23]高聪明:《宋代货币流通的特点》,《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3期。 [24][24]周爱萍:《宋明时期中国铜钱大量流入日本的原因初探》,《中州学刊》1996年第3期。 [25][25]高聪明:《货币在宋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河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26][26]刘森:《论北宋的钱荒》,《中州学刊》1987年第3期。 [27][27]韩希白:《北宋“钱荒”和经济发展》,《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 [28][28]高聪明:《北宋货币流通与“钱荒”》,《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1期。 [29][29]乔幼梅:《从中唐到北宋钱荒问题的考察》,《历史研究》1990年第2期。 [30][30]乔幼梅:《论南宋的钱荒》,刊《中日宋史研讨会中方论文选编》,河北大学出版社,1991。 [31][31]袁一堂:《北宋钱荒:从币制到流通体制的考察》,《历史研究》1991年第4期。 [32][32]罗雅萍:《南宋钱荒成因探讨》,《杭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33][33]袁一堂:《北宋钱荒:从财政到物价的考察》,《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2期。 [34][34]姚兆余:《北宋时期“钱荒”现象的经济考察》,《甘肃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 [35][35]戴志强、王体鸿:《北宋铜钱金属成分试析》,《中国钱币》1985年第3期。 [36][36]刘森:《北宋铜钱监述略》,《中国钱币》1988年第2期。 [37][37]许怀林:《饶州永平监——宋朝的铸钱中心》,《中国钱币》1988年第2期。 [38][38]高聪明:《北宋铜钱铸造额》,《中国史研究》1990年第1期。 [39][39]刘森:《宋代铸钱工艺中的样钱制及铸钱生产率》,《中国科技史料》1993年第1期。 [40][40]江西省九江市钱币学会课题组:《广宁监研究》,刊《中国钱币论文集》第3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41][41]刘森:《宋代钱监研究》,《中国史研究》1992年第3期。 [42][42]刘森:《南宋铜钱监述略》,《中国钱币》1993年第1期。 [43][43]华觉明、张宏礼:《宋代铸钱工艺研究》,刊《中国钱币论文集》第2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44][44]杜文玉、高长天:《宋代陕西路钱监及铸额考述》,《延安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45][45]陈振濂:《南宋钱牌的缘起及其性质》,《浙江学刊》1985年第1期。 [46][46]陈浩:《南宋临安府钱牌研究》,刊《中国钱币论文集》第2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47][47]刘森:《南宋钱牌研究》,《中国钱币》1994年第1期。 [48][48]草野靖:《南宋时代淮南路的通货问题》,《东洋学报》1962年第44卷4期。 [49][49]华觉明、赵匡华:《夹锡钱是铁钱,不是铜钱》,《中国钱币》1986年第3期。 [50][50]郭正忠:《宋代川峡铁钱研究》,刊《宋史研究论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51][51]邱思达:《宋代的铁钱监和铁钱》,《中国钱币》1988年第2期。 [52][52]陈广胜:《北宋铁钱流通区域考述》,《中国钱币》1989年第2期。 [53][53]陈广胜:《宋代盛行铁钱因果初探》,《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2期。 [54][54]阎福善:《陕西北宋铁钱》,《中国钱币》1990年第4期。 [55][55]俞兆鹏:《论夹锡钱》,《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4期。 [56][56]陈悟年:《北宋威远监滔山(镇)监的设置和铁钱铸行的概况》,刊《中国钱币论文集》第2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57][57]贾杰三:《两宋时期四川地区铁钱铸行初探》,刊《中国钱币论文集》第2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58][58]李清兰:《宋代四川铁钱述略》,《中国钱币》1994年第1期。 [59][59]刘森:《宋代的铁钱与铁产量》,《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2期。 [60][60]高聪明:《宋代四川货币三题》,《河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61][61]李埏:《北宋楮币史述论》,《思想战线》1983年第2~3期。 [62][62]王曾瑜:《关于北宋交子的几个问题》,刊《宋史论集》,中州书画社,1983。 [63][63]乔晓金、卫月望:《宋代钞币“官交子”“会子”质疑》,《中国钱币》1984年第3期。 [64][64]潘连贵:《关于北宋小钞的研究》,《中国钱币》1984年第4期。 [65][65]郭正忠:《铁钱与纸币的起因——关于交子起源的研究》,《学术月刊》1985年第4期。 [66][66]田黎瑛:《称提之说——南宋纸币管理理论》,《中国钱币》1986年第1期。 [67][67]刘森:《交子票式探微》,《文献》1987年第3期。 [68][68]刘森:《也谈北宋的小钞》,《中国钱币》1988年第1期。 [69][69]贾大泉:《论交子的产生》,《社会科学研究》1989年第2期。 [70][70]杜文玉、王克西:《四川交子的界分与数额》,《中国钱币》1990年第4期。 [71][71]杜文玉、王克西:《湖会淮交的界分与数额》,《中国钱币》1991年第2期。 [72][72]杜文玉、王克西:《宋代纸币的发行、回笼、兑换与买卖》,《史学月刊》1992年第1期。 [73][73]周斌:《两宋纸币的伪造及治理》,《中国钱币》1994年第1期。 [74][74]姚朔民:《四川交子的产生》,刊《中国钱币论文集》第1集,中国金融出版社,1985。 [75][75]杜文玉、王克西:《湖会、淮交的界分与数额》,《中国钱币》1991年第2期。 [76][76]杜文玉、王克西:《会子的界分与数额》,刊《中国钱币论文集》第2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77][77]郭彦岗:《试论两宋的“称提”与“折阅”》,刊《中国钱币论文集》第2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78][78]李埏、林文勋:《论南宋东南会子的起源》,《思想战线》1994年第1期。 [79][79]包伟民:《试论宋代纸币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3期;收入《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 [80][80]魏永理:《试论中国国家纸币的产生及其历史地位》,《甘肃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 [81][81]贾大泉:《宋代的纸币发行和纸币理论》,《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1期。 [82][82]高聪明:《宋代纸币信用的发展演变》,刊《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 [83][83]吴常熊:《浅议“两淮交子”》,刊《中国钱币论文集》第3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84][84]李兆超:《宋代货币经济中的白银》,《中国钱币》1989年第2期。 [85][85]黄成:《从考古发现谈南宋白银流通的几个问题》,《中国钱币》1989年第2期。 [86][86]陈浩:《从考古发现谈宋代金牌、金铤的几个问题》,《中国钱币》1991年第4期。 [87][87]王菱菱:《论宋代金银矿业发展的社会因素》,刊《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 [88][88]高聪明:《白银在宋代货币经济中的地位》,《河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89][89]黄成:《宋、金、元银锭断代和铭文辨析》,《浙江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90][90]秦佩珩:《宋代物价考》,《读书通讯》1947年5月总133期。 [91][91]秦佩珩:《宋代物价新考》,《经济新潮季刊》1948年第1期。 [92][92]全汉升:《宋末通货膨胀及其对于物价之影响》,刊《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44年9月第11册,收入同人《中国经济史论丛》,香港新亚研究所,1972。 [93][93]全汉升:《北宋物价的变动》,刊《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44年9月第11册,收入同人《中国经济史论丛》,香港新亚研究所,1972。 [94][94]全汉升:《南宋初年物价的大变动》,刊《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44年9月第11册,收入同人《中国经济史论丛》,香港新亚研究所,1972。 [95][95]梁庚尧:《南宋的农产市场与价格》,《食货月刊》1978年8卷第8~10期。 [96][96]刘益安:《略论北宋开封的物价》,《中州学刊》1983年第2期。 [97][97]何忠礼:《关于北宋前期的物价》,《中国史研究》1985年第1期。 [98][98]张全明:《论北宋开封的物价管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 [99][99]高聪明:《北宋物价变动原因之研究》,《河北学刊》1991年第4期。 [100][100]乔幼梅:《论宋代物价与货币的关系》,刊《国际宋史研讨会论文选集》,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1期。 [101][101]俞兆鹏:《论宋徽宗抑制通货膨胀的失败》,《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2期。 [102][102]俞兆鹏:《论宋徽宗时期的通货膨胀》,《中国钱币论文集》第3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103][103]李伟国:《宋代文献计钱方式例析》,刊《宋史研究论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104][104]王菱菱:《宋代山泽之入矿课时间》,《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2期。 [105][105]王菱菱:《宋代点铸钱司与矿冶业》,《中日宋史研讨会中方学者论文选编》,河北大学出版社,1991。 [106][106]乔幼梅:《宋金贸易中争夺铜币的斗争》,《历史研究》1982年第4期。 [107][107]高聪明、何玉兴:《论宋代货币地租——与包伟民商榷》,《历史研究》1992年第5期。 [108][108]姜锡东:《宋代榷货务的金融职能和性质》,《中国钱币》1993年第1期。 [109][109]许永璋:《北宋钱币在非洲的发现及相关问题》,《中原文物》1993年第2期。 [110][110]王菱菱:《论宋代各级地方机构的矿冶业管辖权》,《河北学刊》1993年第3~4期。 [111][111]林文勋:《略论宋朝钱币向边疆民族地区的流动》,《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5期。 [112][112]姚思陟:《近年来宋代货币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4期。 [113][113]袁一堂:《北宋的市籴与民间货币流通》,《历史研究》1994年第5期。 [114][114]程民生、张瑞生:《论宋代钱陌制》,《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3期。 [115][115]程民生:《宋钱计量单位及名称小考》,《史学月刊》1997年第3期。 [116][116]程民生:《略论宋朝铜钱在海外诸国的行用》,《中州学刊》1997年第6期。 [117][117]林文勋:《大理国的货币流动分析》,《云南师院学报》1999年第3期。 [118][118]北辰:《辽代货币经济综述》,《辽宁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 [119][119]牛达生:《西夏钱币考略》,《宁夏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 [120][120]牛达生:《从出土西夏窖藏钱币看西夏货币经济》,《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 [121][121]谢元鲁:《对〈楮币谱〉〈钱币谱〉作者及写作年代的再认识》,刊《中国钱币论文集》第3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122][122]《两宋财政史》,中华书局,1995。 [123][123]《中国钱币史话》(中华文史知识丛书),中华书局,1998。 [124][124]《宋代的官营便钱》,《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年第1期。 [125][125]《省陌辨误》,载《文史》第14辑,中华书局,1982。 [126][126]《宋代货币地租分析》,《北京史苑》第1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27][127]《关于唐宋时代钱币运行的几个问题》,中国宋史研究会1984年会论文,2万字,未正式刊出。 [128][128]《南宋各界会子的起讫、数额及会价》,载《文史》第25辑,中华书局,1985。 [129][129]《南宋粮价细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5年第3期。 [130][130]《宋代的关子》,载《宋辽金史论丛》第1辑,中华书局,1985。 [131][131]《从钱会中半看会子的法偿地位及其影响》,《中国钱币》1987年第2期。 [132][132]《中晚唐两宋的钱禁与铜禁》,《百科知识》1987年第8期。 [133][133]《南宋铜钱岁铸额浅论》,《北京钱币研究》1987年第10期。 [134][134]《北南宋物价比较研究》,载《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 [135][135]《南宋江北铁线若干问题》,《中国钱币》1989年第2期。 [136][136]《漫话宋代的伪钞》,《文史知识》1992年第9期。 [137][137]《南宋对会子的两次大规模“称提”》,《中国钱币》1993年第1期。 [138][138]《北宋后期章 私铸钱案小考》,载《文史》第39辑,中华书局,1994。 [139][139]《关于东至关子的几个疑点》,《中国钱币》1994年第3期。 [140][140]《宋代的有价证券》,《文史知识》1995年第3期。 [141][141]《湖北会子和关外银会子》,载《宋代货币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 [142][142]《“交子”释义》,《中国钱币》1996年第1期。 [143][143]《关于宋代田赋征收白银的探讨》,《安徽钱币》1996年第2期。 [144][144]《宋代的金银钱》,《文史知识》1996年7期。 [145][145]《关于胆铜生产的起始》,《中国钱币》1996年第3期。 [146][146]《宋神宗时期铸行铜钱析论》,《北京金融》1996年第8期。 [147][147]《论宋代黄金上中下三等之说》,《钱币博览》1997年第1期。 [148][148]《读〈通考·钱币考〉》,载《洪皓马端临与传统文化》,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149][149]《陕西铸钱监考》,《中国钱币》1998年第1期。 [150][150]《关于宋代纸币管理与形制的几个问题》,载《北京钱币十年》,北京市钱币学会十周年纪念文集。 [151][151]《〈大冶赋〉注释商榷》,《中国钱币》1999年第1期。 [152][152]《发运司与提点坑治铸钱事》,载《宋史研究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 [153][153]《南宋楮币诗十首释读》,《炎黄文化研究增刊》第7辑,2000。 [154][154]《宋代货币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几个问题》,载《转变与定型:宋代社会文化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大学历史系,2000。 [155][155]《宋代指代尚书省、三司的“省”》,《古籍整理与研究》第6期。 [156][156]《宋代文献中的“川陕”与“川峡”》,《文史》第43辑。 [157][157]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 [158][158]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书内简称《长编》,中华书局点校本,1979~1995。 [159][159]佚名:《宋大诏令集》,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 [160][160]徐松等辑《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影印本,1957。 [161][161]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书内简称《系年要录》,中华书局1956重印商务印书馆国学丛书本。 [162][162]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许涵度本,1987。 [163][163]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适园丛书本。 [164][164]陈均:《九(皇)朝编年备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165][165]王偁:《东都事略》,文海“宋史资料萃编”影印本。 [166][166]熊克:《中兴小历》,文海“宋史资料萃编”影印本。 [167][167]留正等:《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四库珍本初集本。 [168][168]李 :《皇宋十朝纲要》,文海“宋史资料萃编”影印本。 [169][169]杨仲良:《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书内简称《续长编纪事本末》,文海“宋史资料萃编”影印本。 [170][170]佚名:《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书内简称《宋史全文》,文海“宋史资料萃编”影印本。 [171][171]佚名:《宋季三朝政要》,丛书集成本。 [172][172]佚名:《续编两朝纲目备要》,中华书局,1995。 [173][173]刘时举:《续宋编年资治通鉴》,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174][174]司马光:《稽古录》,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175][175]陈智超编《宋会要辑稿补编》,微缩中心影印本,1988。 [176][176]钱若水等:《太宗皇帝实录》,文海“宋史资料萃编”影印本。 [177][177]李攸:《宋朝事实》,丛书集成本。 [178][178]马端临:《文献通考》,书内简作《通考》,中华书局影印商务万有文库十通本,1986。 [179][179]章如愚:《山堂群书考索》,书内简作《群书考索》,文献出版社影印明正德本,1992。 [180][180]曾巩:《隆平集》,文海“宋史资料萃编”影印本。 [181][181]吕祖谦:《历代制度详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182][182]林 :《古今源流至论》,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183][183]高承:《事物纪原》,中华书局,1989。 [184][184]解缙等:《永乐大典》,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 [185][185]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92。 [186][186]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87][187]王应麟:《玉海》,上海书店、江苏古籍出版社影印浙江书局本,1988。 [188][188]陈元靓:《事林广记》,中华书局影印椿庄书院本;中华书局影印积成堂、日本翻刻本,1999。 [189][189]祝穆、富大用、祝渊:《古今事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92。 [190][190]孙逢吉:《职官分纪》,中华书局影印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8。 [191][191]委心子:《新编分门古今类事》,中华书局,1987。 [192][192]佚名:《锦绣万花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 [193][193]佚名:《居家必用事类备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 [194][194]佚名:《群书会元截江网》,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 [195][195]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书内简作《朝野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7。 [196][196]李心传:《旧闻证误》,中华书局,1981。 [197][197]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文海“宋史资料萃编”影印本。 [198][198]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文海“宋史资料萃编”影印本。 [199][199]赵如愚:《国朝诸臣奏议》,文海“宋史资料萃编”影印本。 [200][200]杨士奇等:《历代名臣奏议》,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9。 [201][201]窦仪等:《宋刑统》,中华书局,1984。 [202][202]谢深甫等:《庆元条法事类》,中国书店“海王村古籍丛刊”影印中国书店木版刷印本,1990。 [203][203]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华书局,1987。 [204][204]郑克:《折狱龟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205][205]佚名:《东南纪闻》,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206][206]黄震:《古今纪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207][207]佚名:《咸淳遗事》,“墨海金壶”本。 [208][208]方回:《古今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209][209]许月卿:《百官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210][210]佚名:《京口耆旧志》,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211][211]董煟:《救荒活民书》,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212][212]乐史:《太平寰宇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213][213]王胜之:《舆地纪胜》,中华书局影印道光二十九年刻本,1992。 [214][214]祝穆:《方舆胜览》,文海出版社,1981。 [215][215]欧阳忞:《舆地广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216][216]王存:《元丰九域志》,中华书局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本,1984。 [217][217]潜说友:《(咸淳)临安志》,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本,1990。 [218][218]陈耆卿等:《(嘉定)赤城志》,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本,1990。 [219][219]沈作宾等:《(嘉泰)会稽志》,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本,1990。 [220][220]梁克家:《(淳熙)三山志》,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本,1990。 [221][221]罗愿等:《(淳熙)新安志》,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本,1990。 [222][222]陈公亮等:《(淳熙)严州图经》,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本,1990。 [223][223]史能之:《(咸淳)毗陵志》,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本,1990。 [224][224]钱可则等:《(景定)严州续志》,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本,1990。 [225][225]胡榘等:《(宝庆)四明志》,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本,1990。 [226][226]曹学佺:《蜀中广记》引费著《钱币考》《楮币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227][227]王昶:《金石萃编》《续编》,中国书店影印扫叶山房本,1985。 [228][228]吕祖谦:《宋文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229][229]程敏政:《新安文献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230][230]林表民:《赤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231][231]王禹偁:《小畜集》,四部丛刊本。 [232][232]余靖:《武溪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233][233]夏竦:《文庄集》,四库珍本初集本。 [234][234]张咏:《乖崖集》,商务续古逸丛书本。 [235][235]胡宿:《文恭集》,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236][236]宋庠:《元宪集》,湖北先正遗书本。 [237][237]宋祁:《景文集》,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238][238]范仲淹:《范文正公集》,四部丛刊本。 [239][239]刘琦:《安阳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240][240]刘琦:《韩魏公集》,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241][241]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四部丛刊本。 [242][242]文彦博:《文潞公集》,明嘉靖五年刊本。 [243][243]张方平:《乐全集》,四库珍本初集本。 [244][244]尹洙:《河南先生集》,四部丛刊本。 [245][245]蔡襄:《蔡忠惠集》,明万历刻本。 [246][246]包拯:《包拯集》(《孝肃包公奏议》),中华书局,1963。 [247][247]陈襄:《古灵先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248][248]李觏:《李觏集》,中华书局,1981。 [249][249]苏洵:《嘉祐集》,四部丛刊本。 [250][250]王安石:《临川集》,四部丛刊本。 [251][251]司马光:《司马文正公传家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252][252]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四部丛刊本。 [253][253]司马光:《增广司马温公集》残本(含《日录》),李裕民先生影印件。 [254][254]梅尧臣:《宛陵集》,四部丛刊本。 [255][255]陈舜俞:《都官集》,宋人集甲编。 [256][256]王珪:《华阳集》,丛书集成本。 [257][257]曾巩:《元丰类稿》,四部丛刊本。 [258][258]曾巩:《曾巩集》,中华书局,1984。 [259][259]赵抃:《清献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260][260]刘攽:《彭城集》,丛书集成本。 [261][261]苏轼:《苏东坡全集》(含《东坡集》《东坡后集》《东坡续集》《东坡奏议》《东坡应诏集》),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本,1986。 [262][262]苏轼:《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 [263][263]苏颂:《苏魏公文集》,中华书局,1988。 [264][264]苏辙:《栾城集》,四部丛刊本。 [265][265]郑獬:《郧溪集》,湖北先正遗书本。 [266][266]吕陶:《净德集》,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267][267]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 [268][268]刘挚:《忠肃集》,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269][269]孔平仲:《朝散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270][270]刘安世:《尽言集》,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271][271]范祖禹:《范太史集》,四库珍本初集本。 [272][272]黄庭坚:《黄庭坚全集》(含正集、外集、别集、续集),四川大学出版社校点本,2001。 [273][273]吕南公:《灌园集》,四库珍本初集本。 [274][274]刘跂:《学易集》,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275][275]李之仪:《姑溪居士集》,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丛书集成本。 [276][276]周行已:《浮沚集》,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丛书集成本。 [277][277]杨时:《龟山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278][278]晁补之:《鸡肋集》,四部丛刊本。 [279][279]邹浩:《道乡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280][280]刘弇:《龙云集》,豫章丛书本。 [281][281]许瀚:《襄陵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282][282]李流谦:《澹斋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283][283]葛胜仲:《丹阳集》,常州先哲遗书本。 [284][284]廖刚:《高峰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285][285]李纲:《梁溪集》,清道光十四年刻本。 [286][286]胡铨:《澹庵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287][287]叶梦得:《石林奏议》,清抄本。 [288][288]王之道:《相山集》,四库珍本初集本。 [289][289]程俱:《北山小集》,四部丛刊续集本。 [290][290]孙觌:《鸿庆居士集》,常州先哲遗书本。 [291][291]陈渊:《默堂集》,清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292][292]张纲:《华阳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293][293]李石:《方舟集》,四库珍本初集本。 [294][294]朱熹:《朱文公文集》,四部丛刊本。 [295][295]王之望:《汉滨集》,湖北先正遗书本。 [296][296]周必大:《周益国文忠公文集》(含《二老堂杂记》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297][297]韩元吉:《南涧甲乙稿》,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298][298]汪应辰:《文定集》,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299][299]周麟之:《海陵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300][300]陈傅良:《止斋集》,四部丛刊本。 [301][301]汪藻:《浮溪集》,四部丛刊本。 [302][302]史浩:《鄮峰真隐漫录》,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303][303]李弥逊:《筠溪集》,四库珍本初集本。 [304][304]彭龟年:《止堂集》,丛书集成本。 [305][305]吴 :《竹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306][306]陆游:《渭南文集》,四部丛刊本。 [307][307]杨万里:《诚斋集》,四部丛刊本。 [308][308]赵鼎臣:《竹隐畸士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309][309]王炎:《双溪类稿》,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310][310]程珌:《洺水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311][311]杨冠卿:《客亭类稿》,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312][312]蔡幼学:《育德堂奏议》,中华书局古逸三编影印本。 [313][313]罗从彦:《豫章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314][314]罗愿:《鄂州小集》,丛书集成本。 [315][315]胡寅:《斐然集》,四库珍本初集本。 [316][316]曹彦约:《昌谷集》,四库珍本初集本。 [317][317]赵善括:《应斋杂稿》,豫章丛书本。 [318][318]薛嵎:《云泉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319][319]陆九渊:《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 [320][320]楼钥:《攻媿集》,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321][321]陈亮:《龙川集》,中华书局,1987。 [322][322]郑兴裔:《郑忠肃公奏议遗集》,四库珍本初集本。 [323][323]蔡戡:《定斋集》,常州先哲遗书本。 [324][324]洪适:《盘洲集》,四部丛刊本。 [325][325]叶适:《水心集》《别集》《外集》,中华书局,1961。 [326][326]卫泾:《后乐集》,四库珍本初集本。 [327][327]陈耆卿:《筼窗集》,四库珍本初集本。 [328][328]洪咨夔:《平斋集》,四部丛刊本。 [329][329]王阮:《义丰集》,清抄本。 [330][330]刘过:《龙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331][331]员兴宗:《九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332][332]黄榦:《黄文肃公文集》,清抄本;《勉斋集》,丛书集成本。 [333][333]袁说友:《东塘集》,四库珍本初集本。 [334][334]度正:《性善堂类稿》,四库珍本初集本。 [335][335]陈宓:《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清抄本(南京大学)。 [336][336]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四部丛刊本。 [337][337]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集》,四部丛刊本。 [338][338]范浚:《香溪集》,丛书集成本。 [339][339]袁甫:《蒙斋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340][340]吴泳:《鹤林集》,四库珍本初集本。 [341][341]袁燮:《絜斋集》,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342][342]陈造:《江湖长翁集》,明万历四十五年刻本。 [343][343]项安世:《平安悔稿》,清抄本。 [344][344]许应龙:《东涧集》,四库珍本初集本。 [345][345]陈淳:《北溪先生大全文集》,清抄本。 [346][346]赵汝腾:《庸斋集》,四库珍本初集本。 [347][347]王迈:《臞轩集》,四库珍本初集本。 [348][348]包恢:《敝帚稿略》,宋人集丙编。 [349][349]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四部丛刊本。 [350][350]徐鹿卿:《清正存稿》,豫章丛书本。 [351][351]吕午:《左史谏草》,四库珍本初集本。 [352][352]方大琮:《铁庵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353][353]李曾伯:《可斋杂稿》,四库珍本初集本。 [354][354]吴潜:《许国公奏议》,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355][355]杜范:《杜清献公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356][356]孙梦观:《雪窗集》,四明丛书本。 [357][357]李昂英:《文溪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358][358]程公许:《沧州尘缶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359][359]刘学箕:《方是闲居士小稿》,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360][360]阳枋:《字溪集》,四库珍本初集本。 [361][361]许月卿:《先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362][362]高斯得:《耻堂类稿》,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363][363]徐元杰:《梅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364][364]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稿》,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365][365]唐士耻:《灵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366][366]黄震:《黄氏日抄》,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367][367]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中国书店影印本,1985。 [368][368]区仕衡:《九峰先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369][369]舒岳祥:《阆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370][370]杨亿:《杨文公谈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371][371]范镇:《东斋记事》,中华书局,1980。 [372][372]欧阳修:《归田录》,中华书局,1981。 [373][373]孔平仲:《谈苑》,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374][374]孔平仲:《珩璜新论》,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375][375]江休复(邻几):《嘉祐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本,1987。 [376][376]江休复(邻几):《醴泉笔录》,学海类编本。 [377][377]龚鼎臣:《东原录》,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378][378]司马光:《涑水记闻》,中华书局,1989。 [379][379]沈括:《梦溪笔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80][380]苏辙:《龙川略志》,中华书局,1982。 [381][381]陈师道:《后山谈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82][382]王巩:《清虚杂录》(含《随手杂录》等),知不足斋本。 [383][383]释文莹:《湘山野录》、《续录》,中华书局,1984。 [384][384]释文莹:《玉壶清话》,中华书局,1984。 [385][385]魏泰:《东轩笔录》,中华书局,1983。 [386][386]孙升:《孙公谈圃》,学津讨原本。 [387][387]晁说之:《晁氏客语》,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388][388]朱彧:《萍洲可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89][389]蔡絛:《铁围山丛谈》,中华书局,1983。 [390][390]方勺:《泊宅编》,中华书局,1983。 [391][391]叶梦得:《石林燕语》,中华书局,1984。 [392][392]庄绰:《鸡肋编》,中华书局,1983。 [393][393]周 :《清波杂志》,中华书局,1994。 [394][394]王观国:《学林》,中华书局,1988。 [395][395]赵汝适:《诸蕃志》,中华书局,1956。 [396][396]程大昌:《演繁露》,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397][397]王明清:《挥麈录》《后录》《余话》,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398][398]吴曾:《能改斋漫录》,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399][399]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中华书局,1981。 [400][400]王栐:《燕翼诒谋录》,中华书局,1981。 [401][401]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402][402]施彦执:《北窗炙輠录》,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403][403]周去非:《岭外代答》,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404][404]陆游:《老学庵笔记》,中华书局,1979。 [405][405]陆游:《家世旧闻》,中华书局,1984。 [406][406]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华书局,1982。 [407][407]洪迈:《容斋随笔》(含《一笔》《二笔》《三笔》《四笔》《五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408][408]洪迈:《夷坚志》(含甲、乙、丙、丁、支甲、支乙、支景、支丁、支戊、支庚、支癸、三志、志补、再补、三补等),中华书局,1981。 [409][409]何薳:《春渚纪闻》,中华书局,1983。 [410][410]黄休复:《茅亭客话》,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411][411]佚名:《道山清话》,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412][412]李元纲:《厚德录》,百川学海本。 [413][413]鲁应龙:《闲窗括异志》,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414][414]岳珂:《愧郯录》,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415][415]岳珂:《桯史》,中华书局,1981。 [416][416]费衮:《梁溪漫志》,知不足斋本。 [417][417]陈世崇:《随隐漫录》,“稗海”乾隆重订本。 [418][418]赵与时:《宾退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419][419]曾敏行:《独醒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20][420]俞文豹:《吹剑录》,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421][421]谢采伯:《密斋笔记》,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422][422]张端义:《贵耳集》,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423][423]李石:《续博物志》,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424][424]戴埴:《鼠璞》,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425][425]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中华书局,1989。 [426][426]罗大经:《鹤林玉露》,中华书局,1983。 [427][427]张世南:《游宦纪闻》,中华书局,1981。 [428][428]曾慥:《高斋漫录》,墨海金壶本。 [429][429]张知甫:《张氏可书》,墨海金壶本。 [430][430]佚名:《木笔杂钞》,学海类编本。 [431][431]周密:《齐东野语》,中华书局,1983。 [432][432]周密:《癸辛杂志》,中华书局,1988。 [433][433]周密:《武林旧事》,知不足斋本。 [434][434]吴自牧:《梦粱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 [435][435]佚名:《西湖老人繁胜录》,涵芬楼秘籍本。 [436][436]刘一清:《钱塘遗事》,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扫叶山房本。 [437][437]孔齐:《至正直记》,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438][438]佚名:《宣和遗事》,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439][439]胡适辑《宋人话本七种》,中国书店,1988。 [440][440]元好问:《续夷坚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441][441]秦九韶:《九章算术》,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442][442]佚名:《宣和画谱》,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443][443]郭若虚:《图书见闻志》,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新一版,1985。 [444][444]释志磬:《佛祖统纪》,文海影印续正藏本。 [445][445]岳珂:《金佗粹编》,中华书局,1989。 [446][446]黎靖德:《朱子语录》,中华书局,1986。
[展开]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所属图书
相关卷册(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