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12出版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机理、模式及效率评价

纸质图书

暂无

电子书

35.7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1人在看
先晓推荐
本书在产业共生理论的框架下,从产业共生系统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以及共生环境出发,分析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模式以及效率评价。在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过程中揭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内在机理。在联动发展的模式分析过程中计算了不同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对彼此的共生度,求解出不同地区达到对称性互惠共生大致所需要的时间。同时,还以宝供与宝洁联动发展为例,探讨双方联动发展模式的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制造业子系统、物流业子系统以及制造业与物流业互为投入产出时系统效率值的变化情况,最终分别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分析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演化路径。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097-8407-5总页码:476
字数: 482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在产业共生理论的框架下,从产业共生系统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以及共生环境出发,分析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模式以及效率评价。在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过程中揭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内在机理。在联动发展的模式分析过程中计算了不同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对彼此的共生度,求解出不同地区达到对称性互惠共生大致所需要的时间。同时,还以宝供与宝洁联动发展为例,探讨双方联动发展模式的演化过程。

展开

图书摘要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是近几年来讨论得比较热门的话题之一,尤其是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的召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的出台掀起了两业联动发展研究的热潮。但当前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供需结构存在尖锐的矛盾,既是“制造大国”,又是“物流小国”,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利益分配问题更是引起理论界和实业界的高度关注,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机理、模式与效率的研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当前我国制造业降低成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制造大国”与“物流小国”的地位至关重要。
本书在产业共生理论的框架下,从产业共生系统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以及共生环境出发,分析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模式以及效率评价。在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过程中围绕产业共生的自组织演化、共同进化、合理分工和合作竞争的内涵,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揭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内在机理。在联动发展的模式分析过程中围绕Logistic模型和Volterra模型对两者联动发展的互不利共生模式、寄生模式、偏利共生模式、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及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进行分析,并引入共生度、共生关系和共生寿命等概念,计算不同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对彼此的共生度,在此基础上拟合出共生度随着时间演化的曲线方程,最终求解出不同地区达到对称性互惠共生大致所需要的时间。同时,还以宝供与宝洁联动发展为例,探讨双方联动发展模式的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进一步指出制造业子系统、物流业子系统以及制造业与物流业互为投入产出时系统效率值的变化情况,最终分别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分析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演化路径。
书中运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哈肯模型、系统动力学、种群生态模型、产业分工理论、演化博弈论、Logistic模型、Volterra模型、拟合曲线方程、案例分析、超效率DEA模型等。文章分析的逻辑遵循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最终得出如下结论。
(1)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共生系统中包含制造业与物流业两大共生单元、共生模式以及共生环境。其中共生单元主要指的是制造业与物流业两大共生单元,可以通过象参量和质参量的变化来描述这两大共生单元的基本特征;共生模式包括互不利共生、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和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共生单元所选取的共生模式不一样;共生环境包括政府政策、法律制度及信息技术等。
(2)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包括自组织演化、共同进化、合理分工及合作竞争关系。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是一种自组织现象,制造业与物流业会在系统涨落力情况下达到新的耦合状态,两者通过合理分工和合作竞争的原则使联动发展后的利益大于联动发展之前的利益,出现共同进化、协同演化的过程。
(3)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自组织演化中可得出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是这一联动发展系统的序参量,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变化支配着物流业货物周转量的演化,系统中的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稍有变化,系统的结果就会向完全不同的方向转化。
(4)种群生态学中的传染病模型、密度依赖模型及双密度依赖模型反映出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存在协同演化规律、双方之间存在传染行为、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处于互利共生阶段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
(5)制造业与物流业合理分工后的利益分配受到联动发展系统所处的市场结构、投入成本、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的需求弹性、两者的关联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物流企业在一定范围内的集聚可以使下游的制造企业减少搜寻成本,从而提高制造企业的利润;制造企业在一定范围内的集聚亦能够使上游的物流企业共享需求扩张的优势,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的利润。
(6)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过程中的合作竞争关系及系统的演化方向受到两者联动发展所处的初始状态、联动发展的收益、联动发展的成本、贴现值的大小、政府的补贴机制等因素的影响,数值模拟进一步验证了不同参数值对系统演化方向的影响。
(7)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共生模式包括互不利共生、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及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其中互不利共生、寄生和偏利共生模式下计算出来的其中一方的产出水平低于双方在独立状态下的产出水平,因此,这几种模式只是短暂的状态。在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下,物流企业力量比较薄弱,在联动发展过程中提供的物流服务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存在竞争,制造企业作为其中的核心企业,吸附能力较强,对物流企业的贡献程度较大,获得大部分的利益;在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下,制造企业在联动发展过程可以通过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等手段与物流企业达成联动发展,物流企业也可以通过上述手段与制造企业达成联动发展,要求双方对彼此的贡献大于对对方发展构成的阻滞作用。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是现有共生模式的常态,而对称性互惠共生是最为理想的状态。这种共生模式的演化方向遵循着从寄生、偏利共生到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并最终向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的过渡。
(8)分别选取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和物流业增加值代表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的主质参量,实证分析1978年以来除西藏外的其他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对彼此的共生度的差异,共生度计算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制造业对物流业的共生度以及物流业对制造业的共生度存在显著的差异。除了个别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在联动发展过程中大致会经历从寄生模式到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的转变,并向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演化。拟合方程曲线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向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转化的时间不一样。东部地区向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演化的速度普遍快于其他地区,时间上早于其他地区。
(9)宝供与宝洁之间的联动发展模式遵循着从偏利共生到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最终向对称性互惠共生演化的过程。这集中体现出宝供在提供物流服务时由之前单纯的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最终向供应链一体化企业所做出的转变。
(10)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分别对制造业子系统以及物流业子系统的效率值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将物流业发展因子纳入原先的制造业子系统中,然后将制造业发展因子纳入物流业的子系统中。实证发现,在考虑了制造业与物流业互为投入要素的系统中,大部分地区系统的整体运作效率有所提升,说明联动发展之后总体的效率值是有所提升的。
(11)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共生单元所处的地理位置、交易费用、核心成员、市场结构特征、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法律制度以及信息技术平台等。其中共生单元的市场结构是影响双方之间共生的最主要因素。
(12)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演化路径可以从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及共生界面入手。对于政府、行业、企业而言,必须从多视角、多思维角度思考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关系。政府和行业协会应该加强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引导,促进有效竞争共生秩序的形成,为制造业与物流业提供互动、沟通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企业间建立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网络,尽可能创造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共生机会,为企业之间长期的互惠共生合作关系创造条件。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则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在联动发展中所处的生态位,提高共生单元自身的水平。物流企业之间的联盟是未来联动发展的路径之一,可以通过发挥产业集聚的作用带动两业的联动发展,物流外包是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契机,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使用、信息共享是制造业与物流业能够实现联动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共生模式,产业共生理论,效率评价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