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12出版

中国农业碳减排路径研究

电子书

29.7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4人在看
先晓推荐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为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向世界做出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际承诺,这为我国各领域碳减排提出新的要求。农业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农业温室气体减排不容忽视。 本书将国际贸易隐含碳排放研究的思路、方法等引入一国内部区域(省域)间隐含碳排放问题研究,构建农产品低碳生产和流通体系以及相关机制和制度,促使农产品生产与流通过程以及农业碳排放减少;设计了基于制度、技术、文化、舆论与设施支撑要素的中国区域间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从而为中国农业低碳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本书研究拓展了生态补偿理论,并对碳减排路径设计和制度建设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01-9570-6总页码:300
字数: 203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将国际贸易隐含碳排放研究的思路、方法等引入一国内部区域(省域)间隐含碳排放问题研究,构建农产品低碳生产和流通体系以及相关机制和制度,促使农产品生产与流通过程以及农业碳排放减少;设计了基于制度、技术、文化、舆论与设施支撑要素的中国区域间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从而为中国农业低碳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本书研究拓展了生态补偿理论,并对碳减排路径设计和制度建设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展开

图书摘要
本书将国际贸易隐含碳排放研究的思路、方法等引入一国内部区域(省域)间隐含碳排放问题研究,同时将行业聚焦农业,将商品聚焦农产品,围绕农产品生产与流通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减排机制与路径研究。本书对包括农产品生产过程以及跨区域流通过程中直接碳排放和隐含碳排放的核算、区域间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相关主体参与减排意愿、不同区域减排机制之间的经济效率等在内的一系列内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
在本书中,我们对与本书相关的过往研究内容进行了学术回顾,详细梳理了近年来与本书相关的文献,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研究,我们发现了可以为本书所用的一些观点和结论,这给本书带来了技术支持、研究灵感与思路。
在第一章,我们对本书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支撑本书的重要理论进行了梳理,说明了这些理论与本书内容之间的联系。本章所涉及的理论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交易成本理论、生态补偿理论、生态经济理论、绿色发展理论等。
在第二章,我们对区域间农业隐含碳排放核算展开研究。首先,对一般农业碳排放核算方法与农业隐含碳排放核算方法进行介绍与比较;其次,对现有农业隐含碳排放核算方法进行了简化与改进;再次,利用因素分解法对中国农业碳排放进行了影响力研究;最后,利用LMDI分解法,对驱动农业隐含碳排放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
在第三章,我们利用有关数据,对区域农产品(隐含)碳排放的效率进行了整体评价,总结了中国省域间农业隐含碳排放的时空特征,以及造成这些特征的原因,为后续的责任划分提供了依据。
在第四章,我们设计了一套中国区域间农业碳补偿机制,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以生猪的区域间流通为例对这一跨区域碳减排补偿机制进行了解释。
在第五章,我们讨论了碳足迹与碳排放之间的概念差异,同时对碳足迹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并且将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纳入碳足迹监测与全程中进行分析,解释了这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当前及未来碳足迹核定与追溯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充分考虑并阐述了这些技术在碳足迹追溯过程中、农业碳减排补偿与低碳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阻碍因素。
在第六章,我们将区域间农业碳减排参与主体划分为管理服务主体、经济主体、社会主体以及其他主体四大类,并对其在整个减排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所发挥的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这四类主体参与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的意愿。
在第七章,在考虑更多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我们对区域间农业碳减排责任划分依据、原则进行了梳理。以统一碳排放市场为蓝本对碳排放权的分配进行了初始总量核算方法、地区交易总量核算方法等的比较和讨论,并对农业碳排放总量分配原则、层次与路径、额度分配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论述,并对中国未来在农业碳减排领域的排放额度分配、分配路径选择等做出了研判。
在第八章,在梳理了学界及现实当中讨论较多的两种主流碳减排解决方案后,我们借助经济学中的供求曲线、消费者福利理论分析了征收环境税、全国统一碳汇市场交易以及农业碳减排补贴三种农业碳减排方案下,以消费者福利为代表的社会福利的变化情况。
在第九章,在第八章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分三种情景对区域间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在运行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了理论模拟,分析了每种情景下各类参与主体的福利变化,其中第一种情景是维持现状不变,第二种情景是对应受到环境规制的经济主体征收额外环境税,第三种情景是通过改变对经济主体的现有税目(征收额度不变),同时将征收来的碳税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减排主体进行转移支付形成激励性补偿。通过分析这三种情景下是否存在环境帕累托效率改进,延续和印证了第八章的理论分析。
在第十章,我们在分析了中国区域间农业隐含碳排放量以及区域间农业共同碳减排补偿机制后,就中国区域间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的建设以及中国农业低碳绿色发展所涉及的制度、技术、文化、舆论与设施支撑要素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详细阐述了这五大要素对中国实践农业碳减排补偿、农业低碳发展、农业绿色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和支撑原理。
在第十一章,根据前面部分的分析与探讨,我们得出相应的结论,通过研究的过程和结论获得了一些政策启示,期望能够为未来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同时,对未尽事宜进行了讨论与说明,期望对后来的研究有所帮助。最后对未来中国农业低碳绿色发展做出了一定展望。
总之,本书试图通过以上各章的研究为中国实现农业碳排放总量的有效降低,避免制度漏洞造成农业“碳泄漏”,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农业低碳化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