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05出版

羡慕嫉妒恨:一个关于财富观的人类学研究

电子书

17.7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59人在看
先晓推荐
嫉妒(envy),是一种极具破坏力量的负面情感。用George Foster的话来说,每个人都害怕它。既怕别人对自己的嫉妒导致的恶果,也怕自己对别人的嫉妒引发的毁灭。因此,往往会有一整套社会制度来维持、控制、权衡这种情感,把它的破坏作用降到最低。 嫉妒,被认为是一种事关“平等”的情感。因为只有双方拥有的东西有差别,这种情感才能产生。而这种差别,可以是身高、体重、头发长短,也可以是权力、地位、声誉、良好的教育、优越的生活、幸福的婚姻,那么当它跟财富联系起来、尤其是某些人在短时间内迅速积累的财富,这种情感又被如何理解和控制?? 对于嫉妒的本土形式——“眼红”与“红眼病”的讨论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占据报纸头条,近年来“羡慕嫉妒恨”又成为流行词汇。本书从对“红眼病”“仇富心态”的文本分析,到深入华北因采矿暴富的三个村子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试图把“羡慕”“嫉妒”“恨”作为理解“暴富”、“财富不平等”与“开矿纠纷”等社会现象的切入点,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道德文化机制。由此探讨乡土社会嫉妒的发生、控制及消解机制,并针对由财富快速积累而引发的急剧社会变迁进行更为深入的人类学解读。 张慧为读者做出的财富观分析来自对生活的直接观察,而不是社会分层统计方法通常呈现的刻板社会图景。在她的笔下,多重的态度、多样的情绪、复杂的情感,不断围绕财富问题旋转变动。由于分析细致入微,并非武断绝然,而且否定了二元对立的分析法,一个多彩的社会生活光谱逐渐呈现在她的叙述和分析之中。光谱的一边是人们对财富的向往,另一边是人们对财富的反思,光谱的中间地带则是光点逐步变化且有层次的色调。如此巧妙的分析和表述使得张慧的著作能够准确地将当代中国公民面对财富问题的复杂心态呈现在读者面前。                                      ——著名人类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景军 嫉妒,是一种极具破坏力量的负面情感。用福斯特(George Foster)的话来说,每个人都害怕它。既怕别人对自己的嫉妒导致的恶果,也怕自己对别人的嫉妒引发的毁灭。因此,往往会有一整套社会制度来维持、控制、权衡这种情感,把它的破坏作用降到最低。 嫉妒,被认为是一种事关“平等”的情感。因为只有双方拥有的东西有差别,这种情感才会产生。而这种差别,可以是身高、体重、头发长短,也可以是权力、地位、声誉、良好的教育、优越的生活、幸福的婚姻,那么当它跟财富,尤其是某些人在短时间内迅速积累的财富联系起来,这种情感又被如何理解和控制? 嫉妒,它的产生往往被认为基于一种“被剥夺”。也就是别人剥夺了自己本该有的某种东西。而这种被剥夺或者源于一种“自己也可以获得”的假象、『别人就不该有』的愤怒,或者源于在有限条件下“有你没我”的无法共赢。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本书荣誉
《羡慕嫉妒恨》被评为第八届(2016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十大好书。
图书详情
ISBN:978-7-5097-9236-0总页码:224
字数: 169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曾经“眼红”与“红眼病”的讨论占据20世纪80年代报纸头条,现在“羡慕嫉妒恨”又成为流行词汇。本书从对“红眼病”“仇富心态”的文本分析,到深入华北因采矿暴富的三个村子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试图把“羡慕”“嫉妒”“恨”作为理解“暴富”、“财富不平等”与“开矿纠纷”等社会现象的切入点,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道德文化机制,由此探讨乡土社会嫉妒的发生、控制及消解机制,并针对由财富快速积累而引发的急剧社会变迁进行更为深入的人类学解读。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导言
第一章 嫉妒与暴富
第二章 嫉妒的公共话语
第三章 羡慕与乡村财富观
第四章 “眼红”与开矿纠纷
第五章 关于嫉妒的道德准则
第六章 暴富的文化解读
第七章 嫉妒与希望
第八章 嫉妒的理论与中国情感人类学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张图表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