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进展

摘要

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4月1日雄安新区正式设立,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非首都功能疏解已经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交通一体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具体表现为:规划蓝图已经绘就,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大城市病”有所缓解;交通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1小时交通圈”正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联防联控机制日益完善;产业转移对接步伐加快,产业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创新协同效果显著;公共服务一体化成效显现,地区间差距逐步缩小;市场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速,要素流动日益频繁。本书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运用指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得出基本判断:在综合发展指数方面,北京总体最强,天津支撑力增长迅猛,河北辐射力快速上升;在协同发展指数方面,京津冀总体协同程度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是短板;在生态文明指数方面,北京总体最高,天津生态保护水平上升最快,河北资源利用水平最高;在人口发展指数方面,三地人口发展指数有所上升,京津石三足鼎立态势已确立;在企业发展指数方面,北京企业整体实力最强,天津研发转化优势明显,河北商贸物流优势显著。但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存在一些症结与障碍,如协调共享体制尚未完全形成,导致区域协同缺乏持续动力;配套政策不完善,导致功能疏解区疏解动力不足;生态保护机制薄弱,导致环境问题缺乏长效管控;产业梯度落差较大,导致产业协同缺乏必要基础;行政主导因素过强,导致优质要素分布不均。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建立协同发展的制度框架体系和区域协调机制;尽快完善功能及产业疏解的跨区域配套政策;尽快完善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打造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世界级产业集群;重点加强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政策对接。

作者

叶堂林 ,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首都高端智库)执行副院长,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研究平台)执行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北京市重点哲社基地)首席专家,“长城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京津冀蓝皮书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重大决策咨询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主持委办局委托及横向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120余篇,获“优秀皮书奖”一等奖7次、二等奖2次。15项研究成果获中央领导肯定性批示,1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4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采纳。先后获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优秀主讲教师、后备学科带头人、首批经贸学者等。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中国区域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京津冀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评审专家、北京市政府参事室特邀专家、河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保定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委入库专家等。
祝合良 ,经济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品牌研究院院长,应用经济学科责任教授。长期从事贸易与品牌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兼MBA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发展规划处处长、科研处处长。目前兼任商务部流通经济专家,中华老字号品牌专家,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和老字号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校贸易经济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社科联常委等。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北京市社科基金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参与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出版专合著、教材38部,发表论文130余篇。专著《中国期货市场的规范与发展》于2014年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主编的“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8):协同发展的新机制与新模式》和《京津冀发展报告(2019):打造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获全国“优秀皮书奖”一等奖。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新华社,2015年11月3日。
  • [2]叶堂林、潘鹏、冯军宁:《科学构建京津冀生态补偿机制》,《经济日报》(理论版)2017年1月20日。
  • [3]《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新华网,2015年11月3日。
  • [4]《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26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做重要讲话》,新华网,2014年2月27日。
  • [5]《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人民网,2017年4月1日。
  • [6]《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解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光明网,2015年12月30日。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进展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9.9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主要进展与基本成效
    1. (一)规划蓝图已经绘就,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
      1. 1.规划战略陆续出台,协同任务日益明确
      2. 2.合作协议陆续落地,协同发展加速推进
    2. (二)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大城市病”有所缓解
    3. (三)交通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1小时交通圈”正在形成
    4. (四)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联防联控机制日益完善
    5. (五)产业转移对接步伐加快,产业空间布局得到优化
    6. (六)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创新协同效果显著
    7. (七)公共服务一体化成效显现,地区间差距逐步缩小
    8. (八)市场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速,要素流动日益频繁
  • 二 测度结果与综合分析
    1. (一)发展指数:北京总体最强,天津支撑力增长迅猛,河北辐射力快速上升
    2. (二)协同指数:总体协同程度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和社会保障是短板
    3. (三)生态指数:北京总体水平最高,天津生态保护上升最快,河北资源利用率最高
    4. (四)人口指数:三地人口发展指数有所上升,京津石三足鼎立态势已确立
    5. (五)企业指数:北京整体最强,天津研发转化优势明显,河北商贸物流优势显著
  • 三 主要问题与关键症结
    1. (一)协调共享体制尚未完全形成,导致区域协同缺乏持续动力
    2. (二)配套政策不完善,导致功能疏解区疏解动力不足
    3. (三)生态补偿机制薄弱,导致环境问题缺乏长效管控
    4. (四)产业梯度落差较大,导致产业协同进展较慢
    5. (五)行政主导因素过强,导致优质要素分布不均
  • 四 基本路径与对策建议
    1. (一)建立协同发展的制度框架体系和区域协调机制
    2. (二)尽快完善功能及产业疏解的跨区域配套政策
    3. (三)尽快完善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4. (四)打造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5. (五)重点加强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政策对接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