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中国试点碳市场配额分配中的经验和教训

摘要

本报告从试点碳市场的覆盖范围、配额总量的确定、配额结构、配额分配方式以及配额确定方法等五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各试点碳市场配额分配的经验和教训,并且从制度建设、报告主体、周期和内容、核查制度、核查的资金来源、MRV制度的法律责任、核查质量等七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试点碳市场MRV建设中取得的进展。可以发现,随着试点运行参与方的日益成熟,特别是随着企业对碳市场接受程度的提高,纳入行业日益增多,纳入门槛也逐步降低,我国碳市场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配额总量确定方面,各省份试点碳市场均考虑碳排放强度下降和能耗下降目标,以及历史排放、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产业结构等影响碳排放的一系列因素,但是由于经济增长、行业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不确定性,碳市场总量的确定也充满变数,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碳强度下降目标导致配额发放过多;部分试点碳市场虽然设置了行业控排系数,但对行业差异性考虑仍存在较大不足。另外,虽然部分试点通过考虑早期减排行动、采用滚动基准年、设置行业调整系数、对数据变化进行及时调整等方式,以期使配额分配符合更多企业实际排放的情况,但是在实际运行中,配额分配方法中的“历史法”导致了碳配额发放过多,而标杆值设定则缺少必要的方法论;在CCER抵消方面,由于碳配额价格的下降,以及CCER抵消比例的提高,各地纷纷提高了CCER抵消条件的严格性,导致CCER抵消政策充满不确定性,对市场预期造成不利影响。即使在碳市场建设初期,拍卖比例仍然过低;制度建设方面,包括MRV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建设尚不完善。

作者

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孙永平 ,湖北经济学院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环境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
王珂英 ,湖北经济学院副教授,湖北经济学院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助理。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代永波:《实施滚动履约的碳交易市场机制设计思考》,《中国经济导报》2016年8月12日,第B06版。
  • [2]高迎春:《对我国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几点认识》,《天津经济》2013年第5期。
  • [3]胡桂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及定价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12。
  • [4]胡攀:《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收入阶层分配效应》,硕士学位论文,广东财经大学,2015。
  • [5]姜晓川:《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江西财经大学,2012。
  • [6]李博:《我国企业碳排放会计处理的设计》,硕士学位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 [7]李峰、王文举:《中国试点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法比较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第4期。
  • [8]李雪玉:《全国统一碳市将至配额分配难题待解》,《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9月23日,第22版。
  • [9]刘明明:《论我国气候变化立法中碳排放配额的初始分配》,《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 [10]宁金彪、钟青:《碳市场蓝皮书:中国碳市场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 [11]潘晓滨、史学瀛:《欧盟排放交易机制总量设置和调整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理论与现代化》2015年第5期。
  • [12]彭峰、闫立东:《地方碳交易试点之“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制度”比较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 [13]彭峰、闫立东:《中国地方碳排放交易制度比较——基于七个试点法律文本的考察》,《中国环境法治》2014年第2期。
  • [14]《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摘录)》,《上海节能》2013年第12期。
  • [15]宋飞:《浅析美国区域温室气体行动对我国碳市场的借鉴》,《金融经济》2015年第6期。
  • [16]王江、王逸阳:《北京市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研究及国际经验借鉴》,《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4(4)期。
  • [17]王静:《中国碳交易试点实践与政策启示》,《生态经济》2016年第32(10)期。
  • [18]王一名:《碳排放交易地方制度若干问题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
  • [19]王振阳、陈轶星:《试点省份碳交易政策及配额分配方法比较》,《质量与认证》2014年第12期。
  • [20]熊灵、齐绍洲、沈波:《中国碳交易试点配额分配的机制特征、设计问题与改进对策》,《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 [21]宣晓伟、张浩:《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12期。
  • [22]易美君:《广东、欧盟及加州碳市场的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暨南大学,2015。
  • [23]张文娟:《如何让发展变得更绿?》,《中国生态文明》2016年第2期。
  • [24]张昕:《从试点经验看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11月11日,第22版。
  • [25]张昕:《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纳入门槛设定原则》,《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2期。
  • [26]张昕:《试点省份碳市场总量和覆盖范围分析》,《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第29期。
  • [27]郑爽、张昕、刘海燕、尹蕾、宋然平:《对构建我国碳市场MRV管理机制的几点思考》,《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14期。

中国试点碳市场配额分配中的经验和教训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8.84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中国试点碳市场配额分配特点
    1. (一)试点碳市场的覆盖范围
      1. 1.覆盖气体与行业
      2. 2.纳入门槛
      3. 3.试点碳市场覆盖范围的特点
    2. (二)试点碳市场配额总量
      1. 1.配额总量确定方法
      2. 2.试点碳市场确定配额总量的特点
    3. (三)试点碳市场的配额结构
    4. (四)试点碳市场配额分配方式
    5. (五)试点碳市场配额确定方法
      1. 1.各试点实施基准线法的主要经验
      2. 2.各试点实施“历史法”的经验
  • 二 试点碳市场MRV体系建设
    1. (一)国家层面MRV制度建设
    2. (二)试点碳市场MRV制度建设
      1. 1.制度建设
      2. 2.报告主体、周期和内容
      3. 3.核查制度
      4. 4.核查的资金来源
      5. 5.MRV制度的法律责任
      6. 6.履约特点和MRV机构发展难以保证核查的质量
  • 三 中国试点碳市场配额分配的经验和教训
    1. (一)中国试点碳市场运行成果
    2. (二)试点碳市场配额分配中的经验和教训
      1. 1.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但MRV压力过大
      2. 2.配额总量确定考虑因素充分,但碳强度下降目标导致配额发放过多
      3. 3.配额分配中行业差异性考虑不足
      4. 4.“历史法”导致碳配额发放过多,而标杆值设定缺少方法论
      5. 5.CCER抵消政策不确定性强
      6. 6.拍卖比例过低
      7. 7.制度建设尚不完善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