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作为绊脚石的1980年代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日本太过自负地将当时经济的景气归功于日本的文化优势。在欧美社会为摆脱“二十世纪体系”的束缚而进行一系列制度改革之时,日本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家庭主义式的改革再度强化了“二十世纪体系”。这正是日本最终经历“失去的二十年”的原因。进入90年代各方面客观环境虽然发生了变化,日本社会却仍然笼罩在家庭主义制度的束缚下,改革进程举步维艰。此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结构上虽然未发生变化,但规模上日渐收缩,很多人被排除在体系之外,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双重结构”。为应对“长寿革命”这样的人口学变化,日本应将生产劳动和再生产劳动共同纳入劳动范畴,并将其重新配置妥当,同时应将“二十世纪体系”下全部抛给家庭承担的“人的再生产”交由经济、国家和家庭三方共同分担。不进行以上改革的话,日本社会将难以维持下去。但是这样的转型在日本并不顺利。

作者

〔日〕落合惠美子 落合惠美子,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庭社会学、性别研究、福利社会学、历史社会学。
姚逸苇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家庭社会学、青少年研究。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作为绊脚石的1980年代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1.9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1.序章——日本的九十年代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七十年代之间的相似性
  • 2.“二十世纪体系”及其转换
    1. 2.1 “二十世纪体系”下的国家、经济与家庭
    2. 2.2 “二十世纪体系”的转型与长寿革命
    3. 2.3 囊括“人的再生产”的“社会系统”
  • 3.转型时期的选择——制度改革的歧路
    1. 3.1 欧美国家中再生产过程的去家庭化
    2. 3.2 家庭主义在日本的再制度化
  • 4.现在的日本社会——家庭主义式改革的结果
    1. 4.1 战后体制的收缩
    2. 4.2 “人的再生产”的可持续性
  • 5.终章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