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中国连片特困区城镇化进程、趋势与发展思路

摘要

中国连片特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具有设市城市数量少、城镇化进程缓慢,城镇规模小、中心城市带动能力弱,城镇要素集聚能力不强、缺乏内生发展动力,中心城市发展缓慢且不同片区差异明显等特征。同时,各片区也呈现产业特色化、规模化、多样化、高级化、集中化,空间格局趋向明确、对外通道加速建设、对内分工联系日趋紧密,农民市民化能力增强、途径多样、包容性提升等发展趋势。进而,本文提出要走因地制宜的多元化、有产业根基的可持续性、土地集约和环境友好型、分类推进的包容性城镇化道路的发展思路及相应对策建议。

作者

游俊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武陵山片区扶贫与发展”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湖南省特色专业智库“民族地区扶贫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民族史学会、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主编之一。主要从事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教学与研究。著有《湖南少数民族史》等多部学术专著,在《民族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应急管理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软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多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理论文章奖、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成果奖。
冷志明 ,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南省学科带头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主编之一。现任吉首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区域协同创新、区域发展资源环境评价、贫困地区企业创新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湖南省人民政府社科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在《地理学报》《经济学动态》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共5部。
丁建军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马歇尔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武陵山民族地区绿色减贫与发展”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湖南省特色专业智库“民族地区扶贫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主编之一。现任吉首大学商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区域减贫与发展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获国家民委优秀社科成果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在《中国工业经济》《地理学报》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9部。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中国连片特困区城镇化进程、趋势与发展思路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2.7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中国连片特困区城镇化进程与特征
    1. (一)设市城市数量少,城镇化进程缓慢
      1. 1.城市数量少,分布密度低
      2. 2.远离“中心”,城镇化进程缓慢
    2. (二)城镇规模普遍较小,中心城市带动能力弱
      1. 1.城镇人口规模小
      2. 2.建成区面积不大,占比总体较低
      3. 3.市区GDP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
    3. (三)城镇化集聚能力不强,缺乏内生动力
      1. 1.人口密度不高,劳动要素集聚能力不强
      2. 2.贷存比偏低,资金集聚能力弱
      3. 3.第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4. (四)中心城市发展缓慢,且不同片区差异较大
  • 二 中国连片特困区城镇化发展趋势
    1. (一)产业城镇化发展趋势
      1. 1.产业的特色化、规模化特征明显增强
      2. 2.产业的多样化、高级化程度不断提升
      3. 3.产业集中、集聚趋势更加明显
    2. (二)空间城镇化发展趋势
      1. 1.城镇体系与空间格局趋向明确
      2. 2.对外联系大通道建设加速
      3. 3.对内分工与联系逐渐增强
    3. (三)人口城镇化发展趋势
      1. 1.农民市民化能力不断提升
      2. 2.人口城镇化途径更加灵活与多样化
      3. 3.人口城镇化包容性逐渐增强
  • 三 中国连片特困区城镇化发展思路与对策
    1. (一)遵循“人-业-地”耦合互动原理,走因地制宜的多元城镇化道路
      1. 1.城镇化的“人-业-地”耦合互动原理
      2. 2.城镇化类型的多样化
      3. 3.城镇化路径的多元化
      4. 4.城镇化政策的多样化
    2. (二)加大产业培育、集聚力度,走有产业根基的可持续城镇化道路
      1. 1.挖掘特色资源,培育特色产业
      2. 2.优化营商环境,加快产业集聚
      3. 3.创新发展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
      4. 4.走绿色精品路线,提升产业附加值
    3. (三)继续推进空间整合优化,走土地集约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化道路
      1. 1.积极探索山地城镇化模式
      2. 2.推进空心村整治与合村并社工程
      3. 3.促进边界区域空间整合与精明增长
      4. 4.构建“内整外联”的次区域城镇体系
      5. 5.创新投融资模式,破解城镇化资金瓶颈
    4. (四)创新农民进城、人口迁移模式,走分类推进的包容性城镇化道路
      1. 1.统筹各类移民搬迁方式,攻克自主城镇化难度最大人群的城镇化难题
      2. 2.创新“推、拉”政策和进城通道,引导农民进城
      3. 3.加大人力资本培育,提升农民市民化能力
      4. 4.强化人口城镇化考核,分类推进农民进城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