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全球社交媒体中北京传播主体现状与对策:基于Twitter的样本分析

摘要

全球性的社交媒体已经成为舆论构成和信息秩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在全球社交媒体传播中,需要妥善应对复杂多元的媒介信息流动,加强对传播主体的有效管理和效能发挥,优化自身的全球社交媒体传播的主体构成,促进城市在全球信息场中的外宣能力、引导能力和城市营销能力,提升在全球社交媒体中的话语实力和软实力。

作者

徐翔 ,博士,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传播、网络传播。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相德宝:《自媒体时代中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
  • 刘林利:《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 田智辉:《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 刘肖:《理智与偏见——当代西方涉华国际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 欧亚、王朋进:《媒体应对——公共外交的传播理论与实务》,时事出版社,2011。

全球社交媒体中北京传播主体现状与对策:基于Twitter的样本分析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3.4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研究设计
  • 二 北京地区传播主体现状
    1. (一)关于北京的传播主体中北京本地区所占比例较小,需进一步增强北京在全球社交媒体中的可传达性
    2. (二)北京地区传播者中个体仍是活跃力量,其中传媒从业人员占有显著比重
    3. (三)官方和非官方的大众媒体是机构传播主体中数量超过半数的组成部分,文化企业也是不可忽视的传播主体
    4. (四)传播主体的数量增长与我国国内社交媒体发展阶段具有吻合性,体现了全球社交媒体发展的阶段态势
    5. (五)传播主体发推文数量差异悬殊,形成少数大量发推文的主体和低发推文量的“长尾”之间的尖锐对立
    6. (六)在视觉传播、图像传播的方式和实际能力上,官方或非官方的媒体机构居于前列
    7. (七)北京的传播主体其粉丝数量不低于国内外其他主体,国家级官方媒体在吸引粉丝上具有一定成效
    8. (八)传播主体的“被收藏数”和内容吸引力上,机构与个人、国内与国外传播者的差异化态势值得关注
    9. (九)传播主体的粉丝数量和其关注他人数量呈正相关,意见领袖的“45度角仰视”的大众传播结构并无有效数据支持
    10. (十)主体的传播效果与推文数量规模等“单向化”的Web1.0传播要素关系不显著,而更强调Web2.0的主体互动性与媒体社交性
  • 三 存在的问题
    1. (一)在全球社交媒体“公共领域”转型中,北京地区传播主体的自我发声能力和形象传播能力还有待探索提升
    2. (二)全球社交媒体公共领域中,关于北京的负面声音和报道长期存在,其管理和应对存在着复杂性
    3. (三)传播主体的结构分布仍然比较单一和集中,其中一些重要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还有待强化
    4. (四)主体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仍有待继续拓展
  • 四 管理与发展对策
    1. (一)妥善引导首都北京一些特定的驻外机构和单位开展国际社交媒体传播,增强对外传播话语权
    2. (二)积极扶持和利用国外具有中间性的组织机构,强化北京声音的国际传播
    3. (三)建立完善的对全球重点社交媒体的舆情监测和应对机制,加强北京对于全球化时代的信息反应能力
    4. (四)重视社交媒体时代北京在全球传播中的整合营销和“社交意识”,促进社交媒体与其他传播主体和手段、方式的立体结合,从而加强城市形象传播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