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制造回应:政府回应性不足的一种解释

摘要

目前,对回应不足的研究视角主要有三个:官僚制理论的视角、政府治理的视角以及社会的视角。倾向于宏观的静态分析。本文借助电子政务,从微观案例的回应过程出发,通过对227个个案的分类编码和对案例背景的深入访谈,从回应过程的启动开始,重现完整的政府回应过程,对回应过程的四个关键节点逐一分析。研究发现,案例中的政府主导型回应,回应发动点与回应调节点的双重错位,导致回应路径迂回,整体出现“引导式互动”、“三角债式问责”和“钟摆式回应”的特点。这种模式带有强烈的管制、管理形态,一方面,进一步加剧了公共行政系统的官僚化和碎片化;另一方面,也使得社会更加虚弱,强化了社会对政府的依赖。制造的回应,使得本应自主沟通的回应主客体丧失了沟通意愿,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不信任,造成国家与社会的割裂。

作者

刘学 ,山东章丘人,台湾政治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为数字治理、社区与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吉登斯,安东尼,2002,《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罗森布鲁姆,戴维·H.丘克,克拉夫,2002,《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第5版),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杜钢建,1999,《公民参与在重塑政府中的作用》,《新东方》第1期。
  • 斯塔林,格罗弗,2003,《公共部门管理》,陈宪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 古德曼,2000,《改革二十年后的中心与边缘:中国正体的重新界定》,《香港:二十一世纪》总第61期。
  • 何增科,2007,《公民社会与民主治理》,中央编译出版社。
  • 刘筱勤、庄国波,2011,《科层官僚制与公共权力监督》,《广东行政学院学报》第5期。
  • 刘静,2009,《小洲村重点打造八大景点》,《南方日报》,11月19日。
  • 罗安生,2005,《当代中国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
  • 休斯,欧文·E.,2001,《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戚攻,2004,《论 “共同治理” 中的 “社会回应”》,《探索》第4期。
  • 戚攻、刘冬梅,2007,《论社会回应主体》,《探索》第3期。
  • 施富兰,2012,《公民诉求 “后实利性” 的阐释及其在现代视野下的契合——以网络民意为例》,《学会》第1期。
  • 斯塔林,1986,《管理公共部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王巍,2005,《论 “政府回应” 的内涵和主导模式转型》,《探索》第1期。
  • 游海疆,2007,《政府回应:实践阙如与实质性演进》,《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第7期。
  • 俞可平、李景鹏、毛寿龙、高小平、彭兴业、杨雪冬、董礼胜,2001,《中国离 “善治” 有多远——“治理与善治” 学术笔谈》,《中国行政管理》第9期。
  • 俞可平,2008,《中国治理变迁 30 年 (1978-2008)》,《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3期。
  • 臧志军,2003,《“治理”:乌托邦还是现实?》,《探索与争鸣》第3期。
  • 张成福,2000,《责任政府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2期。
  • 登哈特,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20004,《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郑光梁,2009,《从社会资本的视角看政府回应不足》,《企业经济》第2期。
  • 赵鼎新,2007,《社会运动与革命:理论更新与中国经验》,台北:巨流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 Brady,H.E.,Schlozman,K.L.,Verba,S. 1995. “Beyond SES:A Resource Model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merican Political Review.

制造回应:政府回应性不足的一种解释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5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网络问政”回应效果的验证
    1. (一)回应时间:30天“答复”
    2. (二)回应程度:解释说明
    3. (三)满意度:不堪入“评”
  • 二 过程分析:HY市“网络问政”的政府回应是如何形成的
    1. (一)回应发动点:制造回应
    2. (二)回应发起点:乞讨私利
    3. (三)回应调节点:领导意志
    4. (四)回应发送点:官僚行政
  • 三 讨论:“引导式”互动、“三角问责”与“钟摆型”回应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