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道德说

关键词

作者

张京华 ,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二级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金兆梓.道德论(上)[J].新中华,1948,11(1):33-40.
  • [2]张舜徽.周秦道论发微[M].北京:中华书局,1982:36.
  • [3]徐中舒.甲骨文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
  • [4]刘兴隆.新编甲骨文字典[Z].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72.
  • [5]江林昌.楚辞与上古历史文化研究——中国古代太阳循环文化揭秘[M].济南:齐鲁书社,1998.
  • [6]江林昌.夏商周文明新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315-316.
  • [7]姜亮夫.重订屈原赋校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181-182.
  • [8]尚秉和.周易尚氏学[M].北京:中华书局,1979:20.
  • [9]梁启超.生物学在学术界之位置[M]//梁启超.梁任公学术讲演集:第二辑.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130.
  • [10]方述鑫.甲骨金文字典[Z].成都:巴蜀书社,1993:141.
  • [11]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信阳楚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125.
  • [12]滕壬生.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本)[Z].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
  • [13]郑吉雄,等.先秦经典“行”字字义的原始与变迁——兼论“五行”[J].中国文哲研究集刊,2009,35(9):89-127.
  • [14]严灵峰.老庄研究[M].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79:61.
  • [15]唐君毅.哲学概论(上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31.
  • [16]李存山.中国传统哲学纲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9.
  • [17]蔡方鹿.一代学者宗师——张栻及其哲学[M].成都:巴蜀书社,1991:65.
  • [18]王中江.道的突破——从老子到金岳霖[M]//陈鼓应.道家文化研究:第八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4.
  • [19]张立文,等.中国哲学范畴精粹丛书——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0.
  • [20]詹杭伦.国学通论讲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21.
  • [21]张京华.古史研究的三条途径——以现代学者对“绝地天通”一语的阐释为中心[J].汉学研究通讯,2007(2):1-10.
  • [22]张京华.中国何来轴心时代?(上下)[J].学术月刊,2007(7):129-136;2007(8):117-122.
  • [23]郭沫若.先秦天道观之进展[M]//郭沫若.青铜时代.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1-65.
  • [24]傅斯年.性命古训辩证[M]//傅斯年.民族与古代中国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237-418.
  • [25]桑兵.求其是与求其古: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的方法启示[J].中国文化,2009(1):138-149.
  • [26]杨向奎.论“性命古训”[J].史学集刊,1992(1):27-31.
  • [27]颜亮.王泛森:傅斯年是一个时代的表征[N].南方都市报,2012-09-02.
  • [28]晓洲.共和国重道德说[J].进步杂志,1914,5(3):1-7.

道德说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4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