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中国古代冠礼的道德意蕴

关键词

作者

杨明 ,男,1968年12月生,江苏兴化人,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江苏省行政学院副院长。1998年获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03年晋升为伦理学教授,2005年任博士生导师。历任南京大学政治思想品德教研部副主任、主任,哲学系党委书记,南京大学东方道德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基本理论、中国传统伦理与道德哲学、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次获得各种校级及以上的教学科研奖励。出版著作有《唐君毅新儒学论集》《现代西方伦理思潮》《现代儒学重构研究》《宗教与伦理》等。
汤海艳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王国维.观堂集林[M].北京:中华书局,1959:477.
  • [2]孙希旦.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1414.
  • [3]皮锡瑞.经学通论: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1954:13.
  • [4]林素娟.空间、身体与礼教规训:探讨秦汉之际的妇女礼仪教育[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7:409.
  • [5]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109.
  • [6][美]赫伯特·芬格莱特.孔子:即凡而圣[M].彭国翔,张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3.
  • [7]朱贻庭.论文化的“形神”结构与宏扬优秀文化传统[J].探索与争鸣,2007(4):60-63.
  • [8]林耀华,主编.原始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1984:387.
  • [9]丁鼎.“礼”与中国传统文化范式[J].齐鲁学刊,2007(4):13-15.

中国古代冠礼的道德意蕴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3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