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重构我国养老金体系的战略思考

作者

董克用 ,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首任院长、劳动人事学院院长。2019年10月至2023年1月被聘为清华大学卓越访问教授。长期关注研究劳动经济、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领域问题,目前聚焦养老金融。社会兼职包括: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曾任美国密歇根大学福特公共政策学院客座教授、国家行政学院等国内多所大学兼职教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特聘专家。曾任多项国际养老金合作研究项目中方专家。累计承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家部委数十项养老金融、社会保障等相关项目研究。在《管理世界》《公共管理学报》《人口与经济》等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百余篇。此外,作为中国养老金国际研讨会创始人与世界养老金峰会创始人Harry Smorenberg先生合作组织了多届养老金国际研讨会。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蔡昉:《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弊端渐显》,《远东经济评论》2007年第3期。
  • 陈峥嵘:《谨慎人规则还是严格数量限制规则——两种养老金投资监管模式比较》,《上海证券报》2005年8月4日,A13版。
  • 戴相龙:《戴相龙社保基金投资文集》,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 董克用、孙博:《从多层次到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改革再思考》,《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第1期。
  • 封进:《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
  • 付涛:《为千亿个人账户养老基金探路——从辽宁社保“借支现象”谈起》,《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第6期。
  • 郭树清:《建立完全积累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最佳选择》,《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第1期。
  • 胡继晔:《养老金监管的法经济学分析》,《政法论坛》2012年第7期。
  • 李剑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第2期。
  • 李耀:《养老保险基金——形成机制、管理模式、投资运用》,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 李珍:《关于社会养老保险私有化的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 林义、张海川:《构建养老保险长效机制的8点政策建议》,《中国社会保障》2004年第8期。
  • 刘昌平:《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 楼继伟:《中国需要继续深化改革的六项制度》,《比较》2011年第6期。
  • 马忠东、吕智浩、叶孔嘉:《劳动参与率与劳动力增长:1982~2005年》,《中国人口科学》2010年第1期。
  • 祁斌:《推动养老金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的良性互动》,《清华金融评论》2014年第8期。
  • 孙博、董克用、唐远志:《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基本养老金缺口的影响研究》,《人口与经济》2011年第2期。
  • 吴敬琏:《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脉络》,《经济论坛》1998年第9期。
  • 吴忠、张鹏、韩琳:《基于特定目标替代率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成本与收益测算》,《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 杨宜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意义》,《浙江经济》2001年第9期。
  • 易纲、李凯:《转型名义账户制的设计和构想:可持续和转轨问题》,第六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2006年12月。
  • 赵建国、杨燕绥:《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整合发展与重构——基于就业方式变革趋势下的分析》,《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年第1期。
  • 郑秉文:《“名义账户”制: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理性选择》,《管理世界》2003年第8期。
  • 郑秉文:《养老保险“名义账户”制的制度渊源与理论基础》,《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
  • 郑秉文、张峰:《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研究报告》,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 郑功成:《尽快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经济纵横》2010年第9期。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就业形势》,《国内外经济动态》2009年第19期。
  • 周小川、王林、肖梦、银温泉:《企业改革:模式选择与配套设计》,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 Blake D.,B. Lehmann and A. Timmermann,“Asset allocation dynamics and pension fund performance”,Journal of Business,1999:2(14):429-461.
  • Clark,G.L. and Hu,Y.,Re-writing pension fund capitalism 2:the UK pension crisis and trends in occupational pension plan benefits,1950-2004 WPG 0509,Economic Geography Working Paper,The University of Oxford(2005).
  • Davis E.P.,“Pension Fund reform and European financial markets”,LSE Financial Markets Group Special Paper,1998:107(10):21-35.
  • Davis,E.P. and B. Steil,Institutional Investors,MIT Press,2001:131-142.
  • Davis,E.Philip,“Prudent Person Rules or Quantitative Restrictions?The Regulation of Long-Term Institutional Investors’Portfolios”,Journal of Pension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2(1),pp.157-191.
  • E.Philip Davis,Yu-Wei Hu,“Should Pension Investing be Regulated?”,Rotm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nsion Management,2009(2),pp.34-40.
  • The World Bank,“Private Pension Systems:Cross-Country Investment Performance”,Social Protection & Labor Discussion Paper N°1214,May 2012,p.18.

重构我国养老金体系的战略思考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9.1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现行养老金体系构架与成就
    1. (一)现行养老金体系的构架
      1. 1.第一层次:基本养老金
      2. 2.第二层次:职业养老金
      3. 3.第三层次:个人税延养老金
    2. (二)现行养老金体系的成就
      1. 1.推动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
      2. 2.建立了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养老金制度
      3. 3.实现了广覆盖和保基本的建制理念
      4. 4.探索了克服人口老龄化危机的路径
  • 二 我国养老金体系长期风险与制度困境
    1. (一)长期风险
      1. 1.核心问题是养老金缺口巨大,难以应对老龄化风险
      2. 2.养老体系结构不合理,政府养老责任过重
      3. 3.养老金待遇水平持续低位,基本生活保障面临挑战
    2. (二)制度困境
      1. 1.基本养老保险仍是现收现付制,未能实现改革初衷
      2. 2.个人账户空账规模持续增加
      3. 3.缴费基数不实,缴费率过高
      4. 4.以社会平均工资计发的基础养老金存在缺陷
      5. 5.养老金隐性债务尚未解决
  • 三 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目标:三支柱体系
    1. (一)国际三支柱养老金模式演进历程
      1. 1.三支柱养老金模式的内涵
      2. 2.三支柱模式的发展与完善
      3. 3.三支柱模式的国际实践
    2. (二)我国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的原则和功能定位
      1. 1.构建我国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的原则
      2. 2.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制度
      3. 3.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制度
      4. 4.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计划
  • 四 我国三支柱养老金体系框架及改革路径
    1. (一)我国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的基本架构
    2. (二)社会统筹账户明确为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
      1. 1.调整公共养老金替代率,缩小未来养老金缺口
      2. 2.加强征缴管理,实现缴费基数真实化足额化
      3. 3.改革公共养老金计发办法,实现激励与再分配融合
    3. (三)个人账户做实,与企(职)业年金合并为第二支柱
      1. 1.划拨国有资产做实个人账户
      2. 2.合理投资实现保值增值
    4. (四)大力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
      1. 1.必须给予足够的税收优惠激励
      2. 2.必须重视资金的投资功能发挥
    5. (五)我国建立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的优势
      1. 1.有助于应对老龄化风险,减少养老金缺口
      2. 2.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实现养老责任的三方共担
      3. 3.三支柱设计实现了再分配与激励性的兼容
      4. 4.重视养老金投资,不增加企业和个人缴费负担
      5. 5.改革尽可能与既有制度相衔接,成本相对较小
  • 五 改革中关键问题的评估与解决思路
    1. (一)公共养老金收支情况评估
      1. 1.收支测算模型
      2. 2.基本参数设定
      3. 3.基金收支结余测算结果
    2. (二)个人账户的待遇水平估算
      1. 1.基本模型及参数设定
      2. 2.个人账户相对待遇水平模拟测算
    3. (三)过渡阶段不同人群的待遇确定与计发
      1. 1.“老人”“新人”过渡阶段的待遇确定
      2. 2.“中人”过渡阶段的待遇确定
    4. (四)基本养老保险“名义账户制”改革的评估
      1. 1.名义账户制的概念及实践
      2. 2.瑞典名义账户制改革分析
      3. 3.我国名义账户制改革面临的挑战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