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制度性文化保护的悖论与反思

摘要

本文以榕江县S乡为研究个案,就以国家意志为主导的“制度性旅游开发措施”介入民族文化保护所带来的悖论进行了探讨和反思。在文化旅游的民族节庆活动中,歌者仅作为“表演者”而存在,集体狂欢的召集机制被国家意志所驯化;“国家意志在场”的制度性保护,期望通过建构的方式对民族文化加以保护,反而却在某种程度上解构了民族传统文化的自洽机制。本文认为,唯有超越制度性保护和国家意志,在国家权威的话语之外,创设点燃传统村寨内在自由意志的文化生境,激发地方性自我保护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由“圈养式、帮扶式保护”向“自发式、自助式保护”转型,才是民族文化免于外源的制度性破坏并得以焕发生机的逻辑密码。

作者

高雪莲 ,吉林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乡村文化、乡村教育、农村社会学研究。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杨晓:《侗族大歌》,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第6~11页。
  • [2]申茂平:《侗族大歌赖以产生的生态环境及其嬗变与保护》,《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4期。
  • [3]欧俊娇:《侗族大歌与侗族习俗》,《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7期。
  • [4]张勇:《侗族民歌的分类和侗族大歌的籍贯》,《贵州民族研究》1984年第2期。
  • [5]樊祖荫:《鼓楼、吃新、斗牛与侗族大歌》,《中国音乐》1984年第12期。
  • [6]朱慧珍:《试论侗族民歌的艺术特色》,《贵州民族研究》1984年第7期。
  • [7]普虹:《侗族大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贵州民族研究》1990年第7期。
  • [8]陈家柳:《侗族民歌艺术及其审美》,《民族艺术》1990年第4期。
  • [9]张中笑、杨方刚:《侗族大歌研究五十年》,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
  • [10]石干成:《和谐的密码——侗族大歌的文化人类学诠释》,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 [11]朱慧珍、张泽忠等:《诗意的生存——侗族生态文化审美论纲》,民族出版社,2005。
  • [12]任胜洪:《侗族歌班及其社会功能的人类学研究——以从江县小黄侗寨为个案》,《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 [13]吴军:《冲突与整合中的传承——教育视野下侗族传统技术传承的思考》,《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
  • [14]杨晓:《亲缘与地缘:侗族大歌与南侗传统社会结构研究(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 [15]杨晓:《亲缘与地缘:侗族大歌与南侗传统社会结构研究(下)》,《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 [16]乔馨:《岩洞嘎老师徒模式传承的田野调查与分析》,《文艺争鸣》2013年第8期。
  • [17]杨毅:《歌与生活——人类学视阈下的侗族大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 [18]杜方芳:《从把侗歌引入课堂看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年第3期。
  • [19]戴庆中:《边界漂移的乡土——全球化语境下少数民族生存智慧与文化突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 [20]樊祖荫:《发挥“传”与“承”的两个积极性促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音乐探索》2011年第9期。
  • [21]杨民康:《侗族大歌:该听谁·谁来听·听什么——从侗族大歌“北漂”京城酒吧想到的》,《人民音乐》2013年第3期。
  • [22]陈守湖:《侗族大歌生境探析》,《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第11期。
  • [23]张晓:《关于西江苗寨文化传承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思考——兼论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3期。
  • [24]乔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岩洞嘎老文化传承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0。
  • [25]周真刚:《近二十年来贵州少数民族村寨聚落研究综述》,《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第1期。
  • [26]李延红:《“国家在场”与侗族嘎老的乡村传承——以贵州省黎平县“十洞”地区两个侗寨为例》,《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 [27]廖永伦:《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民族文化保护利用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第2期。
  • [28]罗辑、梁勤超:《族群节庆:仪式互动与文化认同——以黎平·中国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为例》,《贵州社会科学》2016年第9期。
  • [29]杨通山、蒙光朝、过伟等编《侗族民歌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第29页。
  • [30]戴庆中:《边界漂移的乡土——全球化语境下少数民族生存智慧与文化突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第117页。
  • [31]陈勤建:《文艺民俗学》,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第40页。
  • [32]费宗惠,张荣华:《费孝通论文化自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第22页.
  • [33]王铭铭:《中间圈——“藏彝走廊”与人类学的再构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第53~55页。
  • [34]〔美〕詹姆斯·C.斯科特:《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修订版),王晓毅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第3~9页。
  • [35]杨民康:《论原生态民歌展示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兼谈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几种文化保护与传承模式》,《音乐探索》2011年第9期。
  • [36]杨民康、陈颖:《布朗族民歌新世纪初发展变异状况的调查研究》,《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制度性文化保护的悖论与反思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3.1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