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异质性劳动力视角下京津冀制造业转移研究

作者

赵浚竹
韩天实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陈建军:《中国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3年第6期。
  • [2]成新轩、武晨静:《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障碍及对策》,《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 [3]范剑勇:《长三角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制造业空间转移》,《管理世界》2004年第11期。
  • [4]高云虹、符迪贤:《异质劳动力与工业空间集聚——基于中心—外围模型的扩展分析》,《财经科学》2015年第11期。
  •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统一市场建设”课题组:《中国国内地方保护的调查报告——非企业抽样调查结果的初步分析》,《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18期。
  • [6]贺灿飞、潘峰华:《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成因与趋势》,《南方经济》2011年第6期。
  • [7]贺灿飞、谢秀珍:《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地理学报》2006年第2期。
  • [8]贺灿飞、朱晟君:《北京市劳动力结构和空间结构对其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影响》,《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11期。
  • [9]胡安俊、孙久文:《中国制造业转移的机制、次序与空间模式》,《经济学》(季刊)2014年第4期。
  • [10]金煜、陈钊、陆铭:《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年年: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
  • [11]李燕、贺灿飞:《1998—2009年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空间转移特征及其机制》,《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第5期。
  • [12]刘红光、刘卫东、刘志高:《区域间产业转移定量测度研究——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6期。
  • [13]路江涌、陶志刚:《中国制造业区域聚集及国际比较》,《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
  • [14]罗勇、曹丽莉:《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5年第8期。
  • [15]蒲业潇:《理解区位基尼系数:局限性与基准分布的选择》,《统计研究》2011年第9期。
  • [16]邱斌、周荣军:《集聚与企业的出口决定——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 [17]佘时飞:《本地市场效应、经济一体化与产业空间转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 [18]孙久文、丁鸿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第7期。
  • [19]孙晓芳:《异质性劳动力与我国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 [20]孙晓芳:《异质性劳动力与中国劳动力流动——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13年第3期。
  • [21]文玫:《中国工业在区域上的重新定位和聚集》,《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
  • [22]武义青、李泽升:《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研究——兼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比较》,《经济与管理》2015年第3期。
  • [23]于斌斌、金刚:《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产业分工及空间格局的影响——基于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实证分析》,《技术经济》2013年第12期。
  • [24]翟仁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收敛:基于空间杜宾面板模型》,《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6年第8期。
  • [25]张杰斐、席强敏、孙铁山、李国平:《京津冀区域制造业分工与转移》,《人文地理》2016年第4期。
  • [26]赵浚竹、孙铁山、李国平:《中国汽车制造业集聚与企业区位选择》,《地理学报》2014年第6期。
  • [27]赵伟、李芬:《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区域收入差距: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扩展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第1期。
  • [28]祝尔娟、叶堂林、王成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新进展——基于全国海量企业的大数据分析》,《人民论坛》2015年第9期。
  • [29]Amiti,M.,and C.A.Pissarides,2005,“Trade and Industrial Location with Heterogeneous Labor”,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67(2).
  • [30]Combes,P.P.,and H.G.Overman,2003,“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European Union”,Handbook of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ics,Vol.(4).
  • [31]Davis,D.E.,and G.E.Schluter,2005,“Labor-Force Heterogeneity as a Source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in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unty-Level Determinants of Food Plant Entr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Vol.30(3).
  • [32]Dumais,G.,G.Ellison,and E.L.Glaeser,1998,“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as a Dynamic Process”,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Vol.84(2).
  • [33]Forslid,R.,and G.I.P.Ottaviano,2003,“An Analytically Solvable Core-periphery Model”,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Vol.3(7).
  • [34]Han,S.S.,and S.T.Wong,1994,“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Reform and Pre-reform Policies on Urban Growth in the 1980s”,Urban Geography,Vol.15(6).
  • [35]Kim S.,1995,“Expansion of Markets and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the Trends in U.S.Regional Manufacturing Structur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110(4).
  • [36]Lychagin,S.,2016,“Spillovers,Absorptive Capacity and Agglomeration”,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96(11).
  • [37]Mariotti,S.,L.Piscitello,and S.Elia.,2010,“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the Role of Information Externalities and Knowledge Spillovers”,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Vol.10(5).
  • [38]Mori,T.,and A.Turrini,2005,“Skills,Agglomeration and Segmentation”,European Economic Review,49,201-225.
  • [39]Naghavi,A.,G.I.P.Ottaviano,2009,“Firm Heterogeneity,Contract Enforcement and the Industry Dynamics of Off-shoring”,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Vol.111(4).
  • [40]Rosenthal,S.S.,and W.C.Strange,2003,“Geography,Industrial Organization,and Agglomeration”,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Vol.85(2).
  • [41]Stock,J.,and M.Watson,2011,Introduction to Econometrics,(Boston:Addison-Wesley).
  • [42]Tabuchi,T.,and J.F.Thisse,2002,“Taste Heterogeneity,Labor Mobility and Economic Geography”,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Vol.69(1).

异质性劳动力视角下京津冀制造业转移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9.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引言
  • 二 文献综述
  • 三 异质性劳动力与地区制造业结构
    1. (一)异质性劳动力结构
    2. (二)地区制造业结构
  • 四 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1. (一)数据来源
    2. (二)测度方法
      1. 1.制造业结构差异
      2. 2.制造业空间集聚
    3. (三)变量选择与模型
      1. 1.核心变量
      2. 2.控制变量
  • 五 实证分析
    1. (一)专业化水平与分工状况
      1. 1.地区专业化水平
      2. 2.地区间制造业分工
    2. (二)制造业的空间集聚与转移
    3. (三)异质性劳动力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
      1. 1.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2. 2.资源密集型制造业
      3. 3.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
  • 六 结论与建议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