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

关键词

作者

王俊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发展社会学博士。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智库研究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心理建设:社会治理的心理学路径”(项目批准号16ZDA231),主持完成十多项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和创新工程项目。目前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冠肺炎疫情对国民社会心态影响研究”(项目批准号21JZD038)。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心态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发展与社会空间研究、风险社会与风险认知、医学相关问题的社会心理研究等,专注于社会治理的社会心理学路径探索。出版著作《社会心理建设:社会心态培育的路径》和《社会心理建设:社会场域治理的路径》(2023)、《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中国社会心态10年》(2021)、《公共风险:概念、理论与实证》(2020)、Development of a Society on Wheels:Understanding the Rise of Automobiledependency in China(Springer 2019)、《社会心态理论前沿》(2018)、《精神文明与社会心态:北京市西城区的实践》(2017)、《社会心态理论:一种宏观社会心理学范式》(2014)等。主编《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1~2022)和《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2022),主编“社会心理建设丛书”。在《社会学研究》《心理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100多篇论文和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艾历克斯·英格尔斯,2012/1997,《国民性:心理—社会的视角》,王今一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彼得·伯克,2010/1992,《历史学与社会理论》,姚朋、周玉鹏、胡秋红、吴修申译,刘北成修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 彼得·什托姆普卡,2005/1999,《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程胜利译,北京:中华书局。
  • 车文博,1998,《西方心理学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 陈曼娜,2003,《二十世纪中外心理史学概述》,《史学史研究》第1期。
  • 成伯清,2012,《“中国体验”的意义和价值》,《学习与探索》第3期。
  • E.迪尔凯姆,1995/1919,《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狄玉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 费孝通,1994,《人不知而不愠》,《读书》第4期。
  • 费孝通,1997,《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 费孝通,2003,《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北京大学学报》第3期。
  • G.墨菲、J.柯瓦奇,1980/1972,《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林方、王景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 高文珺、杨宜音、赵志裕、王俊秀、王兵,2013,《几种重要需求的满足状况:基于网络调查数据的社会心态分析》,《民主与科学》第4期。
  • 古斯塔夫·勒庞,2004/1895,《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洪大用,1997,《社会运行与社会转型——评〈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天津社会科学》第5期。
  • 侯晋雄,2006,《转型期社会心态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 金正一,2009,《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研究的学术缺陷与学术本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 景怀斌,1989,《从依赖集体主义到关系自私主义——十年来中国社会心态变异探析》,《社会科学家》第5期。
  • 莱恩·多亚尔、伊恩·高夫,2008,《人的需要理论》,王淳波、张宝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 李培林,1992,《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 李培林,2001,《中国贫富差距的心态影响和治理对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2期。
  • 李蓉蓉,2006,《浅析心理与心态的联系与区别》,《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第9期。
  • 列维-布留尔,1981/1922,《原始思维》,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 林默彪,2004,《社会转型模式的“类”与“形”:研究视角与主题的探讨》,《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 刘东超,2004,《当代中国文化变迁和社会心态演变》,《学术探索》第3期。
  • 刘力,2006,《社会形态与社会心态——评杨宜音的〈个体与宏观社会建构的心理联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社会心理研究》第1期。
  • 刘向阳、何启飞、彭小丰、张程程,2011,《心态的结构以及心态调整的途径研究》,《科技管理研究》第2期。
  • 龙书芹,2010,《转型期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及其阶层差异性——基于2006CGSS的实证分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 罗伯特·墨顿,2004/1960,《勒庞〈乌合之众〉的得与失》,载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马布尔·别列津,2009,《情感与经济》,载斯梅尔瑟、斯维德伯格主编《经济社会学手册》,罗教讲、张永宏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 马广海,2008,《论社会心态:概念辨析及其操作化》,《社会科学》第10期。
  • 马广海,2012,《从群体性事件看转型期社会心态》,《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 迈克尔·A.豪格、多米尼克·阿布拉姆斯,2011/1988,《社会认同过程》,高明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乔纳森·特纳,2009,《人类情感:社会学的理论》,孙俊才、文军译,北京:东方出版社。
  • 乔纳森·特纳、简·斯戴兹,2007,《情感社会学》,孙俊才、文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 塞尔日·莫斯科维奇,2011/2000,《社会表征》,管健、髙文珺、俞容龄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沙莲香,1992,《中国民族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苏国勋、熊春文,2010,《见证中国社会学重建30年——苏国勋研究员访谈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 孙立平,2005,《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社会学研究》第1期。
  • 孙隆基,2011,《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王俊秀,2008,《社会心态研究综述》,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中国社会学年鉴(2003~200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俊秀,2013a,《社会心态的结构和指标体系》,《社会科学战线》第2期。
  • 王俊秀,2013b,《社会情绪的结构和动力机制:社会心态的视角》,《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 王俊秀、杨宜音主编,2011,《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俊秀、杨宜音主编,2013,《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铁、吴玲华、吴昱南、曹莹,2005,《改革与社会心态调查报告》,《学习与实践》第12期。
  • 王小章,2012a,《结构、价值和社会心态》,《浙江学刊》第6期。
  • 王小章,2012b,《关注“中国体验”是中国社会科学的使命》,《学习与探索》第3期。
  • 王雅林,2003,《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的理论维度》,《社会科学研究》第1期。
  • 威廉·S.萨哈金,1991/1982,《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周晓虹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威廉·杜瓦斯,2011/1982,《社会心理学的解释水平》,赵蜜、刘保中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威廉·乌斯怀特、拉里·雷,2011/2005,《大转型的社会理论》,吕鹏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 吴鹏森,2006,《发展社会学的思想溯源与两种理论模式》,《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2期。
  • 吴莹、杨宜音,2013,《社会心态形成过程中社会与个人的“互构性”——社会心理学中“共识”理论对社会心态研究的启示》,《社会科学战线》第2期。
  • 夏学銮,1998,《整合社会心理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徐胜,2009,《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心态的嬗变及其启示》,《实事求是》第1期。
  • 阎云翔,2011,《导论:自相矛盾的个体形象,纷争不已的个体化过程》,载贺美德·鲁纳编著《“自我”中国——现代中国社会中个体的崛起》,许烨芳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 杨洁,2012,《甘肃居民的社会心态:基于的实证分析》,《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S2期。
  • 杨宜音,2006,《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社会学研究》第4期。
  • 杨中芳,1994,《中国人真是集体主义的吗?——试论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载杨国枢主编《中国人的价值观——社会科学观点》,台北:台湾桂冠图书公司。
  • 应小萍,2012,《灾难情境下的社会心态研究——“生物—心理—社会”研究思路与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 约翰·特纳等,2011/1987,《自我归类论》,杨宜音、王兵、林含章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张帅,2010,《心理史学概述》,《传承》第10期。
  • 赵旭东,2010,《超越社会学既有传统——对费孝通晚年社会学方法论思考的再思考》,《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
  • 周兵,2001,《心理与心态:论西方心理历史学两大主要流派》,《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 周晓虹,2009,《中国人社会心态六十年变迁及发展趋势》,《河北学刊》第5期。
  • 周晓虹,2012,《“中国经验”与“中国体验”》,《学习与探索》第3期。
  • Allport,F.H. 1924. Social Psychology. Boston:Houghton-Mifflin.
  • Allport,G.W. 1968.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Modern Social Psychology.” In 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edited by G.Lindzey & E.Aronson. Reading,MA:Addison-Wesley.

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8.5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社会转型与社会心态研究
  • 二 社会心态的学科传承
    1. (一)心态史学和心理史学
    2. (二)个体社会学与整体社会学
    3. (三)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 三 社会转型的社会心态研究范式
    1. (一)社会心态的分析水平和学科边界扩展
    2. (二)社会心态的结构
    3. (三)社会心态的测量
  • 四 结语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