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从“父母”名称的由来看语根的起源

作者

任继昉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美〕Hoijer,Harry(1981):《语言的起源》,《国外语言学》,(2)。
  • 〔美〕雅可布逊,罗曼.(1978):《为什么叫“妈妈”和“爸爸”》,《语言学动态》,(4)。
  • 〔美〕雅可布逊,罗曼(1990):《儿童语言、失语症和语音普遍现象》,转引自伍铁平《语言与思维关系新探》(增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 〔美〕杰斯帕森(1988):《语言之本质、发展与起源》,转引自〔美〕C.J.杜卡斯《艺术哲学新论》,光明日报出版社。
  • 〔英〕泰勒(1988):《原始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
  • 岑麒祥(1981):《历史比较语言学讲话》,湖北人民出版社。
  • 戴侗:《六书故》卷十一,钦定四库全书。
  • 黄侃(1983):《文字声韵训诂笔记》,黄焯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 计伟强、施建基(1982):《为什么约定俗成的结果正好是这样?——浅谈语音和语义的结合有一定的缘由》,《争鸣》,(3)。
  • 李丹(1987):《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李珍华、周长楫(1999):《汉字古今音表》,中华书局。
  • 林惠祥(1991):《文化人类学》,商务印书馆。
  • 马秉义(2002):《英汉妈妈语族比较》,《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8(6)。
  • 沈兼士(1933):《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抽印本。
  • 唐春芳(1987):《苗族各种族称来源及其含义》,《贵州文史丛刊》,(1)。
  • 吴天敏、许政援(1980):《初生到三岁儿童言语发展记录的初步分析》,载《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教育心理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 吴玉璋(1988):《语言中的“爸爸”和“妈妈”——语言的普遍现象研究之一》,《外语学刊》,(6)。
  • 伍铁平(1990):《直接教学法和自觉——实践教学法重探》,载《语言与思维关系新探》(增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 徐山(2006):《儿童语言的观察日记》,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033fa010003ja.html)。
  • 章太炎(1915):《国故论衡·语言缘起说》,载《章氏丛书》第13册,右文社。
  • 郑立华(1989):《语音象征意义初探》,《现代外语》,(1)。

从“父母”名称的由来看语根的起源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3.6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