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老成都的邻里关系

摘要

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越来越多的居民住进了高楼,邻里间很少交往和互动,甚至和住隔壁、对门的人家没有任何交集,也是非常普遍的。毫无疑问,居住模式的改变,使中国传统城市社会中的那种紧密的邻里关系,正在一天天消失。 在中国城市中,“街”是人们共用的公共空间,经常与“邻”和“社”的概念联系在一起。这三个词非常接近,有时相互重叠或紧密联系。它们都具有物质空间和抽象观念的内涵,它们都涉及人们所居住的特定范围。 在中文词典中,“街”的定义是“两边有房屋的道路”,与“街道”完全相同。由“街”构成了许多其他词,诸如“街坊”、“街市”、“街头”、“街头巷尾”等,在历史的语境中,其含义远远超出位置和空间,而经常体现居住在这一区域的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作者

王笛 ,出生于四川成都,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历史学家。曾担任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澳门大学杰出教授、历史系主任。主要关注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历史的研究,成果丰硕,著有《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茶馆:成都公共生活的衰落与复兴(1950~2000)》《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等。相关作品荣获美国城市史研究学会最佳著作奖、吕梁文学奖等多个图书奖。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老成都的邻里关系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0.54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