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活动观”视域下的美好生活建设:一个新框架的提出

摘要

Goldblatt(2010)认为,活动学(Eventology)是研究如何借助“特殊活动”来为社会所有成员创造积极利益的科学。从全球范围来看,活动研究正在向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和环境影响、遗产管理、奖励旅游及活动体验等方向拓展,下一步一定会向个人生活领域渗透。根据体验式学习、人类成长阶段等理论,本文分析了活动观作为一种世界观的理论依据,进而基于网络治理、活动系统科学(EST)等理论,构建了活动观作为一种世界观的体系框架。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活动观从六个维度为人们提供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基本视角,即仪式化(对应活动意义)、场景化(对应特定时空)、目标性(对应活动属性)、多主体(对应相关人群)、全过程(对应管理过程)以及重构性(对应要素变化)。本文从“生活论”的角度初步研究了特殊活动在个人发展和美好生活建设中的理论构建,为美好生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另外,将活动向更广阔的生活领域拓展,将有利于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同时可以丰富旅游、会展和活动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内容。

作者

王春雷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展与旅游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目的地营销、会展经济与活动管理、城市发展。
徐坤 (1977~),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传播学、文艺理论、美国电视动画。代表著述有《美国电视动画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等。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Boorstin,D.J.(1961):Vintage Books.
  • Bowdin,G.A.,etc.(2006):(2nd ed.),Butterworth-Heinemann.
  • Carson,T.L.& Moser,P.K.(1997):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Collins,R.(2004):,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Cottingham,J.(2004):,Presbyterian Publishing Corp.
  • Durkheim,E.(1861):“On the Normality of Crime,”in Parsons,T.,et.al.(ed.),The Free Press of Glencoe.
  • Fortes,M.(1936):“Ritual Festivals and Social Cohesion in the Hinterland of the Gold Coast,” ,38(4)
  • Geier,T.(1986):,Folkworks.
  • Getz,D.(2012):“Event Studies:Discourses and Future Directions,”,16(2).
  • Goldblatt,J.J.(2010):(6th edition),John Wiley & Sons,Inc.
  • Kertzer,D.(1989):,Yale University Press.
  • Mair,J.(2012):“A Review of Business Events Literature,” ,16(2).
  • Morgeson,F.P.etc.(2005):“Event System Theory:An Event-oriented Approach to the Organizational Science,”,40(4).
  • Parks,S.(2005):“The Journey toward Mature Adult Faith:A Mode,”in Wilson,M.E.& Wolf-Wendell,E.(ed.),Pearson Custom Publishing.
  • Shone,A.,& Parry,B.(2004):,Cengage Learning EMEA.
  • 〔俄〕巴赫金,M.(1996):《〈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的民间文化〉导言》,载《巴赫金文论选》,佟景韩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古莱,德尼(2003)《发展伦理学》,高铦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以色列〕史密斯,埃米莉·伊斯法哈尼(2013):《人生的含义不光是幸福》,《参考消息》,02-06(7)。
  • 鄂璠(2017):《追求美好生活的十大方式》,《小康》,(31)。
  • 江畅(2017):《人民美好生活的内涵及实现条件》,《光明日报》,12~15(5)。
  • 敬狄、王伯鲁(2017):《追求美好生活的技术——奥特加·加塞特的技术实践伦理价值论》,《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 刘春章(2016):《活动的要素:是什么构成了活动?》,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9d72430102wa13.html),04-07。
  • 刘亚平(2011):《公共行政学与美好社会》,《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4)。
  • 唐魁玉(2017):《创造美好生活应从寻找生活真相开始》,《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 王树生、李松花(2018):《梭罗的美好生活探索及其当代价值——缓解自然、个体与社会张力的生活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 王春雷(2018):《生活中的活动管理艺术》,科学出版社。
  • 王春雷、陈萍(2012):《特殊事件的影响:国际研究进展与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1)。
  • 王天舒(2011):《略论德尼·古莱美好生活伦理价值观及其当代启示》,《商业经济》,(3)。
  • 王雅林(2012):《从生活出发诠释社会意蕴——论费孝通教授对社会学的重大理论贡献》,《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 ——(2015):《生活范畴及其社会建构意义》,《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 ——(2017):《回家的路:重回生活的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智慧(2012):《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后对承办地区居民幸福指数影响的实证研究》,《体育科学》,(3)。
  • 吴健荣(2016):《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读书文摘》,(16)。
  • 吴欣歆(2016):《体验式学习活动链:语文教学转型的有效路径》,《教育科学研究》,(11)。
  • 杨进、柳海民(2012):《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教育研究》,(11)。
  • 袁祖社(2017):《“万象共生”并“美美与共”——“发展价值观”的嬗变与“美好生活”的实践逻辑》,《河北学刊》,(1)。
  • 翟绍果、谌基东(2017):《共建美好生活的时代蕴意、内涵特质与实现路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
  • 赵建波、解超(2017):《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价值期许与实践逻辑》,《青海社会科学》,(6)。
  • 赵旭东(2016):《什么是美好生活——来自哈佛大学75年研究报告》,《高考金刊》(理科版),(5)。

“活动观”视域下的美好生活建设:一个新框架的提出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2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文献综述
    1. (一)关于美好生活的哲学
    2. (二)建设美好生活的途径
    3. (三)活动与生活的关系
  • 二 活动观是一种世界观
    1. (一)活动观作为一种世界观的理论依据
    2. (二)活动观作为一种世界观的体系构建
  • 三 活动观对美好生活建设的启示
    1. 1.仪式赋予生活以意义
    2. 2.场景赋予生活以具象
    3. 3.混合目标赋予生活以内涵
    4. 4.多主体赋予生活以归属
    5. 5.全过程赋予生活以发展
    6. 6.重构化赋予生活以提升
  • 四 讨论与研究展望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