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专题三 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作者

李建平 ,194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优秀专家,2009年被评为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曾任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副主任、主任,经济法律学院院长,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校长。现任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主任、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主任。福建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术带头人,福建省“双一流”建设学科理论经济学的学科负责人。兼任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顾问、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副会长、全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史、《资本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学方法论、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撰写、主编学术著作、教材70多部。科研成果分别获得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八次获得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获得二等奖,还获得全国第七届“五个一工程”优秀理论文章奖,其专著《〈资本论〉第一卷辩证法探索》获得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颁发的第七届“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学杰出成果奖”。
李闽榕 ,男,1955年生,经济学博士。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主任,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竞争力、现代物流等。
李建建 ,1954年生,经济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经济思想史、城市土地经济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社科规划基金、福建省发改委、福建省教育厅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20余项,已出版专著、合著《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结构研究》等10多部,主编《〈资本论〉选读课教材》《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策论》等教材,在《经济研究》《当代经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曾获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教学名师和学校教学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科研成果分别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合作)、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合作)、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和福建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和厅级奖项。
苏宏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秘书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竞争力部主任。
黄茂兴 ,福建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院长,福建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经济和竞争力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专题三 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2.1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
    1. (一)不利于制造业出口贸易
    2. (二)不利于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3. (三)对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产生冲击
    4. (四)倒逼制造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
  • 二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途径分析
    1. (一)恶意抹黑中国制造,诋毁中国制造的形象
    2. (二)非关税壁垒盛行,弱化中国制造的优势
    3. (三)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打压中国制造的成长
    4. (四)扩大贸易保护范围,围剿中国制造的崛起
    5. (五)散布“中国威胁论”,破坏中国制造的国际合作
  • 三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机遇
    1.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1. 1.制造业收益趋势减弱,整体发展质量不高
      2. 2.制造业核心技术缺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3. 3.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形势严峻
      4. 4.制造业产品能源消耗大,资源环境约束增强
    2.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机遇分析
      1. 1.全球制造业格局重构的历史性机遇
      2. 2.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
      3. 3.“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开拓了广阔空间
  • 四 应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1. (一)推进两化融合,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 (二)坚持自主创新,有效防范国际贸易风险
    3. (三)完善激励机制,加快制造业人力资本积累
    4. (四)强化环境规制,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