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上海声音”与先锋文学空间的展开

摘要

“上海声音”在20世纪80年代“现代派”论争中出现,表明受“阵地意识”影响文学空间的裂变。上海记忆中“现代派”与左翼文学的暧昧交织与城市结构性特征紧密相关,“都市性”与“先锋性”纠结正是基于上海特有的现代性都市经验。“上海声音”与先锋文学空间展开的隐秘历史关联,是重返先锋文学的有效入口。

作者

李建周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法〕亨利·列斐伏尔.空间政治学的反思∥包亚明编.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 [2]王蒙.王蒙自传(第2部)[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
  • [3]李子云写给刘锡诚的信∥刘锡诚.在文坛边缘上:编辑手记[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 [4]李初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J].文化批判,1928(2).
  • [5]何西来.文学观念转变与阵地意识[J].当代作家评论,1992(6).
  • [6]〔美〕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M].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7]〔美〕史书美.现代的诱惑:书写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主义(1917-1937)[M].何恬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 [8]殷曼楟.“艺术界”理论建构及其现代意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 [9]柯灵.如果上海写自传∥柯灵七十年文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 [10]施蛰存.关于“现代派”一席谈[N].文汇报,1983-10-18.
  • [11]夏衍.夏衍全集(第16卷)[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
  • [12]杨东平.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 [13]吴福辉.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 [14]贾植芳.早春三年日记(1982-1984)[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
  • [15][澳大利亚]麦克杜戈尔.中国新文学与“先锋派”文学理论[J].温儒敏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5(3).
  • [16]巴金.巴金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 [17]吴福辉.游走双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 [18]李欧梵.上海摩登[M].毛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上海声音”与先锋文学空间的展开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4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