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十三五”时期及未来中长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把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使创新渗透和根植于民族精神和社会文化之中,成为推动国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重大战略部署,既要从国家层面进行体制机制的重大调整,还要致力于企业、高校、事业单位、劳动者等微观主体的再造和调整。应该以“创新为引领、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技支撑发展”作为基本原则,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到2020年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到2030年成为科技强国,到2050年成为引领世界的科技和文化强国。为此,需要着力营造创新文化,提高全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配置功能,引导社会资源向创新领域集中,保障不同所有制企业公平分享科技资源,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要着力强化基础研究和产业共性技术及前沿技术研发;在战略必争领域进行前瞻性部署、取得关键性技术突破,并培养和吸引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切实提高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注重创新成果的商业性应用和转化,使各类创新活动在稳增长、保就业、惠民生方面发挥支撑性作用。

作者

李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技术经济学学科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技术经济、产业经济等领域研究工作,主持参与多项国家重大经济问题研究和宏观经济预测,包括“我国未来各阶段经济发展特征与支柱产业选择(1996~2050)”“中国能源发展战略(2000~2050)”等项目研究;参加“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京沪高速铁路工程”等国家跨世纪重大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论证。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审查委员会专家,起草南水北调综合审查报告,国家京沪高速铁路评估专家组专家,代表作有《特大型投资项目的区域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中国工业绿色转型》《“十二五”时期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研究》等。
王宏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项目评估与战略规划研究咨询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政策、科技人才等。
蔡跃洲 ,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数量经济专业;2007~2008年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以来先后在江西铜业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财政部综合司工作;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Economic Modelling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70篇;多篇理论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上,同时撰写内参要报60余篇,获中央领导批示10余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对策特等奖、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等省部级奖项10余次。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家发改委“互联网+”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科技部重大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工艺”评估组专家、工信部信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专家顾问组成员、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理事、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理事、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郑世林 ,研究员,博士,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工作,2017年调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20年调回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现为《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经济学》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朱承亮 ,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与经济发展,在《中国工业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软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李平、蔡跃洲:《新中国历次重大科技规划与国家创新体系构建》,《求是学刊》2014年第5期,第16~29页。
  • [2]Marsili,Orietta and Bart Verspagen.Technological Regimes and Innovation:Looking for Regularities in Dutch Manufacturing,ECIS,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orking paper,2001.
  • [3]Simons,Kenneth L. and Judith L.Walls.The U.S.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Encyclopedia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Wiley-Blackwell,2008.

“十三五”时期及未来中长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创新驱动发展内涵与战略目的
  • 二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意义
    1. (一)从理论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
    2. (二)从近现代历史来看,创新是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必经之路
    3. (三)从国际背景来看,各国都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并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4. (四)从中国发展实践来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和经济强国的关键
  • 三 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现状
    1. (一)取得的主要成果
    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 四 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外部环境
    1. (一)时代机遇
    2. (二)现实挑战
  • 五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方针、制定原则与战略目标
    1. (一)指导方针
    2. (二)制定原则
    3. (三)战略目标
      1. 1.总体目标
      2. 2.“十三五”时期目标
      3. 3.未来中长期目标
  • 六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
    1. (一)积极鼓励创新,形成全民族基因式创新精神和文化
    2. (二)强化产学研各主体的市场地位,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3.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4. (四)合理定位政府在创新领域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5. (五)加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
    6. (六)加快具有竞争优势领域和战略必争领域的技术突破,保障国际竞争力
    7. (七)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和吸引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8. (八)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整合国内外优良科技资源
  • 七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模式
    1. (一)发达国家模式借鉴
      1. 1.美国模式——上下联动
      2. 2.日韩模式——政府推动
      3. 3.德国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4. 4.北欧模式——自下而上
    2. (二)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模式选择
      1. 1.国家整体创新驱动发展模式选择
      2. 2.不同类型行业创新发展模式选择
  • 八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分析
    1. (一)推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2. (二)提升创新对经济发展支撑力度
    3. (三)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4. (四)营造社会创新的环境
  • 九 保障措施和实施机制
    1. (一)推动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职能转变
    2. (二)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
    3. (三)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4. (四)进一步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5. (五)促进科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衔接
    6. (六)优化支持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
    7. (七)完善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体系
    8. (八)着力培养多层次的科技人才
    9. (九)形成对创新进行正面激励的文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