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的三地婚育模式研究

摘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三地婚育行为的特征与差异研究对京津冀地区人口总量和结构的预测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三期数据,对京津冀三地婚育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结婚行为上,京津冀三地传统模式仍是主流,但现代性日益增加,北京现代性更趋显著;在生育行为上,三地均深受发展和政策的双重影响,人口转变程度呈现明显的北京、天津和河北的梯度效应。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京津冀协同战略的实施对三地婚育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作者

马小红 ,博士,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北京市情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与社会发展、北京人口问题。
王慧 //王慧,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风笑天,2015,《“男大女小”的婚配模式是否改变》,《探索与争鸣》第3期。
  • 胡莹等,2013,《中国当代农村流动女性的婚姻模式及影响因素——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 黄潇,2011,《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第3期。
  • 李培、邓慧,2007,《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人口与经济》第6期。
  • 刘爽、梁海燕,2014,《90年代以来中国夫妇婚龄差变化趋势及原因探讨》,《青年研究》第4期。
  • 孟庆华,2014,《基于生态足迹的京津冀人口容量研究》,《林业资源管理》第9期。
  • 宋月萍、段成荣等,2012,《传统、冲击与嬗变——新生代农民工婚育行为探析》,《人口与经济》第6期。
  • 孙铁山等,2009,《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区域空间结构与增长模式研究——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地理科学》第8期。
  • 魏进平等,2014,《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程回顾、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第6期。
  • 叶裕民、李彦军、倪稞,2008,《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流动与跨区域统筹城乡发展》,《中国人口科学》第2期。
  • 张翼,2014,《受教育程度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基于基尼系数的分解研究》,《西北人口》第3期。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的三地婚育模式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4.2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结婚行为比较
    1. (一)初婚年龄
    2. (二)夫妻年龄差
    3. (三)夫妇受教育程度
    4. (四)婚前经济条件
    5. (五)婚后与原生家庭经济互动
  • 三 生育行为比较
    1. (一)婚育间隔
    2. (二)初育年龄
    3. (三)平均子女数
  • 四 结论与讨论
    1. (一)主要结论
      1. 1.在结婚行为上,京津冀三地传统模式仍是主流
      2. 2.三地婚姻行为现代性日益增加,北京的现代性更趋显著
      3. 3.三地妇女生育行为深受发展和政策的双重影响,人口转变程度呈现明显的北京、天津和河北的梯度效应
    2. (二)讨论
      1. 1.北京现在的婚育模式是天津的发展方向,而天津的婚育模式是河北的发展方向
      2. 2.流动到北京和天津的河北人,经济一体化后返回河北,将对河北的婚育行为产生影响
      3. 3.京津冀三地生育行为存在梯度效应,在未来生育政策制定方面应更有针对性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