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人口预测的历史与结果检验

摘要

本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人口预测的发展历史,第二部分是对部分重要人口预测结果的检验与评价。人口预测就是对未来人口总量、结构进行数学推算。联合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进行人口预测,并定期发布预测结果。与国际机构开展人口预测相比,中国人口预测起步较晚。虽然中外学者在人口预测研究过程中从总量预测到结构预测不断深化,但人口预测的假设条件和适用范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往往把可能性当作必然。本章通过对中外人口预测技术发展的回顾和对一些人口预测结果的检验,展示人口预测是建立在人口科学基本原理基础上对未来可能性的推断;预测时间越短、基础数据越可靠,预测的偏差越小。在展示预测结果时,应该将预测的基础数据、假设条件、模型方法一并完全介绍清楚,不能为服务于可能有偏见的观点而进行选择性呈现。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非常复杂和不可逆的特点,对于长期的人口预测结果只能作为一个有条件的参考,而不能作为未来真实世界必然发展过程的描述。

关键词

作者

王广州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未来人口发展与生育政策研究”课题组,2000,《中国未来人口发展与生育政策研究》,《人口研究》第3期。
  • 龚跃、杨华民,1997,《应用神经网络方法仿真生育率结构》,《人口与经济》第6期。
  • 郭士梅、牛慧恩、杨永春,2005 《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方法评析》,《西北人口》第1期。
  • 郭震威、齐险峰,2008,《“四二一”家庭微观仿真模型在生育政策研究中的应用》,《人口研究》第2期。
  • 郭志刚,1990,《中国未来家庭户发展的预测》,《中国人口科学》第6期。
  • 郭志刚、张二力、顾宝昌、王丰,2003,《从政策生育率看中国生育政策的多样性》,《人口研究》第5期。
  • 郝永红、王学萌,2002,《灰色动态模型及其在人口预测中的应用》,《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第5期。
  • 胡英,2004,《“五普”长表抽样方法的评估及相关问题讨论》,载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2000年人口普查方法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
  • 胡英、刘长松,1993,《人口发展的预测》,《经济研究参考》Z6期。
  • 华民,1992,《年龄结婚胎次和胎次间隔人口动力学模型》,《中国人口科学》第2期。
  • 黄荣清、秦芳芳、王树新,1989,《人口分析技术》,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 姜爱平、张德生、武新乾、张小静,2007,《预测我国人口总量的具有外生变量的半参数自回归模型》,《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期。
  • 蒋耒文、考斯顿,2001,《小区域家庭户预测的理论、方法与应用》,《人口与经济》第5期。
  • 李南、胡华清,1998,《中国随机人口预测》,《中国人口科学》第1期。
  • 李善同、高嘉陵,1999,《微观分析模拟模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 梁中堂,1980,《我国人口变动五十年展望》,《经济问题》第5期。
  • 梁中堂,2014,《评宋健、于景元的人口测算》,载梁中堂《中国生育政策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
  • 林富德,1980,《我国人口发展前景的预测》,《人口研究》第2期。
  • 林富德、路磊,1989,《中国人口发展的形势》,《人口与经济》第2期。
  • 刘涛,2004,《人口死亡率的灰色预测模型》,《数理医药学杂志》第4期。
  • 罗志如,1934,《生命表编制法》,商务印书馆。
  • 吕良、刘秀莲,1991,《利用高珀茨曲线实现人口预测的新方法》,《西北人口》第4期。
  • 马瀛通、王彦祖、杨书章,1986a,《递进人口发展模型的提出与总和递进指标体系的确立》,《人口与经济》第2期。
  • 马瀛通、王彦祖、杨书章,1986b,《递进人口发展模型的提出与总和递进指标体系的确立(续)》,《人口与经济》第3期。
  • [美]内森·凯菲茨,2000,《应用数理人口学》,郑真真等译,华夏出版社。
  • 孟亮、高亮,2004,《Bertalanffy模型在人口预测中的应用》,《河北省科学院学报》第3期。
  • 齐险峰、郭震威,2007,《“四二一”家庭微观仿真模型与应用》,《人口研究》第3期。
  • 任强、游允中、郑晓瑛、宋新明、陈功,200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死亡的水平、模式及区域差异》,《中国人口科学》第3期。
  •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1960,《人口问题资料》,商务印书馆。
  • 史希来,1989,《按1.90方案对我国人口发展的预测》,《科技导报》第4期。
  • 宋健、于景元、李广元,1980,《人口发展过程的预测》,《中国科学》第9期。
  • 宋健、田雪原、于景元、李广元,1981,《人口预测和人口控制》,人民出版社。
  • 涂肇庆,2006,《生育转型、性别平等与香港生育政策选择》,《人口研究》第3期。
  • 王承宽,2006,《灰色动态模型在人口总量预测中的应用》,《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1期。
  • 王广州,2009,《中国人口学研究方法60年》,载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主编《中国人口年鉴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广州,2012,《“单独”育龄妇女总量、结构及变动趋势研究》,《中国人口科学》第3期。
  • 王广州、张丽萍,2012,《到底能生多少孩子?——中国人的政策生育潜力估计》,《社会学研究》第5期。
  • 王广州,2014,《中国老年人口亲子数量与结构计算机仿真分析》,《中国人口科学》第3期。
  • 王广州,2016,《中国失独妇女总量、结构及变动趋势计算机仿真研究》,《人口与经济》第5期。
  • 王广州,2017,《中国人口科学的定位与发展问题再认识》,《中国人口科学》第3期。
  • 王泽旻、潘虹,2005,《灰色系统模型在我国人口数量预测中的应用》,《统计与决策》第1期。
  • 杨华民、龚跃,1997,《多元非参数回归建模的神经网络方法》,《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第2期。
  • 杨书章,1991,《中国人口规模现状与90年代展望》,《中国人口科学》第2期。
  • 杨耀臣,1999,《蒙特卡罗方法与人口仿真学》,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 尹春华、陈雷,2005,《基于BP神经网络人口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人口学刊》第2期。
  • 尹文耀、沈秀平,2007,《间接估计技术在特殊区域人口预测中的应用——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人口学刊》第1期。
  • 游允中,1980,《对1978到2028年我国人口增长的展望》,《人口研究》第3期。
  • 于景元、何湘伟、袁建华、刘建平,1990,《对我国人口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3期。
  • 袁建华、庄岩、许屹,1996,《应用离散型年龄别升学递进模型预测中国未来人口》,《中国人口科学》第4期。
  • 张根明,1995,《未来15年中国人口发展趋势分析》,《预测》第2期。
  • 张羚广、蒋正华,1995,《中国人口发展前景分析》,《中国人口科学》第3期。
  • 曾毅,2006,《试论二孩晚育政策软着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 曾毅、金沃泊、王正联,1998,《多维家庭人口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中国人口科学》第5期。
  • 查瑞传,1977,《人口预测的方法》,《人口研究》第3期。
  • 朱力为,1985,《“七五”人口的初步预测》,《宏观经济管理》第7期。
  • Bacaër,Nicolas. 2011. A Short History of Mathematical Population Dynamics. New York:Springer.
  • Croxton,Frederick Emory & Dudley Johnstone Cowden. 1964. Applied General Statistics(2nd Edition). New Delhi:Prentice-Hall of India Pvt Ltd.
  • Greenhalgh,Susan & Edwin A. Winckler. 2005. Governing China’s Population:From Leninist to Neoliberal Biopolitics.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Keyfitz,Nathan. 1972. On Future Popul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67(338).
  • Keyfitz,Nathan. 1981. The Limits of Population Forecasting.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7(4).
  • Leach,Donald. 1981. Re-Evaluation of the Logistic Curve for Human Populations.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General),144(1).
  • Long,John F. 1995. Complexity,Accuracy,and Utility of Official Population Projections. Mathematical Population Studies,5(3).
  • Marchetti,Cesare,Perrin S. Meyer & Jesse H. Ausubel. 1996. Human population dynamics revisited with the Logistic model:How much can be modeled and predicted?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52(1).
  • O’Neill,Brian C.,Deborah Balk,Melanie Brickman & Markos Ezra. 2001. A Guide to Global Population Projections. Demographic Research,4(8).
  • Siegel,Jacob & David A. Swanson. 2004. The Methods and Materials of Demography(2nd Edittion). California:Elsevier Academic Press.
  • Smith,Stanley K. 1997. Further Thoughs on Simplicity and Complexityin Population Projection Mode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g,13(4).
  • Smith,Stanley K.,Jeff Tayman & David A. Swanson. 2001. State and Local Population Projections:Methodology and Analysis. New York:Kluwer 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
  • Stoto,Michael A. 1983. The Accuracy of Population Projections. Publications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78(381).
  • 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fairs. 1956. Manuals on Methods of Estimating Population,Manual III:Methods for Population Projections by Sex and Age,Population Studies,No.25. New York:United Nations.
  • Yusuf,Farhat,Jo. M. Martins & David A. Swanson. 2014. Methods of Demographic Analysis. The Netherlands:Springer.

人口预测的历史与结果检验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3.21 查看全文 >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经典人口预测方法简述
    1. 一 人口总量预测
    2. 二 人口结构预测
  • 第二节 中国人口预测的历史回顾
    1. 一 中国人口预测研究起步与发展
    2. 二 中国人口预测结果的回顾与评价
      1. (一)宋健等为独生子女政策所做的人口预测
      2. (二)“中国未来人口发展与生育政策研究”课题人口预测
  • 第三节 国际人口研究机构中国人口预测回顾
    1. 一 国际(国外)人口预测机构
      1. (一)联合国人口基金会
      2. (二)世界银行
      3. (三)美国人口普查局
      4. (四)美国人口咨询局
      5. (五)国际系统分析研究所
    2. 二 国际机构对中国人口预测的主要结果
  • 第四节 联合国对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口预测结果评估
    1. 一 1988年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预测方案
    2. 二 联合国对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口预测结果准确性统计分析
  • 第五节 人口预测方法讨论
    1. 一 影响联合国人口预测准确性的主要因素的回归分析
    2. 二 影响人口预测结果的关键因素总结
      1. (一)原始数据质量
      2. (二)模型的选择和不确定性估计
      3. (三)生育理论和生育政策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