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专题五 要素集聚能力提升与G20全球价值链治理

关键词

作者

李建平 ,194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优秀专家,2009年被评为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曾任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副主任、主任,经济法律学院院长,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校长。现任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主任、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主任。福建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术带头人,福建省“双一流”建设学科理论经济学的学科负责人。兼任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顾问、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副会长、全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史、《资本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学方法论、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撰写、主编学术著作、教材70多部。科研成果分别获得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八次获得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获得二等奖,还获得全国第七届“五个一工程”优秀理论文章奖,其专著《〈资本论〉第一卷辩证法探索》获得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颁发的第七届“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学杰出成果奖”。
李闽榕 ,男,1955年生,经济学博士。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主任,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竞争力、现代物流等。
赵新力 ,男,1961年生,辽宁沈阳人,航空宇航工学博士,系统工程博士后,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资深顾问、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部原二级专技岗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原三级职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国家专利协调小组成员、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地方科技史学会副理事长等。主持完成“863”计划、自科基金、社科基金、攻关、标准化等国家级课题数十项,参加国家级或主持省部级课题数十项,获得省部级奖励多项。发表中英俄文论文200多篇、著作40多部。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美国洛克希德公司、清华大学、原国家科委、澳门中联办、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共中央党校、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等机构学习或工作。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理事。国家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
周天勇 ,1958年生,经济学博士,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李向军 ,男,1957年8月生,辽宁大学历史系77级本科毕业,1991年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曾在辽宁大学历史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任讲师、副研究员。曾任光明日报理论部主任、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主任,高级编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大学特聘教授,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史、中国救灾史、中国人口史及中国当代社会问题。主要学术著作有《清代荒政研究》《中国救灾史》等,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历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文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人民日报》《红旗文稿》等报刊发表论文数十篇,担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综合评议组成员、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评审专家等。
苏宏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秘书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竞争力部主任。
李建建 ,1954年生,经济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经济思想史、城市土地经济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社科规划基金、福建省发改委、福建省教育厅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20余项,已出版专著、合著《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结构研究》等10多部,主编《〈资本论〉选读课教材》《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策论》等教材,在《经济研究》《当代经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曾获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教学名师和学校教学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科研成果分别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合作)、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合作)、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和福建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和厅级奖项。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专题五 要素集聚能力提升与G20全球价值链治理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1.7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1 创新要素集聚对全球价值链治理的影响机理
    1. 1.1 人才要素集聚对全球价值链治理的影响机理
      1. 1.1.1 人才要素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2. 1.1.2 人才要素推动跨国经营
      3. 1.1.3 人才要素提升产业附加值
    2. 1.2 资本要素集聚对全球价值链治理的影响机理
      1. 1.2.1 资本要素推动全球贸易发展
      2. 1.2.2 资本要素协调各生产环节
      3. 1.2.3 资本要素促进资金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
    3. 1.3 技术要素集聚对全球价值链治理的影响机理
      1. 1.3.1 技术要素有利于降低交易的复杂性
      2. 1.3.2 技术要素加速提高交易的可编码性
      3. 1.3.3 技术要素有助于供应商能力的提高
    4. 1.4 制度要素集聚对全球价值链治理的影响机理
      1. 1.4.1 制度要素支持创新要素集聚
      2. 1.4.2 制度要素影响政府干预资本管理
      3. 1.4.3 制度要素促进人才要素功能的发挥
  • 2 G20创新要素集聚影响全球价值链治理的现实解释
    1. 2.1 G20资本要素集聚现状
      1. 2.1.1 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变化趋势
      2. 2.1.2 就业人口的人均GDP变化趋势
    2. 2.2 G20人才要素集聚现状
      1. 2.2.1 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群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趋势
      2. 2.2.2 每百万人R&D人员数变化趋势
    3. 2.3 G20技术要素集聚现状
      1. 2.3.1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变化趋势
      2. 2.3.2 居民专利申请数变化趋势
      3. 2.3.3 科技论文发表数变化趋势
    4. 2.4 G20制度要素集聚现状
      1. 2.4.1 物流绩效指数变化趋势
      2. 2.4.2 营商便利指数变化趋势
      3. 2.4.3 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占GDP比重变化趋势
  • 3 要素集聚视角下推进G20完善全球价值链治理的思路
    1. 3.1 积极构建全球价值链导向的开放包容性政策体系
      1. 3.1.1 构建包容性投资环境,促进全球价值链发展
      2. 3.1.2 积极推动新一轮投资政策,有效推动全球投资协定达成
      3. 3.1.3 推动综合性政策的平衡与协调,满足全球价值链协调发展的需要
    2. 3.2 降低全球价值链合作成本
      1. 3.2.1 降低贸易进入成本,积极消除价值链的制度壁垒
      2. 3.2.2 推动中间品进口贸易自由化,促进全球价值链伙伴合作
      3. 3.2.3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价值链连通水平
    3. 3.3 加大全球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1. 3.3.1 加强基础设施软硬件建设,吸引全球价值链活动
      2. 3.3.2 增强“互联互通”新机制,提高全球价值链协调水平
      3. 3.3.3 打破民资参与障碍,拓展多元化投资渠道
    4. 3.4 构建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大中小企业伙伴计划
      1. 3.4.1 健全大中小企业伙伴关系,共建新型全球价值链合作体系
      2. 3.4.2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促进全球价值链发展均衡化
      3. 3.4.3 搭建中小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平台,发挥不同经济体的协同效应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