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文化学视域中的五四新文学观

摘要

五四新文学观中的文学的文化学理论构成的基础,是新文学先驱们关于文化的思想意识,新文学先驱们在建构文学的文化学理论的过程中,没有在形而上学的意义层面展开对人与文学及文学与其他客观、主观因素的关系的探讨,而是从文学与国民性及文学与环境两组具体的关系入手,阐释文学的文化学特征,并由此形成了自己关于文学的文化学理论。在这种理论中,文学的民族化理论,又是内容最为丰富、特色最为鲜明、意义也最为重要的理论,当然也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关于文学的理论。

作者

王丽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德〕蓝德曼(1988):《哲学人类学》,北京:工人出版社。
  • 〔法〕丹纳(1963):《艺术哲学》,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陈独秀(1916):《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1(6)。
  • 成仿吾(1924):《〈残春〉的批评》,《创造季刊》,1(4)。
  • 李大钊(1918):《今》,《新青年》,4(4)。
  • 鲁迅(2005):《鲁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沈雁冰(1921):《创作的前途》,《小说月报》,12(7)。
  • 沈雁冰(1935):《文学与人生》,载郑振铎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 闻一多(1982):《闻一多全集》第三册,北京:三联书店。
  • 许祖华(2002):《五四文学思想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周作人(1917):《论中国旧戏之应废》,《新青年》,5(5)。

文化学视域中的五四新文学观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3.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