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浅论《尔雅》及其注文的正名观

摘要

《尔雅》是顺应时代需求的产物,体现了先民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程度。正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转型、上层建筑的重构,使这部书萌发了早期的正名意识。而随着后人的不断注解,“雅学”的逐渐形成,这种意识演进的内在理路愈加清晰,思想内涵更加丰富。文章拟以《释地》一章为切入点,阐述《尔雅》及其注文的正名观念,探索正名意识的内涵、形成及其内容。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汉)刘熙(1922):《释名》,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
  • (汉)司马迁(1963):《史记》,北京:中华书局。
  • (汉)许慎(1963):《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
  • (晋)郭璞、(宋)邢昺(1980):《尔雅注疏》,北京:中华书局。
  • (唐)李善(1977):《文选注》,北京:中华书局。
  • (清)陈灃(1920):《东塾读书记·小学》,四部备要,北京:中华书局。
  • (清)孙星衍(1936):《尚书今古文注疏》,北京:中华书局。
  • 窦秀艳(2003):《中国雅学史略》,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
  • 黄怀信(2005):《大戴礼记汇校集注》,陕西:三秦出版社。
  • 胡道静(1957):《新校正梦溪笔谈》,北京:中华书局。
  • 王云五(1935):《周礼郑氏注》,丛书集成初编,台湾:商务印书馆。
  • 谢浩范(1990):《管子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杨伯峻(1980):《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
  • 杨伯峻(1981):《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
  • 杨天宇(2004):《礼记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张纯一(1988):《墨子集解》,成都:成都古籍书店。
  • 朱起凤(1982):《辞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朱祖延(1995):《尔雅诂林》,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浅论《尔雅》及其注文的正名观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4.1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