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高温热浪的评估

摘要

基于可比较的全球变化脆弱性评估模型(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简称VSD),本章首先构建了高温热浪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引入空间关联指数,探讨了福建省高温热浪风险时空分布特征、热点区演化以及风险类型;其次,从暴露—敏感—适应性以及胁迫—脆弱性两个方面进行高温热浪的脆弱性评估,以福州市为研究区,并与南平市辖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下五点。第一,2000~2015年,福建省高温热浪风险水平呈整体下降趋势,且不同城市间风险等级转化明显。第二,高温热浪风险空间分布为跳跃变化的“圈层”结构,风险指数由中心向外围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第三,高温热浪风险的空间集聚程度整体趋于减小,热点区呈收缩态势并由“多核心”演变为“双核心”,冷点区稳定分布于闽东北的宁德地区。第四,福建省高温热浪风险划分为五大类型,即省会—副省级高风险区、市辖区次高风险区、河谷中风险区、沿海平原次低风险区以及闽东—内陆山区低风险区。第五,在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存在显著差异的沿海与内陆,高温热浪的脆弱性也具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1994~2013年沿海地区高温热浪的脆弱性低于内陆,但由于经济发展导致敏感性增加,前者不断攀升的脆弱性可能会超越后者;内陆地区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干扰程度较弱,其敏感性不断降低而适应性有所上升,致使其高温热浪的脆弱性不断降低。降低高温热浪脆弱性的关键在于在增强区域适应性的同时也要降低其敏感性。第六,高温热浪高脆弱性地区集中在城镇化水平高、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中心;低脆弱性地区则集中在植被覆盖率高、敏感人群较少的西部地区。

关键词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高温热浪的评估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9.4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6.1 高温热浪的风险评估
    1. 6.1.1 研究方法
    2. 6.1.2 结果与分析
    3. 6.1.3 高温热浪风险类型划分
  • 6.2 高温热浪的脆弱性评估
    1. 6.2.1 高温热浪的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三维脆弱性评估
    2. 6.2.2 高温热浪的胁迫-脆弱性评估
  • 6.3 本章小结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