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论《黄帝内经》之五脏

摘要

五脏虽是中医学入门的基础概念,但其学术内涵和医学运用却与现代生物学(西医)之内脏有着根本差异,究其根源在于概念形成之方法学不同。本文以大文化、大科学、大医学的视角,溯源求本,从《黄帝内经》研析五脏概念形成的文化背景、哲学基础及其医疗实践,认为《内经》的五脏,是古人将内脏形质作为物象,通过意象思维,产生功能特性“类概念”,并在天人合一观念指导下,纳入“四时法则”之中,从而形成了以生长化收藏作核心内涵、以精气—阴阳—五行为逻辑方法的五脏概念系统。同时,概念的形成还经历了理论与实践互动互证过程。此外,本文还就《内经》五脏概念的科学意义进行了研讨,指出科学技术发展到综合阶段,包括五脏概念在内的中医理论,也展现出医学科学与医疗实践的优势。

作者

烟建华 (1943~),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黄帝内经》与中医理论体系研究。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论《黄帝内经》之五脏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中医的医学方法
  • 二 《内经》五脏概念的形成与内涵
    1. (一)五脏概念的核心内涵——“四时法则”
    2. (二)五脏概念的形态学基础
    3. (三)五脏概念的方法学意涵
  • 三 《内经》五脏概念的医疗实践验证
    1. (一)方药的归经入脏及功能主治
    2. (二)临证案例分析
      1. 1.仓公医案(《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2. 2.叶桂医案(《种福堂续选临证指南》)
      3. 3.秦伯未医案(《谦斋医学讲稿》)
  • 四 《内经》五脏概念的科学意义
    1. 1.中医整体观
    2. 2.中医优势病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