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战后非洲华文教育的兴衰与复苏

摘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十多年里,非洲各地华侨兴起了一股华文学校热。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末,非洲几个华侨较多的地区新建和扩建了一批华文学校,这段时间可谓华文教育的兴盛期。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特别是两岸对立关系的形成使华人倾向于留在当地,华文教育开始衰落。华人学校停办、转向或合并,又在60~70年代遭遇到极大挫折。从8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使非洲国家需要熟悉汉语的人才,华人与中国的联系日益紧密。这些因素促使华文教育开始复苏。本文力图阐述非洲华文教育的兴衰,展现华文学校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演变,并分析非洲华文教育衰落与复苏的原因。笔者认为,诸多因素影响着非洲的华文教育。中国的综合国力、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和相关政策以及国际环境与居留国的移民政策均为影响华文教育的重要因素。决定因素是华文教育是否与华人青年的就业和前途直接相关。

作者

李安山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兴趣包括非洲历史、殖民主义史、中非关系、华侨华人、比较民族主义、发展学等。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Chinese Middle School”,China Town Magazine,No.1,December,2015,20。
  • Edith Wong-Hee-Kam,La Diaspora Chinoise aux Mascareignes:Le Cas de la Réunion
  • Melanie Yap and Dianne Leong Man,Colour,Confusion and Concessions: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in South Africa,HongKong University Press,1996
  • Transvaal Chinese Association,The South African Chinese——Their Wayof Life,Johannesburg,October 5-10,1982。
  • 《卑拉中华会馆新行政措施》,(南非)《侨声报》1969年1月23日。
  • 蔡仁龙:《印度尼西亚华侨国籍问题的产生及其演变》,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编《华侨历史论丛》第二辑,1985。
  • 程希:《从“双重国籍”的放弃看中国侨务与外交的关系》,《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3期。
  • 多米尼克·迪朗、让·亨顿:《留尼汪华侨史》,方积根编《非洲华侨史资料选辑》,新华出版社,1986。
  • 葛仁局:《炎黄子孙在海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第43~44页。
  • 《给朝阳同学们的一封信》,(毛里求斯)《新商报》1957年2月15日。
  • 《光爱教育中心招生简章》,(博茨瓦纳)《博华日报》2008年11月20日,第6版。
  • 《广东侨报》1993年1月1日。
  • (毛里求斯)《国民日报》,1962年1~3月各期。
  • 何静之:《留尼旺岛华侨志》,华侨志编纂委员会,1965。
  • 何梓楠:《毛里求斯罗帝利岛华侨史略》,方积根编《非洲华侨史资料选辑》,新华出版社,1986,第66页。
  • 慧绮:《毛埠民主的摇篮——新中》,(毛里求斯)《华侨商报》1953年9月29日。
  • 《纪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非洲区华侨代表邓军凯先生逝世三周年特刊》,(毛里求斯)《新商报》1957年11月15日。
  • 柯月霖:《“浪迹天涯,落叶归根”——一位摩洛哥老华侨的身世》,《华声报》1984年8月12日。
  • 李安山编注《非洲华侨华人社会史资料选辑(1800~2005)》,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
  • 李安山等:《双重国籍问题与海外侨胞权益保护》,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 李原、陈大璋:《海外华人及其居住地概况》,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第320页。
  • 刘华:《华侨国籍问题与中国国籍立法》,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第160~92页。
  • 《留尼汪的华人“民间外交家”》,2015年9月21日,新华网,http://news. xinhuanet.com/overseas/2015-09/21/c_128250890.htm。
  • 刘新粦:《他山之石》,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 刘新粦:《漫谈毛里求斯华侨教育》,《华侨教育》1983年第1期。
  • 刘岩:《毛里求斯汉语教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国际汉语教师》,马洪海主编《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第1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 吕挺:《非洲华侨华人新移民教育需求分析与供给模式探索》,《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第259~282页。
  • 《马达加斯加费市中山学校举行新教学楼落成典礼》,2015年3月5日,中国侨网,http://www.chinaqw.com/hwjy/2015/03-05/40125.shtml。
  • 《毛里求斯华人欢宴庆贺——林检样获国家勋章,七学生考取留英生》,《华声报》,1994年5月27日。
  • 《毛里求斯中文教师联合会通告“中华文化大乐园”毛里求斯营》,(毛里求斯)《华声报》2016年11月7日。
  • 《南非华裔女青年获金山大学博士学位》,《华声报》1984年8月26日。
  • 聂俊璎:《毛里求斯汉语教学现状和发展前景》,未刊稿。
  • 欧铁编著《南非共和国华侨概况》,台北正中书店,1991。
  • 帕斯卡尔(Pascale Siew):《唐人街毛岛往事》,Port Louis:Edition Vizavi,2016,第172~173页。
  • 潘福在毛里求斯汉语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2008年11月18日。
  • 朴尹正:《荣誉至上——南非华人身份认同研究》,吕云芳译,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第69~80页。
  • 《侨教永远是春天》(社论),(毛里求斯)《国民日报》1962年1月5日。
  • 《热烈欢送返国校友》,(毛里求斯)《华侨商报》1953年7月13日。
  • 《叶顺兴同志伉俪返国志庆》,(毛里求斯)《华侨商报》1953年9月19日。
  • 上官小红:《建国后归国侨生安置工作探析》,《东南亚研究》2017年第1期。
  • 沈志德:《拳拳思乡情》,《华声报》,1983年8月23日。
  • 石沧金:《衰微中的坚持与努力——毛里求斯华人社会发展动态考察与分析》,《东南亚研究》2014年第1期,第95页。
  • 汤曼莉:《海上传奇:留尼汪华人华侨志》,飞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3。
  • 《旺埠消息:华民学校扩建宿舍,该区侨胞热烈赞助》,(毛里求斯)《国民日报》1962年1月17日。
  • 王雪辉,《毛里求斯中学汉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鸠必皇家中学为例》,甘地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
  • 《为筹组“返国学习团”告返国同志书》,(毛里求斯)《中国时报》1954年2月8日。
  • 吴前进:《国家关系中的华侨华人和华族》,新华出版社,2003,第126~54页
  • 吴小佛、杨道麟:《南非华文教育浅论》,《八佳侨刊》2013年第1期,第67~71页。
  • 晓芳:《新中,我忘不了你》,(毛里求斯)《华侨商报》1953年9月29日。
  • (毛里求斯)《新商报》1957年4月6日。
  • (毛里求斯)《新商报》1957年9月25日。
  • 《新友会举行全侨运动大会筹委会紧急通知》,(毛里求斯)《华侨商报》1953年8月17日。
  • 许永璋:《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史考论》,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第358页。
  • 有仪:《漫谈侨教》,(毛里求斯)《国民日报》1962年1月5日。
  • 袁南生:《走进非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第249页。
  • 张芳:《华侨在非洲》,《侨务报》1964年第1期,第37页。
  • 郑向恒:《马拉加西侨情》,台北《侨务月报》1967年第166期。
  • 《中法学校招生简章》,(毛里求斯)《国民日报》1962年1月4日。
  • (毛里求斯)《中国时报》1954年1月22日。
  • (毛里求斯)《华侨日报》1955年12月21日。
  • 周南京:《南非华侨华人教育概述》,《八佳侨史》1997年第3期,第1~6页。
  • 周南京、梁英明:《略论中国血统主义的历史作用》,《华侨历史》1986年第4期。
  • 朱志筠:《写我真情》,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6,第38页。

战后非洲华文教育的兴衰与复苏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非洲华文教育的兴盛(1950~1960)
    1. (一)华校扩建热潮的持续
    2. (二)华文教育的兴盛:以新华中学为例
    3. (三)留尼汪的华文教育
  • 二 华文教育的重重困难
    1. (一)困境之一:中国政策之变与放弃承认双重国籍
    2. (二)困境之二:居留国政策的困扰
    3. (三)困境之三:授课语言、师资与经费诸问题
    4. (四)困境之四:生活环境与语言环境迥异
    5. (五)困境之五:中国政策之变与华人选项之难
  • 三 华文教育的衰落(20世纪60~70年代)
    1. (一)华文教育衰落:缓慢过程与两种判断
    2. (二)华文教育:苦苦支撑与逐渐衰落
    3. (三)对西文教育的推崇
    4. (四)西文教育的成就
  • 四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文教育的复苏
    1. (一)具备汉语能力的华人:朱翔的中文与蒋鸣庆的爱情
    2. (二)华教的复苏:从胡清芳座谈会到王惠君的镜报文章
    3. (三)中文水平的优势:朱志筠大使在北京
    4. (四)华文教学的复苏:南非及其他国家
    5. (五)华文教育的其他方式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