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城市化背景下农村老人利他型自杀的形成机制分析

摘要

基于鄂中S村实地考察发现,当地存在着突出的老人利他型自杀现象。本文力图揭示出老人利他性自杀行为的形成机制。笔者认为,利他型自杀现象的产生,与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当地存在的巨大进城压力有关,进城成为评判村民家庭村庄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准。进城压力通过村庄竞争进入村民家庭内部,沿着代际关系纽带向上传递,并为老人所感知。他们通过积极参与家庭经济生产以及尽可能降低消费支出的方式来将生命的经济价值最大化,进行资源的向下积累。自杀是当他们纯粹沦为子代家庭负担时主动选择的结果,是支持子代进城逻辑的延续。浓厚的代际责任是老人利他型自杀行为产生的伦理支撑,他们生命的超越性意义和价值是在“恩往下流”的生活实践链条中实现的。

作者

杜姣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法〕迪尔凯姆:《自杀论》,冯韵文译,商务印书馆,1996。
  • 陈柏峰:《代际关系变动与老人自杀——对湖北京山农村的实证研究》,《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4期。
  • 陈锋:《农村“代际剥削”的路径与机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 费立鹏:《中国的自杀现状及未来的工作方向》,《流行病学杂志》2004年第4期。
  • 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
  • 费孝通:《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天津社会科学》1982年第3期。
  • 费孝通:《三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3期。
  • 贺雪峰:《村治模式:若干案例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 贺雪峰、郭俊霞:《试论农村自杀的类型与逻辑》,《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 刘锐、杨华:《价值迷失与农村老人自杀——基于湖北京山J村的个案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 刘燕舞、王晓慧:《血缘联结度、规则维控度与自杀行动》,《青年研究》2014年第1期。
  • 王德福:《乡村建设的文化使命》,《绿叶》2014年第8期。
  • 吴飞:《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 杨华:《“结构—价值”变动的错位互构:理解南方农村自杀潮的一个框架》,《开放时代》2013年第6期。
  • 杨华、范芳旭:《自杀秩序与湖北京山农村老年人自杀》,《开放时代》2009年第5期。
  • 杨华、欧阳静:《阶层分化、代际剥削与农村老人自杀》,《管理世界》2013年第5期。
  • Phillips Michael,Xianyun Li,Yanping Zhang,“Suicide Rate in China,1995-99,” The Lancet 6(2002).

城市化背景下农村老人利他型自杀的形成机制分析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6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S村老人自杀概况及研究对象界定
  • 三 研究对象的界定:利他型自杀
  • 四 村庄进城竞争与进城压力的代际传递
    1. (一)村庄进城价值的形塑
    2. (二)进城压力的代际传递
  • 五 老人的行为实践及其自杀选择
    1. (一)家庭经济生产的积极参与
    2. (二)日常消费支出的极度压缩
    3. (三)利他型自杀的产生
  • 总结与讨论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