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后现代视阈下表情包的网络传播研究

摘要

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崛起标志着文化反叛时代的到来,后现代文化在与现代文化母体决裂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意义的消解和图像符号狂欢,去中心化、削平深度、反权威的文化幽灵在后工业社会游荡。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媒介的表情包在年轻人的社交群体中日益火爆,在网生代的推波助澜下,表情包的网络传播已然成为后现代语境下亚文化向精英文化主动出击的典型。本报告以后现代文化的勃兴为背景,通过对表情包网络传播的研究探讨图像符号传播的当代意义,并基于研究结论为构建表情包的传播新范式建言献策。

作者

吴迪 ,任职于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王德胜、张梦宁、于娇娇:《从FB表情包大战看网络表情的传播优势》,《科技传播》2016年第7期。
  • 王欢:《解读大学校园文化新现象:网络表情符号》,《青年探索》2006年第5期。
  • 徐航:《从符号互动论看FB表情包大战》,《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8期。
  • 唐宏峰:《套层与滑脱:表情包大战的图像分析》,《中国图书评论》2016年第6期。
  • 刘敏、徐帅:《一言不合就“斗图”——表情包传播中的交往与认同》,《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15期。
  • 余晓冬、黄亚音:《从“帝吧出征”看表情包在网络交流中的功能》,《新媒体研究》2016年第9期。
  • 孙页、薛可:《网络群体传播中的亚文化研究——以表情包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13期。
  • 〔英〕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江苏译林出版社,2000。
  • 米歇尔·福柯:《这不是一只烟斗》,载《福柯集》,杜小真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 王林生:《图像与观者——论约翰·伯格的艺术理论及意义》,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
  • 克莱·舍基:《未来是湿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 周鸿铎:《传播学教程》,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
  • 谢宏声:《图像与观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张志斌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 Levin,“Introduction”,in Levin,ed. Modernity and the Hegemony of Vision.

后现代视阈下表情包的网络传播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1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表情包的定义与分类
    1. (一)表情包的定义
    2. (二)表情包的分类
      1. 1.文字类
      2. 2.图像类
  • 二 表情包网络传播的后现代表征
    1. (一)大众性:中心弥散的反叛
    2. (二)平面性:削平深度的快感
    3. (三)解构性:拼贴杂糅的抵牾
  • 三 表情包网络传播模式分析
    1. (一)人际信息分享模式
    2. (二)仪式模式
  • 四 表情包网络传播的效果及意义
    1. (一)身份认同的获得感
    2. (二)娱乐戏谑的满足感
    3. (三)颠覆话语的成就感
  • 五 关于表情包网络传播的反思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