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明清国家与海外侨社

摘要

明清时期,“国权不下县”的治理方式令基层社会惯于自我管理,社会结构和各种社会组织均与之相适应。长崎侨社形成于明末清初,本土的这套自治方式也深刻影响了海外侨社、神庙组织、会馆公所等自治方式。这套自治体系令侨社与中国乡土社会有更紧密的联系,比起容易因政治化而遭到所在国政府抵制的近代华侨社团,它们的生命力更加顽强。

作者

蒋楠 ,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华南明清社会经济史及侨乡研究。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明清国家与海外侨社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8.6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长崎华侨社会的形成与构成
  • 二 晚明至清中叶的长崎侨社
  • 三 晚清至民初的长崎侨社
    1. 1.重修悟真寺碑序(1864)
    2. 2.重建崎阳东明山兴福寺碑记(1883年)
    3. 3.重新土地祠记(1893年)
    4. 4.三江会所重修碑记(1883年)
    5. 5.福建会馆重修石碑(现不存,文见长崎市史地志篇)(1897年)
    6. 6.(妈祖堂)重建碑记(1906年)
    7. 7.长崎广东会所重建记(1915年)
  • 四 结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