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先天不足 后天失调

摘要

“非遗”工程十余年,极大地扩大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的社会影响力,提升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的社会地位,激发了传承人传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金投入“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与开发性保护。“非遗”工程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因为缺乏事前的调查研究、试点和中期的经验总结,加之某些职能部门缺乏自我纠偏动力,个别地方“护短”心态颇重,致使一些不应该出现的现象逐年积累,渐成痈疽,严重背离了“非遗”工程的“初心”。本文梳理了历年来“非遗”工作中的一些不足,指出其成因,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求“非遗”工程健康前行。

作者

鄢维新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先天不足 后天失调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4.1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从“名录”看问题
    1. 1.“掐菜薹”式的申报
    2. 2.“摸象”式的评审
    3. 3.“矮子里面挑将军”式的推荐
    4. 1.缺乏扎实的普查环节
    5. 2.“仆人”不识斤两
    6. 3.评委胸无全局
    7. 4.现场考察者少
    8. 5.南郭评委者众
  • 二 从“传承人”说问题
  • 三 “传承人”培训——“非遗”工程的昏招
  • 四 “非遗”项目宣传乱象
  • 五 “非遗”项目能进行生产性保护与开发性保护吗?

查看更多>>>